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长豇豆重要性状遗传基础和育种技术研究及品种选育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重要性;育种;品种;技术;长豇豆;品种选育;豇豆;技术研究;遗传;育种技术;性状遗传;遗传基础;基础;选育;研究;性状

第一完成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获奖时间: 2014

摘要: 我国是长豇豆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目前生产上存在的土壤连作障碍严重、嫩荚食用安全性低和耐贮藏性不理想等问题已严重影响我国长豇豆产业的发展,这与长豇豆遗传学基础研究薄弱,育种理论、育种技术和产业化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落后等密切相关。本项目研究得到国家基金项目(30871711、30900985)、国家成果转化项目(2010GB2C220539、2013GB2C200194)、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4C12021、2005C22013、2005C12001、2007C12003、2012C12903)和省基金项目(Y305162、Y306224、Y3090146、Y3100429、Y3110595)等的立项支持。 项目以RIL群体和微核心种质群体为材料,通过利用普通豇豆DNA序列信息和SNP分析平台,自主开发了1345对适合于长豇豆研究的SSR引物;构建了首张长豇豆分子遗传图谱,建立了与模式豆类百脉根的比较基因组图谱,揭示了其基因组结构间的异同。构建含99份种质的微核心种质群体,阐明了其群体结构、遗传多样性和连锁不平衡特征。首次提出依群体结构将长豇豆划分为“标准菜用型”和“非标准菜用型”两大类群,发现在亚洲长期人工选择的效果主要集中在豇豆第5、7、11号染色体上,据此提出了这是长豇豆亚种从豇豆中分化出来的主要遗传学基础。 首次利用双亲均为长豇豆的RIL群体定位了荚长等5个农艺性状QTLs,阐明了QTL间的互作,揭示了早熟与早衰等性状正或负相关的遗传基础;定位了抗白粉病等3个质量性状基因。优化建立了基于SNP标记的性状-标记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了遗传分析平台,开发获得了抗白粉病等分子标记4个。研究建立了种质耐旱性等表型鉴定方法4套,规范了种质鉴定时期、方法和分级标准,提高了种质鉴定与评价技术水平。 应用研究建立的表型鉴定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创新获得新种质8份,为后续新品种选育奠定了材料基础;育成新品种4个:‘之豇106’、‘之豇60’、‘绿豇1号’和‘瓯豇一点红’。此外,研究建立并推广应用种子纯度分子标记快速鉴定技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等5套,可有效提高嫩荚产品安全性,提高产量和种植效益,促进长豇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表学术论文21篇,其中SCI论文7篇(影响因子≥4的4篇),引用> 40次;获发明专利3项,制定国家农业行业标准1项。截止到2013年11月,新品种新技术在省内外合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62.4万亩,累计增加社会经济效益5.768亿元,其中近三年累计推广应用70.9万亩,累计增效2.5041亿元。

  • 相关文献

[1]利用高密度SNP芯片精确定位长豇豆耐早衰性QTLs. 苑希蕊,吴晓花,汪宝根,吴新义,鲁忠富,李国景,徐沛. 2018

[2]肯尼亚茶产业与茶树资源育种研究. 陈周一琪,王志岚. 2012

[3]应对极端气候的水稻品种选择与育种技术对策. 徐晓征,施俊生,游兆彤,王建军,王仁杯,崔永涛,宋建,唐立群. 2023

[4]长豇豆新品种‘之豇108’. 王雪武,丁潮洪,应林火,刘庭付,吴晓花,李国景. 2008

[5]天然彩色棉育种研究. 邱新棉,俞碧霞,朱乾浩,赵连英,傅杏花. 1999

[6]浙江省芥菜研究进展. 孟秋峰,胡美华,王洁,任锡亮,高天一,陈建明. 2020

[7]观赏凤梨种质资源及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张智,王炜勇,张飞,刘建新. 2019

[8]DNA流式细胞术在植物遗传及育种中的应用. 金亮,徐伟韦,李小白,刘建新,田丹青. 2016

[9]稻米香味的研究综述. 吴关庭. 1994

[10]笋用竹新品种花绿竹的选育及特性. 王月英,李效文,夏海涛,金川. 2015

[11]浙江省7个大麦新品种性状和适应性比较. 李忠,朱靖环. 2017

[12]家蚕新品种春华×秋实的实验室和农村鉴定. 曹锦如,叶爱红,王永强,姚陆松. 2005

[13]优质晚熟杨梅新品种晚荠蜜梅. 戚行江. 2004

[14]天然彩色棉研究进展. 邱新棉,赵连英. 2000

[15]黄岩兰溪白沙枇杷品种裂果差异原因初探. 陈金明,倪海枝,颜帮国,王引,陈方永. 2018

[16]桑树新品种农桑12号农桑14号的育成初报. 林寿康,计东风,沈国新,吴云翔,吕志强,沈永康,马秀康,史兴华,杨樾,吴天林. 1997

[17]我国彩色油菜育种及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任韵,朱建方,马善林,叶根如,华水金. 2018

[18]桑树新品种农桑10号的育成. 计东风,林寿康,吴云翔,吕志强,王丕承,周金钱,周勤. 1997

[19]秋用蚕品种芳山×星·明的选育. 邵月华,李维斌,夏建国,曹锦如. 1990

[20]中国西兰花育种研究进展. 王建升,沈钰森,虞慧芳,盛小光,宋蒙飞,顾宏辉.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