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华北平原环渤海区域盲蝽成灾规律及其综合治理技术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成灾;区域;技术;平原;治理;综合治理技术;华北平原;华北;环渤海;盲;综合;渤海;治理技术;盲蝽;综合治理;海;规律

第一完成单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6

摘要: 该项目通过8年的深入研究,在华北平原环渤海区域对不同农田生态区盲蝽的种类、成灾原因、生物学特性、发生、为害和迁移规律以及其高效关键防治技术和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到以下结果: 1、研究明确了在华北平原环渤海区域对农作物造成严重为害的盲蝽种类主要为绿盲蝽,阐明了其对棉花、枣(冬枣)、葡萄、樱桃、梨等经济作物的危害规律,确定了盲蝽防控的重点作物种类和区域。 2、明确了盲蝽在华北平原环渤海区域不同作物组成的农田生境中的种群动态和田间转移规律,阐明了气候因子(温度、光照、降雨)、生物因子(寄主植物、自然天敌)和农事管理(作物布局、种植模式、栽培管理、化学防治)对盲蝽种群数量的影响,为制订盲蝽综合治理措施提供了依据。 3、揭示了除抗虫棉推广种植导致杀虫剂用量减少是盲蝽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的因素外,地区寄主作物分散性强有利于盲蝽迁移为害和种群繁殖为华北平原环渤海区域盲蝽爆发成灾的另一主要原因,为制订区域性持续防治盲蝽持续控制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支撑。为昆虫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方法,规范了盲蝽综合防控技术。 5、研发了绿盲蝽发生期测报装置、专用性诱剂、植物源引诱剂、高效环保型化学药剂、冬剪除卵等产品和关键技术,结合作物布局、清除转移寄主、抗虫品种为主的农业防治技术,色板粘杀、胶带阻隔等物理防治技术,植物源农药为主的生物防治技术,应用高效低毒药剂的化学防治技术,集成组装了棉田、苜蓿田、冬枣园、桃园、梨园、葡萄园、苹果园等不同作物的盲蝽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 相关文献

[1]平原区设施蔬菜利用降水生产模式研究. 范凤翠,李志宏,刘素英,贾建明,高林森,王桂荣. 2005

[2]河北省平原缺水区农作物布局调整研究. 侯亮,刘素英,王淑芬. 2012

[3]河北平原土壤质量的模糊数学方法综合评价. 茹淑华,张宝悦,孙世友,王丽英,王凌,耿暖,张国印. 2005

[4]氮肥施用量对华北集约化农区作物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茹淑华,张国印,耿暖,王凌,孙世友. 2015

[5]太阳能杀虫灯对盲蝽成虫的诱杀效果. 潘洪生,李国平,李耀发,陆宴辉. 2017

[6]华北平原地下水压采区冬小麦种植综合效应探讨. 王慧军,张喜英. 2020

[7]华北冬小麦开花期补灌的增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张经廷,吕丽华,董志强,张丽华,姚艳荣,申海平,姚海坡,贾秀领. 2019

[8]~(15)N同位素在华北冬小麦夏玉米氮营养来源研究中的应用. 张经廷,周顺利,王志敏,贾秀领. 2019

[9]作物水肥耦合类型量化方法在华北冬小麦水氮配置中的应用. 张经廷,吕丽华,张丽华,董志强,姚艳荣,姚海坡,申海平,贾秀领. 2019

[10]土下微膜覆盖与灌水管理对冬小麦水分利用与物质生产效果的影响. 何立谦,张维宏,张永升,曹彩云,李科江,杜雄. 2014

[11]夏玉米产量及茎秆抗倒伏性状对不同肥料滴灌配施的响应. 张经廷,陈青云,吕丽华,李谦,梁双波,贾秀领. 2015

[12]夏玉米12展叶期补灌的增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吕丽华,崔永增,李谦,姚艳荣,黄冀楠,张经廷,孟建,李明远. 2023

[13]华北平原小麦一玉米两熟作物区土壤培肥途径研究. 邢素丽,韩宝文. 2007

[14]华北平原区农业立体污染现状与特征. 贾树龙,孟春香,杨云马,武雪萍,王小彬,蔡典雄. 2010

[15]基于COTTON2K的华北平原和新疆2个棉区棉花耗水特征比较. 杨艳敏,欧阳竹,王淑芬. 2012

[16]华北平原区农田优化施肥技术防治立体污染效果研究. 贾树龙,孟春香,杨云马,武雪萍,王小彬,蔡典雄. 2010

[17]华北平原甜高粱蛀茎螟虫为害的初步研究. 马继芳,董立,郑直,杜瑞恒,甘耀进,董志平. 2010

[18]不同地域条件下农户生产和市场营销行为特征及其对农业科研选题的导向. 张建斌. 1999

[19]推进河北省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李军,常瑛军. 2019

[20]铜、锌、铅和镉复合污染对番茄生长和重金属累积规律的影响. 茹淑华,张国印,贡冬梅,孙世友,王凌,耿暖.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