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关键词: 杂交育种技术;扇贝;育种技术;育种;技术;杂交;杂交育种;研究;技术研究;虾夷扇贝;栉孔扇贝
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8
摘要: 本成果是国家“十五”863项目“养殖扇贝的遗传改良技术”、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栉孔扇贝良种选育及苗种繁育技术研究”、山东省科技厅和中国水产科学院项目“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育种研究”、山东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项目“栉孔扇贝良种选育及开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扇贝超低温保存精子远缘杂交生产技术”。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受到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青岛市科技局等多方面的支持,项目执行期间为2001~2007年,累计项目经费170万元。 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同科不同属,但染色体数目相同,都是38条并且核型差别不显著,双方在性状方面所表现出的优缺点有互补性,同时双方的生物学差异显著,杂交后代可供选择的变异幅度广泛,有可能通过杂交育种途径,集两种扇贝的优良性状于一体,获得新的优良品种。 2001年以来,课题组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对扇贝远缘杂交育种进行了攻关,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的受精生物学过程和受精机制、同步生殖发育调控技术、杂交子代的遗传性状及杂交子代的鉴定技术、扇贝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与生产性应用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筛选出了扇贝杂种优势组合,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可正常受精,受精率在90%以上;胚胎可正常发育,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杂交后代成体的外部形态与母本基本相同,是偏向母本类型的异源二倍体;杂交后代在第二年高水温季节栉孔扇贝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下,成活率达90%以上,生长速度比栉孔扇贝提高23%,显著提高了栉孔扇贝的生产性能尤其是抗逆能力。证明扇贝杂交子一代具有生产使用价值并进行了大面积推广,远源杂交育种是解决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的重要途径。 目前山东省已累计养殖面积超过1万多亩,形成了产业化规模,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杂交育种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主要由课题组完成,课题组率先考虑到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种优势,并利用近六年时间对技术进行完善,对杂交后代进行遗传学鉴定,进行多年的生产规模实验,从而形成了具有重要生产推广应用价值的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杂交育种技术,并获得丰富的扇贝优良养殖苗种。此项成果的形成对我国萎靡的扇贝养殖业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仅是杂交扇贝能够顺利度夏这一优点,就将会吸引大量扇贝养殖户重新选择扇贝养殖。目前山东省已累计养殖面积超过1万多亩,形成了产业化规模,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相关文献
[1]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子一代杂种优势的RAPD分析. 滕丽莉,杨爱国,赵峰,刘志鸿,周丽青,王清印. 2005
[2]雌性虾夷扇贝与雄性栉孔扇贝杂交子代及其亲本的核型研究. 赵洋,包振民,毕克,黄晓婷,王珏,胡景杰,杨爱国. 2006
[3]两种扇贝杂交和自交子一代生长性状的比较. 陈洋,赵春暖,蔡忠强,王晓梅,郑言鑫,于涛. 2022
[4]栉孔扇贝(♀)×虾夷扇贝(♂)杂交子代胚后发育过程中遗传构成变化研究. 杨璞,杨爱国,单伟华,刘志鸿,周丽青. 2009
[5]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精子入卵过程的电镜观察. 周丽青,杨爱国,刘志鸿,杜方勇,王清印. 2003
[6]栉孔扇贝♀×虾夷扇贝♂杂交子一代与其双亲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何斌,杨爱国,王清印,刘志鸿,周丽青. 2006
[7]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受精细胞学观察. 周丽青,杨爱国,刘志鸿,杜方勇,张立敬,王清印. 2003
[8]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杂交子代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于涛,杨爱国,周丽青,吴彪,刘志鸿. 2011
[9]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杂交子代线粒体COI和Cytb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 于涛,吴彪,杨爱国,周丽青,刘志鸿. 2016
[10]扇贝异源四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 迟长凤,杨爱国,王清印,刘志鸿,周丽青,吴常文. 2009
[11]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单对杂交子一代幼虫ISSR标记的分离方式. 何斌,杨爱国,王清印,刘志鸿,周丽青. 2007
[12]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单对杂交子一代的ISSR分析. 何斌,杨爱国,王清印,刘志鸿,周丽青. 2007
[13]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杂交子代的MSAP分析. 于涛,杨爱国,吴彪,周丽青. 2010
[14]栉孔扇贝×虾夷扇贝杂交子一代与双亲染色体核型的分析. 周丽青,杨爱国,刘志鸿,杜方勇,王清印. 2005
[15]6-DMAP抑制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受精卵第一极体释放后染色体的分离状况. 迟长凤,杨爱国,王清印,刘志鸿,周丽青. 2009
[16]虾夷扇贝×栉孔扇贝人工受精过程的荧光显微观察. 杨爱国,王清印,刘志鸿,张岩. 2002
[17]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通用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及其在杂种鉴定中的应用. 杨璞,杨爱国,刘志鸿,周丽青. 2008
[18]虾夷扇贝EST-SSR标记在栉孔扇贝中的通用性研究. 张广明,孙秀俊,吴彪,杨爱国,刘志鸿,周丽青,刘寒苗,赵庆. 2018
[19]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受精细胞学观察. 周丽青,杨爱国,刘志鸿,杜方勇,张立敬,王清印. 2003
[20]扇贝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 杨爱国,王清印,孔杰,刘志鸿,刘萍,王如才.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圆斑星鲽雌性特异DNA分子标记开发及遗传性别鉴定方法的建立
作者:郑卫卫;徐文腾;刘洋;陈亚东;杨涛;席晓晴;刘志鸿;徐东;秦搏;陈松林
关键词:圆斑星鲽;雌性特异DNA分子标记;遗传性别鉴定;基因组重测序
-
青岛典型潮间带贝类的种类组成与群落特征
作者:原大山;刘志鸿;马培振;孙秀俊;周丽青;李转转;徐东;吴彪
关键词:潮间带;底质;群落结构;多样性;优势种
-
温度、盐度和密度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作者:吴磊;涂康;周丽青;刘志鸿;吴彪;孙秀俊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温度;盐度;密度;生长
-
基于线粒体COⅠ和Cytb基因探讨北鲍南养对皱纹盘鲍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
作者:吴宙;周丽青;迟长凤;吴彪;孙秀俊;刘志鸿;赵丹;于涛;郑言鑫
关键词:皱纹盘鲍;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基因;细胞色素b基因;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
-
长山列岛潮间带贝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
作者:葛广玉;周丽青;井浩;吴宙;吴彪;孙秀俊;刘志鸿;杨玉敏;赵丹
关键词:长山列岛;潮间带;贝类;多样性指数
-
中国海水经济贝类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田吉腾;吴薇;李嘉伟;孙秀俊;席瑞;周丽青;吴彪
关键词:海水贝类;贝类养殖;绿色发展;对策建议
-
盐度对菲律宾蛤仔幼虫生长、存活和附着变态的影响
作者:高弋强;许星鸿;崔志扬;魏迪;张磊;涂康;刘志鸿;吴彪;周丽青;孙秀俊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幼虫;盐度;生长;存活;附着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