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生选系列抗小麦赤霉病品种选育技术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选系;技术;霉病;品种;品种选育;小麦;小麦赤霉;赤霉病;小麦赤霉病;选育;选育技术

第一完成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获奖时间: 2010

摘要:   1、主要技术、发明及创新点:   1.1 定位了不同抗源赤霉病抗性QTL,开发了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1.2 建立了抗小麦赤霉病细胞工程育种技术结合分子标记和常规技术建立了多基因聚合育种技术体系   1.3创制了一批抗赤霉病新种质   1.4 育成了5个具有不同特点的抗赤霉病新品种   2、应用前景:   本项目获得的成果分为技术和材料两部分,项目研究创建的细胞工程和分子改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抗小麦赤霉病育种技术体系可为下一步不同地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应用到小麦抗病、丰产、优质多基因聚合育种中。   本项目通过创制了一批抗小麦赤霉病新种质,已提供给32个育种单位加以应用,可以预计,这些种质资源定会在提高赤霉病抗性,减轻小麦赤霉病危害和改善生态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气候变暖和耕作制度改变,小麦赤霉病有向北部麦区蔓延趋势,我省沿淮麦区应用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的面积在不断加大。新育成的“生选6号”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已经通过了国家审定,其产量和赤霉病抗性明显优于对照品种,且适应区域广,与红旗种业合作今年已经种植良种繁殖田5万亩,预计明年起将在长江中下游麦区大面积种植。

  • 相关文献

[1]耐湿、中抗霉病小麦新品种―宁盐1号. 蔡士宾. 2003

[2]高产抗赤小麦新品种生选4号. 陆维忠,马鸿翔. 2007

[3]种业科学的核心内容是种子科学与技术. 钱虎君,丁丹,梅彭新,王明君,王波,刘小斐,马小龙,姜建友. 2012

[4]小麦赤霉病抗性分子标记研究. 张旭,任丽娟,周淼平,高力,沈晓蓉,向阳海,马鸿翔,陆维忠. 2005

[5]中国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成就、问题与对策. 陆维忠,姚金保. 2001

[6]8种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比较. SONG Yi-Ming,宋益民,MA Ya-Fang,马亚芳,CHEN Hui. 2012

[7]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镇麦6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要点. 陈爱大,朱传统,岳绪国,景德道. 2006

[8]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镇麦5号的选育与栽培要点. 陈爱大,朱传统,岳绪国,景德道. 2005

[9]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2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孙苏阳,李海军,王永军,衡墩营,夏中华,顾正中,刘友华,纪凤高. 2007

[10]高产小麦新品种淮麦3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孙苏阳,李海军,王永军,李丽丽,夏中华,顾正中,刘友华. 2013

[11]优质高产小麦宁麦11的选育与利用. 姚国才,姚金保,杨学明,钱存鸣,郭世平. 2005

[12]高产大穗型小麦新品种迁麦1号的选育与特征特性. 顾克军,杨四军,张恒敢,李智盛,许博,黄玉鸾,陈涓,张斯梅. 2009

[13]高产早熟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2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孙苏阳,李海军,王永军,李丽丽,夏中华,顾正中,刘友华. 2013

[14]高产优质广适小麦新品种淮麦43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李海军,李丽丽,孙苏阳. 2018

[15]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淮麦24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李海军,王永军,夏中华,顾正中,纪凤高,刘友华. 2007

[16]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防治效果. 孙海燕,原征,疏燕,张兴,张爱香,陈怀谷. 2021

[17]高产早熟抗赤霉病小麦宁麦21的选育与利用. 姚国才,马鸿翔,张鹏,姚金保,许学宏. 2014

[18]多菌灵和三唑酮混配对小麦病害的协同杀菌作用. 陆长婴,季明东,李沛元,徐润成,陈茂林. 2000

[19]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和新抗源筛选. 黄昌,牟建梅,刘敬阳,李斌麒,陈凤生,孟静. 2000

[20]30%多·酮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及白粉病田间试验. 姬勇,陈太虎,付佑胜.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