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第一完成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获奖时间: 2017
摘要: 杨梅凋萎病是2004年发现的新病害,具有发生迅速、传染性强等特点,严重危害着杨梅产业。针对杨梅产区大面积发生的杨梅嫩梢枯萎,其枯萎数量逐渐增多,幼龄树发生当年会致植株死亡,成年树枯萎3-5年致死,病情难控等严重问题,通过病原菌鉴定、影响发病因素、病害发生规律、综合防治等关键问题及技术研究。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1) 首次明确了杨梅凋萎病的病原菌与发病规律。杨梅凋萎病病原菌为异色拟盘多毛孢和小孢拟盘多毛孢,探明了这两种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规律。凋萎病属系统性病害,周年发生,树体各部位均有病菌定殖,以嫩枝部位菌量最多。在5-10月期间病原菌分别有2个分生孢子释放高峰及2个侵染高峰,25℃-35℃、相对湿度60-80%侵染致病最强,伤口是重要的侵染入口,有发病中心。研究发现过度修剪会导致病情加重,施用有机专用肥和中微量元素肥可显著减轻病害发生。(2)探明了发病植株营养利用及根围菌群结构变化。研究发现病树营养元素吸收及分配受到严重影响;菌根菌丝大多崩解、菌根孢子破裂、内容物泄露,菌根孢子定殖能力减弱;根围土壤纤维素酶活性显著升高,根围菌群结构显著变化,主要拮抗菌Bacillus、Streptomyces、Trichoderma和Penicillium等显著减少。(3)开发出病原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灵敏检测技术和杨梅凋萎病抗性评价技术。该检测技术灵敏度达到0.1×10-5 ng·uL-1(0.6×103拷贝数),检测灵敏度为常规PCR的100倍,可有效监控病害发生及检疫苗木。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存了2个凋萎病抗性鉴定用病原菌菌株,对主要杨梅品种及种质材料进行了抗性鉴定,筛选出12个高抗种质材料。(4)集成了一套凋萎病综合防控技术。研发出涂抹膏剂保护修剪伤口技术、冬季有效清园技术、生物有机肥等强壮树势技术、硫酸亚铁补肥防病技术等,开展了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为主的杨梅凋萎病综合防控技术推广应用,凋萎病快速蔓延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对保护杨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该项成果技术自2009年在浙江省杨梅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以来,防治效果达65%以上;凋萎病快速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三维结构模型的晚稻杨梅冠层光分布模拟研究
作者:华珊;李双伟;张淑文;戚行江;张真真
关键词:晚稻杨梅;多视角图像;三维重建;冠层结构;光分布;辐射模型
-
鸢尾叶斑病病原菌鉴定与致病性测定
作者:金怡;王汉荣;武军
关键词:鸢尾;叶斑病;病原鉴定;致病性
-
大棚设施对杨梅开花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作者:蓝海燕;裘忠灿;丁飞;戚行江;裘栋梁;郑锡良;梁森苗;张淑文
关键词:设施大棚;杨梅;人工授粉;物候期;产量;品质
-
槜李-茶间作对槜李果实与茶叶品质的影响
作者:谢小波;尹君前;张光星;鲍旭飞
关键词:槜李;茶;间作;茶叶品质;果实品质
-
腐殖酸钾对杨梅土壤改良和生长结实的影响
作者:孙鹂;张淑文;俞浙萍;郑锡良;梁森苗;任海英;戚行江
关键词:杨梅;腐殖酸钾;土壤改良;树体营养;果实品质
-
杨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DNA指纹图谱构建
作者:张淑文;俞浙萍;孙鹂;梁森苗;郑锡良;颜丽菊;黄颖宏;戚行江
关键词:杨梅;种质资源;InDel引物;遗传多样性;DNA指纹图谱
-
豆粕菌剂与土壤调理剂混用改善衰弱杨梅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
作者:寿林飞;韩昊;张林;孔海民;李岗;戚行江;俞浙萍;任海英
关键词:杨梅(Myrica rubra);衰弱病;豆粕菌剂;土壤调理剂;营养生长;果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