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棉铃虫致病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应用效果研究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致病;致病微生物;微生物;效果研究;分离;效果;应用效果;分离培养;棉铃;研究;培养;棉铃虫;生物

第一完成单位: 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获奖时间: 2002

摘要:   由于化学杀虫剂的普遍使用,使昆虫产生抗药性,害虫种类迅速增加,同时化学杀虫剂带来了人类健康、产品质量、环境残留等一系列问题。而微生物杀虫剂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的防治方法,通过对害虫的生物防治达到保护作物、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的目的。目前已开发的微生物杀虫剂只占整个杀虫剂市场的1%,品种少,作用机理单一,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药效尚不十分稳定。为此1996年天津市科委下达了市级农业重点科研项目“棉铃虫致病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应用效果研究”,项目编号为963111311,旨在通过天津地区棉铃虫感染病原菌自然患病死亡的虫体进行分离,筛选出新的棉铃虫病原微生物,寻求生物防治棉铃虫的新方法。   项目合同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   1.棉铃虫病原微生物的筛选及人工培养方法的研究。   2.对分离筛选到的有效病原微生物进行生理、生化及致病机理的研究。   3.对这种新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   4.利用病原微生物的培养液对棉铃虫进性防治效果实验研究。   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分离筛选出一种棉铃虫病原微生物,并用人工培养方法进行培养;鉴定出该种病原微生物的种属;研究了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理;利用培养出的新病原微生物菌剂进行棉铃虫和菜青虫防治试验,效果优于BT。   经查新检索,研究分离到的粘质沙雷氏菌用于生物防治目前未有报道。

  • 相关文献

[1]哺乳动物腔前卵泡的分离与培养. 刘海军. 2001

[2]库尔勒香梨的生物涂膜保鲜研究. 阎瑞香,王莉,张平,王勇,杨秀荣. 2004

[3]胡萝卜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初报. 管长志,尹立荣,陈磊,牛静怡. 2006

[4]辣椒单倍体培养研究进展. 苏维,常彩涛. 2010

[5]氨化木质素在丸粒化种衣剂中应用研究初报. 运广荣,刘奎彬,马文荷,刘秋娟. 2001

[6]山羊胚胎移植手术中复合麻醉剂的使用效果观察. 郑梓,王晓元,刘海军. 2014

[7]春小麦不同覆膜方式的作用研究. 盛宏达,时晓伟,冯刚,胡云霖,王继忠. 2004

[8]数学分析玫瑰香葡萄霜霉病防治效果. 魏家林,田淑芬,高扬. 2005

[9]棉铃虫敏感品系对两种药剂的毒力比较. 胡学雄,谷希树,白义川,张惟. 2003

[10]棉铃虫大田生物防治试验初报. 张宝莹,王成球,魏雪生,但汉斌,朱珠,陈勇强,屈鸿钧. 1996

[11]天敌昆虫蠋蝽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邹德玉,徐维红,刘佰明,白义川,刘晓琳,许静杨,胡霞,谷希树. 2016

[12]46%棉铃畏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与田间防治试验. 高发旺,刘焕禄,王学礼,申日升. 2000

[13]转Bt基因棉与常规棉的棉铃虫发生特点. 王惠哲,赵立,王永,魏国树,魏长栓. 2005

[14]辣椒耐低温研究概述. 常彩涛. 2011

[15]小粒蔬菜种子丸粒化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刘惠静,王武台,张烈,孙立全,刘莉莉. 2005

[16]种衣剂的研究应用现状. 孟兆芳. 1997

[17]中国黄瓜杂交种子生产研究进展. 陈正武,王艳飞,张霞,于海生. 2005

[18]国内鲜食玉米生产及研究现状分析. 赵顺玉,郭冬生,付从贵. 2004

[19]番茄红素的特性和应用研究进展. 安建勇,白鹏勋,崔茂盛,乔家运,王文杰. 2019

[20]干旱胁迫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王鹏文,戴俊英,魏云鹏.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