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绿色;防控;木蠹蛾;技术;防控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芦笋;高效
第一完成单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3
摘要: 本研究为自选课题; 通过芦笋木蠹蛾形态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完成了芦笋木蠹蛾全虫态的形态描述;明确了该虫的生活史、习性和发生规律;对芦笋木蠹蛾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进行了鉴定,人工合成出性信息素,发明了性诱芯;对34科101种植物田间调查和人工接虫试验发现,芦笋木蠹蛾只为害芦笋和文竹,其为食谱较窄,寄生专化度较强的寡食性害虫;确定了物理捕虫最佳波长的灯管;研究出芦笋茎基减量、对靶高效防控技术和芦笋避虫栽培技术;成功组建了芦笋木蠹蛾绿色高效防控技术体系。使用该技术体系后,对芦笋木蠹蛾的防效达到92.5%,农药投放量减少98%,亩投资成本 5.1元,亩增收节支额达457.9元。 创新点: 1.率先对芦笋木蠹蛾卵、幼虫、蛹、茧、成虫全虫态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对触角感受器和性信息素分泌腺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 2.详尽研究了芦笋木蠹蛾的生活史、习性及其发生规律,明确了各虫态历期,幼虫龄数,越冬巢,越冬幼虫在土中的分布核区,越冬幼虫在土中结茧、化蛹程序,田间蛹、茧识别,成虫性比,性行为节律,产卵部位及产卵量等。 3.最先明确了芦笋木蠹蛾的寄主范围与食性专化度。 4.研制出新型昆虫波长选择器;首次开展了芦笋木蠹蛾成虫对不同光波的选择性研究。 5. 首次对芦笋木蠹蛾性信息素化学结构进行了鉴定,人工合成了性信息素,发明了性诱芯。 6.最早研究出芦笋避虫栽培技术。 7.根据芦笋木蠹蛾对不同光波的选择性实验和大田捕虫实测结果,确定了物理捕杀害虫的最佳灯管(主波长365.5+435.8?nm),提高了其诱杀力和专化性。 8.根据该虫的产卵规律,首创芦笋茎基减量、对靶用药,高效防治害虫的方法。 9.组建的芦笋木蠹蛾绿色高效防控技术体系,以芦笋避虫栽培和采笋挖茧灭蛹为基础,以灯光或性信息素捕杀为支撑,以茎基部给药为补充。由于其综合、协调、优化了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方法,突出了前3种方法的地位,矫正了过去以化防为主,灾后补救策略之弊,将化学防治淡化为补充措施,将防控时间提前到灾前,把大量用药变为减量、对靶、局部施药,达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赢的目的。 芦笋种植与加工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逐渐丧失生产优势,其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全世界芦笋种植的总趋势是发达国家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发展中国家面积逐渐扩大。其中亚洲面积达到180万亩。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近年中国芦笋出口虽然有所影响,种植面积有所下降,但得益于廉价劳动力、土地资源及芦笋科研的进步,中国芦笋产业仍前途光明。随着世界芦笋产业和科研中心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中国正在由芦笋大国走向芦笋强国。目前在国际贸易中,环境管制措施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以环境标准为代表的绿色贸易这一非关税壁垒已经构筑,对中国的芦笋出口带来重大影响。芦笋无公害生产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不断提高人民物质生活质量的需要,是消除绿色壁垒,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护身符。所以,芦笋木蠹蛾绿色高效防控技术是芦笋无公害生产的必然选择,有着广阔、美好的应用前景。 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1.芦笋是一种产值高,经济效益大的多年生蔬菜。本研究在示范推广中,因空白对照田不进行木蠹蛾防治,具有严重的破坏性,不但经济赔偿高,而且笋农多不接受(怕承担风险),示范田选择面临较大的困难,从而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速度。 2.芦笋木蠹蛾成虫诱杀特别是灯光诱杀,需要连片大面积应用才能显示出明显的防控作用。