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关键词: 防控;关键;入侵;技术;入侵害虫;关键技术;侵害;基础;研究;害虫;技术研究;红棕象甲
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3
摘要: 一、项目来源 海南省基金:红棕象甲成虫对寄主选择的生理生化机制(310102);海南省重点:红棕象甲紧急处理与持续治理技术(ZDXM2012003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热带农林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2007BAD48B)南亚热作专项:红棕象甲综合防控新技术推广应用(12RZBC-19)。 二、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本成果属植物保护领域。综合应用了昆虫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农药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三、性能指标 1.项目要求的性能指标 (1)明确红棕象甲主要生物、生态学特性; (2)研制红棕象甲幼虫半人工饲料及饲养方法; (3)开发对红棕象甲有引诱作用的聚集信息素1种; (4)筛选对红棕象甲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2–3种及其使用技术; (5)建立红棕象甲监测与预警模型1个,监测精度达80%以上; (6)形成红棕象甲综合防控技术体系1套。 2.实际完成的性能指标 (1)阐明了红棕象甲主要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揭示了其对寄主的适应性;组建了发生量预测模型; (2)研制出半人工饲料和饲养装置; (3)建立了早期声音探测实用技术; (4)研制出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微胶囊引诱剂、诱芯及诱捕器;筛选出4种对红棕象甲防效优良的药剂及混剂配方,明确了田间的最佳施药方法;分离获得高致病力的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研制出防效较好的剂型、田间传菌装置及田间使用方法。 四、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1.国内外已有关于红棕象甲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报道,但研究较分散。本项目摸清了红棕象甲在海南的发生、危害、寄主;观察了其行为;明确了其种群变动规律,首次组建了发生量预测模型。 2.国外有见利用半人工饲料饲养红棕象甲的研究报道,但世代存活率低、发育历期长、饲养成本高。本项目研制出半人工饲料和大量饲养装置,世代存活提高137.3%,世代发育历期缩短了20~50天。 3.国外有利用听诊器诊断红棕象甲的方法,但准确率仅10%~20%。本项目建立了红棕象甲早期声音探测实用技术,准确率80.8%;首次明确了虫口密度、测试位点、温度和幼虫发育期等因子对探测效果的影响。 4.加拿大有合成红棕象甲信息素的报道,但无协同增效剂的报道。本项目发明了红棕象甲引诱剂、诱芯及诱捕器,筛选出2种增效作用好的协同增效剂,生产成本降低67%、持效期延长50%、诱捕效能提高31.4%。 5.国内外已有关于防治药剂筛选的报道,其中推荐使用的多为有机磷类药剂。本项目筛选出烟碱类生物农药啶虫脒等4种对红棕象甲幼虫防效优良的药剂及混剂配方,并首次明确了其最佳田间施药方法。 6.印度、以色列有关于粘质沙雷氏菌和绿僵菌对红棕象甲致病力的报道,但仅限于室内试验。本项目从红棕象甲中首次分离出致病力高的粘质沙雷氏菌,获得了高致病力的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并观察了其侵染过程;研制出防效较好的剂型、传菌装置及使用方法。 五、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1.系统阐明了红棕象甲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构建了发生量预测模型,为开展监测和防治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2.突破了红棕象甲人工饲养难题,研制出红棕象甲幼虫半人工饲料和大量饲养装置,提高了红棕象甲世代存活率(提高137.3%),缩短了世代发育历期(缩短20~50天),大大提高了红棕象甲人工饲养效率。 3.建立了红棕象甲早期声音探测实用技术,田间探测准确率80.8%,明确了虫口密度、测试位点、温度和幼虫发育期等因子对探测效果的影响。 4.发明了红棕象甲微胶囊引诱剂、诱芯及诱捕器,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生产成本降低67%、持效期延长50%、诱捕效能提高31.4%;筛选出4种对红棕象甲幼虫防效优良的药剂及混剂配方,明确了田间最佳施药方法;从红棕象甲中首次分离出致病力高的粘质沙雷氏菌,并获得高致病力的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研制出防效较好的剂型、传菌装置及使用方法。 六、作用意义 1.直接经济效益本成果技术成熟,2009年以来,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省区广泛推广应用,累计64.65万亩次,挽回经济损失1.94亿元,形成“英格尔科技”品牌,研制的信息素销售到热区6省区及中东3国。 2.社会效益本项成果所研发的红棕象甲持续控制关键技术提高棕榈植物产品产量、质量及市场竞争力,减少了化学农药的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保障了食品安全,尤其对海南省椰子、槟榔等棕榈产业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工程建设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为我国无公害农林业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通过本项目,培训2000多名一线技术员,为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储备了大量植保技术人才,社会影响与效益巨大。 七、应用前景 (1)本项成果丰富了红棕象甲生物生态学、寄主适应性、害虫行为调节、生防资源评价与利用、防治药剂筛选等方面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红棕象甲乃至入侵害虫防控的应用基础等学术水平的提高。