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天敌昆虫大规模生产及应用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模;规模;技术;大规模;应用技术;昆虫;大规模生产;天敌昆虫;研究;技术研究;生产;天敌;规模生产

第一完成单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获奖时间: 2010

摘要: 技术说明: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是生物防治农林害虫最广泛、最有效的天敌昆虫之一。在自然界中采集赤眼蜂蜂种,选育出防治目标害虫的优势蜂种,将其接种在中间寄主卵上,扩大繁殖,在人工室内条件下,繁殖积累大量的赤眼蜂。将赤眼蜂在田间释放,赤眼蜂在田间从中间寄主卵中,经过一定积温后,自然羽化出赤眼蜂成虫,雌雄交配后雌蜂开始在田间飞翔,主动寻找寄主,即主动寻找新鲜的害虫卵,然后用产卵管刺破害虫的卵壳,将自己的卵产到害虫卵内,并吸取害虫卵内营养物质,供其子代生长发育,被寄生的害虫卵不能正常发育为幼虫,而是发育出赤眼蜂,赤眼蜂就是这样阻碍了害虫的发育。赤眼蜂卵在害虫卵内,经过卵、幼虫、蛹及成虫阶段,最后咬破害虫卵壳飞出,雌雄交配后,雌蜂又去寻找新的害虫卵。赤眼蜂就是这样在田间循环往复,不断繁殖后代的过程中,将大量害虫消灭在卵初期,从而达到控制农业害虫的目的。 推广应用前景: 黑龙江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齐齐哈尔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产地,粮食产量约占黑龙江省的1/6,同时又是中国绿色食品基地,绿色食品生产面积逐年扩大。应用天敌昆虫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还处于起步阶段,使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和向日葵螟面积不足总发生面积的10%,有巨大的市场潜力。2007~2009年,龙江、依安、甘南、泰来、兰西、巴彦大面积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向日葵螟,平均防治效果均大于70%,三年累计防治农业害虫280.1万亩,共为农民增加经济效益2.20亿元。经实际应用,该项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环保性、高效性深受各级政府及农民的认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此项技术推广应用条件已经成熟,应用前景广阔。

  • 相关文献

[1]穴盘育苗的技术要点. 王娟. 2009

[2]黑龙江省养猪现状及养猪模式分析. 何鑫淼,刘娣. 2011

[3]喷杆喷雾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王晋,杨华,胡林双,闵凡祥. 2019

[4]读《猪业科学》2014年第3期感言. 刘娣. 2014

[5]寒地果树壁蜂释放技术应用研究. 刘畅,顾广军,卜海东,冯章丽,程显敏,于文全,刘延杰. 2015

[6]玉米新品种绥玉20的选育及应用. 高利. 2010

[7]大豆丰收23号特点与应用技术. 董全中. 2003

[8]早熟高产半矮秆大豆新品种黑河22特性及应用技术. 梁吉利,鹿文成,刘发,张雷,闫洪睿,刘英华,张玉春. 2001

[9]黑龙江省兰西县西部盐碱地的成因与局部改良利用. 尚晨. 2017

[10]我省粮食作物高浓度磷复肥应用技术及效果. 米刚. 2010

[11]昆虫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的研究进展. 王晓曦,刘兴龙,王宇,王克勤,樊东. 2023

[12]牡丹江丘陵半山区大豆蚜天敌昆虫种类及种群动态的研究. 时新瑞. 2012

[13]黑龙江省白菜田赤眼蜂的采集与鉴定. 刘岩,张树权,陈思,武琳琳,黄文功,刘思竹,周菲,陈晶,李岑,胡莹莹,袁红梅,姚玉波,张利国. 2020

[14]牡丹江丘陵半山区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大豆蚜虫效果的研究. 时新瑞. 2010

[15]播期对大豆蚜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刘兴龙,王克勤,刘春来,邵天玉,王爽,夏吉星,杨帆,刘宇,李新民,徐伟钧. 2014

[16]用黄色粘虫板监测玉米田双斑萤叶甲和蚜虫种群动态与诱杀效果研究. 王连霞,王克勤,赵秀梅,郑旭,袁明,于运凯. 2021

[17]大豆害虫点蜂缘蝽防治研究进展. 魏然,于晓光,李阳,崔杰印,吴俊彦,位昕禹,崔少彬,陈祥金. 2023

[18]佳木斯地区大豆蚜及其天敌种群发生规律的研究. 杨晓贺. 2014

[19]绥化地区大豆田蚜虫及其天敌发生规律的研究. 李鹤鹏. 2012

[20]大豆套作大蒜、毛葱防控大豆蚜研究初探. 杨晓贺.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