但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着每家每户笋田面积较小,笋龄大小有别,笋农思想认识不统一,利益分享、投资分担制度空缺等问题。只有政府统一组织,统一规划,才能保证灯光诱杀或性诱剂诱杀技术落地生根。 3.国家农业部2004年已发布了《无公害食品芦笋》和《无公害食品芦笋生产技术规程》行业标准。但是目前芦笋生产疏于监管,行业标准留于形式。芦笋收购只注重其外观,而忽视农药残留。因为优笋无优价,极大地挫伤了笋农生产无公害芦笋的积极性。对此,政府职能部门应广泛宣传无公害芦笋生产的意义,改变无公害生产技术随意应用的现状,必须把它作为一项强制性措施纳入芦笋生产的全过程。政府应出台政策提高无公害芦笋的收购价,保护笋农的利益。 4.本研究只筛选出频振灯诱杀害虫的最优灯管,其最佳安装高度和一日内最佳诱杀时段的确定,尚需试验。
- 相关文献
[1]小黑豆芽苗菜的高效绿色生产研究. 苏年贵,韩文清,申虎飞,李涛,宋兴平. 2019
[2]谷子连作障碍及防控技术. 卢成达,李阳,孙迪,牛学谦,张丽娜. 2019
[3]广谱拮抗菌B96-Ⅱ-GFP在芦笋地下部位的定殖分布. 郝变青,马利平,乔雄梧. 2007
[4]大豆病虫害防控未来发展战略. 杨婷婷,张海生,古晓红,王军,李方舟. 2018
[5]荞麦杂草防控技术. 杨媛,杨蒲晨,王慧. 2019
[6]试论杂交大豆育种防控技术. 杨婷婷,张海生. 2017
[7]樱桃果蝇的生物学特性及无公害防控技术. 田永强,聂国伟,李凯,张晓萍,戴丽蓉,赵武娟,杨萍. 2019
[8]晋南麦田蚜虫消长动态及无公害防控技术. 王全亮,范绍强,武银玉,贾明光,曹亚萍. 2017
[9]葡萄主要病虫害规范化防控技术. 王敏,周旭凌,任瑞,赵旗峰,王忠跃,郑精杰. 2016
[10]山西运城小麦和玉米苗期地下害虫调查与防控技术研究. 赵荣华,史高川,董晋明,温银元,陆俊姣,刘俊莲. 2013
[11]晋南地区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控技术. 武庆虎,侯向娟,聂园军. 2016
[12]晋北地区紫花苜蓿杂草防控技术. 康佳惠,梁秀芝,郑敏娜,韩志顺,陈燕妮. 2018
[13]山西大白菜花叶病毒病防控技术. 杜慧平,张治家. 2017
[14]二点委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关键防控技术. 张战备,段国琪,张一白,张慧杰,王娇娟,王丹,王艳萍. 2015
[15]杂交大豆育种防控技术. 张瑞军,卫一超,白志元,雷梦林,张海平,卫保国. 2016
[16]芝麻田间杂草防控技术研究. 刘文萍,任果香,文飞,韩俊梅,吕伟,苗红梅. 2015
[17]啶酰菌胺在南瓜、芦笋、木瓜上的残留行为研究. 任鹏程,金静,吕莹,齐艳丽,王霞,秦曙. 2020
[18]电子舌对不同品种芦笋的味觉分析. 张玲,丁卫英,韩基明,张江宁,毛丽萍,高芬,杨春. 2019
[19]我国北方芦笋栽培技术及发展前景. 柴文臣,张微. 2015
[20]浅论芦笋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郭伟民.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害虫和害螨抗药性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杨静;张愉英;高越;刘中芳;张鹏九;史高川;周序国;范仁俊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技术;抗药性机理;抗药性监测;害虫;害螨
-
六星黑点豹蠹蛾性信息素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初步鉴定
作者:刘红霞;荆小院;郑海霞;杨美红;张金桐;朱卫华;刘金龙
关键词:六星黑点豹蠹蛾;性信息素;鉴定;触角电位
-
小麦田地下害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
作者:陆俊姣;任美凤;李大琪;李霞;史高川;董晋明
关键词:地下害虫;空间分布型;小麦;抽样技术
-
芮城县苹果园土壤养分现状评价
作者:杨印斌;袁嘉玮;张健;王璐;田时敏;王玉香;段国琪;张战备;梁哲军
关键词:苹果园;土壤;养分状况
-
黄土高原棉区棉花高光效密矮群体株型研究
作者:张卫民;杨苏龙;史高川;席凯鹏;范博红;陶民刚;丘毓蓉;范志杰
关键词:棉花;黄土高原;密矮小;群体株型;高光效
-
运城地区红肉火龙果初步筛选及日光温室关键栽培技术
作者:杨运良;李建勋;郭创业;董少鹏;段国琪;武宗信
关键词:红肉火龙果;品种筛选;栽培技术
-
运城市苹果主产区丰产果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作者:袁嘉玮;张健;薛琴琴;张鹏飞;张战备;王玉香;段国琪;杨印斌;梁哲军
关键词:苹果;土壤养分;果园;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