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农村生物质废弃物低碳高值化处理利用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利用;利用技术;技术;物质;废弃物;技术研究;生物质;碳;研究;农村;低碳;生物

第一完成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

获奖时间: 2010

摘要:   随着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垃圾的产生量迅速增加,目前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生物质垃圾约2亿吨、甲壳类废物1000多万吨、设施农业废弃物1亿吨、养殖业沼液排放量15亿吨,这些污染物已成为农村的主要污染源。自2004年起,在浙江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等支持下,系统开展了低碳高值化处理利用技术与案例研究,提出了低能耗、低碳排、低污染、高效益的处理处置技术与模式。   (1)针对农村生物质垃圾,开发了可循环使用的序批式分步厌氧产甲烷-好氧腐殖质化生物保碳处理利用技术,将农村生物质废弃物中碳分阶段高值转化成CH4和腐殖质,每吨生物质废弃物可产甲烷20.16m3、腐殖质0.3t,并降低了CO2排放量。该技术已应用在杭州、绍兴等地的6个农村。   (2)制备了耐高温发酵复合菌剂,开发了设施栽培植株残体的高温发酵技术,研制了新型的栽培基质材料。大幅提高了植株残体脱水率、病菌杀灭率、农药的降解率,提高了蔬菜产量,减少了化肥用量;该技术已累计处理果菜类植株残体2.2万吨,生产栽培基质8000多立方,新增社会产值256.6万元,创利润44.63万元,已在萧山、绍兴、嘉善、丽水等地推广。   (3)针对甲壳类渔业废弃物,开发了一套循环套用酸浸液及其清洗废水和碱煮液及其清洗废水的甲壳素清洁生产工艺及其生产废水的处理新技术,酸、碱用量节省30~40﹪、清水用量节省30﹪;应用该技术生产每吨甲壳素可减少排放2.14t CODcr、0.03t NH4+-N,并回收蛋白质1.732t,该技术已在舟山地区推广应用。 (4)开发了养殖排泄物的农田消解处理利用技术,仅用2~3亩农田即可解决万头猪场的沼液问题,各污染物指标减排95﹪以上,该技术已在嘉兴、湖州等地得到推广。   本研究取得了4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论文34篇(其中SCI 13篇);结合国内外查新报告和权威机构检测数据,经专家级鉴定,该研究成果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其中可循环使用的序批式分步厌氧-好氧生物保碳处理利用技术及设备、农业废弃物复合发酵菌剂制备与应用、甲壳素清洁生产工艺开发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 相关文献

[1]山核桃林下套种多花黄精试验初报. 王雅娟,高媚,何浙华,姜武,刘彩娟,谢吉林,丁德根,陶正明,余琳. 2019

[2]低碳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向探讨. 陈晓雯. 2012

[3]浙江生猪主产区低碳养殖认知调查与分析. 褚晓红,胡锦平,徐如海,路伏增,戴丽荷. 2013

[4]亚临界水提法提高甘薯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 孟祥河,戴建波,曹艳,陈剑兵,夏其乐,吴卫成. 2019

[5]膜技术在沼气工程沼液减量化处理中的应用. 肖华,徐杏,周昕,朱晓明,周卫东. 2020

[6]发展养猪业循环经济 实现养猪零污染. 陶新,徐子伟,王峰. 2007

[7]农用化学品及废弃物对土壤环境与食物安全的影响. 吕晓男,孟赐福,麻万诸,陈晓佳. 2005

[8]生物质原料及炭化温度对生物炭产率与性质的影响. 林肖庆,吕豪豪,刘玉学,汪玉瑛,杨生茂. 2016

[9]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初探. 毛小报,卫新,王美青,端木斌. 2002

[10]家蚕新品种“雌29×平30”试养初报. 徐向宏,徐新权,张姣萍,王夏英,杜鑫,钱建平,方小友,叶立红,管圣浩. 2018

[11]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胡豹,卫新. 2005

[12]家蚕新品种“农科5号”建德农村试养初报. 赵玲玲,姚陆松. 2018

[13]农业保险概况及其发展对策的探讨. 应霞,朱奇彪,章伟江. 2005

[14]滨海涂地棉田氮磷钾配比的施用研究. 朱乾浩,黄秀国. 1992

[15]天然彩色棉研究进展. 邱新棉,赵连英. 2000

[16]枇杷不同处理对品质的影响研究. 陈方永,苏建,陈国文,张利平,任正初,罗君琴. 2006

[17]毛竹林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雷海清,傅懋毅,李正才,童龙. 2012

[18]关于农业科研院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 吴永华. 2001

[19]浙江重要果树减少裂果腐烂通用技术研究开发. 颜帮国,陈方永,倪海枝,王引. 2016

[20]浙江省家蚕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与保护研究. 周金钱,王永强,沈建华,彭建学,陈玉银,张学明,张小斌,孟智启.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