项目研发出基于害虫行为的简便、高效监测产品和技术为国内外红棕象甲的监测提供了技术和产品保障,其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对其他害虫监测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项目研发的药剂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产品,丰富了可用于红棕象甲防治的药剂种类和防治技术,提升了国内外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水平。 (2)本项成果技术指标成熟、技术措施通俗易懂、经济实用、容易被农民接受; (3)本项成果适合在红棕象甲主要发生区(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推广应用,且成果已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技术措施经济、安全和实用,目前已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建立防控示范点118个,示范推广面积达64.65万亩,已广泛被热区人民接受,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4)成果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产品、专利、专著、论文被国际热带地区科教人员广泛引用,特别是红棕象甲半人工饲料饲养技术、声音早期探测技术、信息素协同增效剂诱捕技术、杀虫剂混配增效防治技术、致病菌和信息素联用技术等等方面填补了国内外研究空白,对提高我国入侵害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的国际竞争力与知名度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5)红棕象甲为高度危险性入侵害虫,自上世纪入侵我国后,现已扩散至长江以南的15个省市自治区,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本项目的示范推广,疫情得到有效遏制,但是仍出现疫情波动及局部地区反弹的现象。因此,对其监测和控制将是长期性任务。
- 相关文献
[1]海南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控对策. 吴孟科,胡晓惠. 2007
[2]RNAi技术防控害虫研究进展. 肖洒,邓晓东,贺常皓,李亚军,费小雯. 2021
[3]植物病毒病检测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张静雅,何衍彪. 2019
[4]宿根甘蔗机械化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韦丽娇,严晓丽,李明,覃荣刚,董学虎,黄伟华,李日华. 2017
[5]红棕象甲诱捕防控技术在阿联酋的示范与推广. 黄山春,覃伟权,阎伟,王富有,李朝绪,吕朝军,马子龙,唐庆华. 2019
[6]红棕象甲研究进展. 刘奎,彭正强,符悦冠. 2002
[7]槟榔园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引诱剂使用技术规程. 吕朝军,钟宝珠,刘丽,覃伟权,李朝绪. 2021
[8]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红棕象甲致病力的时间效应及对血淋巴的影响. 吕朝军,张楚毓,钟宝珠,赵建超,陈拓. 2023
[9]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红棕象甲幼虫的室内致死能力测定. 钟宝珠,吕朝军,李朝绪,阎伟,黄山春,覃伟权. 2020
[10]红棕象甲幼虫的基本营养成分与抗氧化活性分析. 阚金涛,陈梦冉,张玉锋,张楚毓,覃伟权. 2024
[11]红棕象甲为害调查与诱集监测. 黄山春,覃伟权,李朝绪,阎伟,马子龙,韩超文. 2010
[12]两种不育剂对红棕象甲成虫的不育效果. 李庆,李朝绪,吕朝军,钟宝珠,黄山春,高熹. 2021
[13]变温与持续低温冷暴露对红棕象甲成虫耐寒性的影响. 万婕,阎伟,刘丽,李朝绪,黄山春,马子龙,覃伟权. 2015
[14]椰子芯叶2种挥发物对红棕象甲成虫行为影响. 吕朝军,钟宝珠,袁伟钦,李文莲. 2024
[15]红棕象甲人工饲养技术研究. 黄山春,覃伟权,阎伟,李朝绪,唐庆华,马子龙,钟宝珠. 2020
[16]红棕象甲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刘丽,万婕,阎伟,李朝绪,黄山春,覃伟权,张晶. 2014
[17]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引诱桶的制作及应用. 黄山春,马子龙,覃伟权,李朝绪,余凤玉,韩超文. 2008
[18]逐步回归模型在红棕象甲预测中的应用. 阎伟,刘丽,黄山春,张晶,覃伟权,曹建华,彭正强. 2011
[19]红棕象甲成虫对5种植物发酵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魏娟,覃伟权,马子龙,黄山春,阎伟,韩超文. 2009
[20]红棕象甲幼虫化学防治研究. 刘丽,阎伟,魏娟,黄山春,张晶,覃伟权,曹建华,彭正强.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榴梿重要害虫-马来异裂木虱[Allocarsidara malayensis(Crawford)]在中国的发现及其潜在适生区预测
作者:邱海燕;王建赟;赵菁;宋凡;何志新;韩冬银;符悦冠;李磊
关键词:榴梿;马来异裂木虱;形态特征;COI基因;MaxEnt模型;适生区
-
施用茚虫威饵剂后红火蚁的蚁巢迁移及弃尸行为
作者:韩冬银;马泽文;朱俊洪;李磊;王建赟;符悦冠;张方平
关键词:红火蚁;茚虫威;蚁巢;迁移;弃尸
-
红棕象甲幼虫的基本营养成分与抗氧化活性分析
作者:阚金涛;陈梦冉;张玉锋;张楚毓;覃伟权
关键词:红棕象甲;营养成分;挥发性物质;脂肪酸;微量元素;抗氧化活性
-
2种药剂在海南不同季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
作者:韩冬银;李磊;朱俊洪;符悦冠;张方平
关键词:红火蚁;海南;不同季节;防控效果
-
日本食蚧蚜小蜂的羽化行为及繁殖力观察
作者:韩姗妮;陈俊谕;王景威;叶政培;陈鹤升;朱俊洪;符悦冠;韩冬银;李磊;张方平
关键词:日本食蚧蚜小蜂;羽化节律;营养物质;寿命;生殖力
-
海南槟榔种苗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作者:黄丽云;朱辉;刘立云;周焕起;刘帆
关键词:海南;槟榔;种苗;产业;建议
-
椰子芯叶2种挥发物对红棕象甲成虫行为影响
作者:吕朝军;钟宝珠;袁伟钦;李文莲
关键词:红棕象甲;E,E-2,4-壬二烯醛;反式-2-壬醛;行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