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瘠薄土壤熟化过程及定向快速培育技术研究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土壤熟化;技术;熟化;定向;技术研究;土壤;培育;培育技术;研究与应用;快速;研究;熟化过程;过程

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2

摘要:   针对我国占补地物理性状差、养分含量低和生物活性弱的现状,围绕南方酸性粘土、北方石灰性沙土2种典型瘠薄开展相应熟化研究。揭示出:有机无机肥配施和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了土壤交换性Ca2+、Mg2+含量,减缓土壤酸化,是瘠薄土壤熟化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及N、P、K养分提升的重要措施;有机无机物料配合施用和施有机物稻草均能改善土壤的生物肥力及物理肥力;建立了瘠薄土壤熟化的肥力综合评价指标,三种母质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均在熟化7年左右出现拐点;开展了典型瘠薄土壤快速熟化的土壤有机质快速提升技术研究和微生物调理剂、土壤结构调理剂研制;田间试验筛选了典型占补地肥力重建与定向培育技术的土壤快速培肥技术模式。 瘠薄土壤熟化定向快速培育技术是针对我国补充耕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实用技术,复合调理剂是针对补充耕地土壤粘/沙、酸/碱、瘦、土壤生物活性低等特征开发的一种新产品,它具有良好的增产效应和综合生态环境效应,可在补充耕地的旱地上普遍应用,成果实用性强。近10年全国补充耕地面积约280万公顷,基于技术模式的田间试验效果,每公顷可直接增效400~800元,则该技术推广的效益为11.2~22.4亿元,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 相关文献

[1]果树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李亚囡,李学华,范婧芳,王文瑾,董辉. 2021

[2]哒螨灵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马辉,张少军,张东海,陈勇达,郑振山,钱训,王莉. 2007

[3]鸭梨中冠园修剪技术研究. 刘承晏,聂惠文,刘平钧,肖玉双. 1983

[4]芽球菊苣根株培育的关键因素研究. 尹庆珍,申书兴,戴素英,王国华,张立永. 2008

[5]转制农业科研机构企业知识培育. 闫树成,孙英焘,杨慧民,蒋研霞,汲江科. 2010

[6]利用热脉冲技术测定饱和土壤中水流量及水流速率. 任图生. 1999

[7]论述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和应用. 孙明日,沙惠琴,张永祥. 2013

[8]不同群体对河北省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认知. 张贯生,杨金深. 2004

[9]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赵凤存,刘怡菲,吴占军,王菊,李瑞英. 2007

[10]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重点领域研究. 张梅申,岳增良. 2010

[11]甜高粱特性及河北省研究利用现状. 魏志敏,杜瑞恒,籍贵苏,侯生林,李顺国,王新玉. 2007

[12]主要作物新品种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与应用. 栗雨勤,张文英,谢俊良,彭海成,李建兵,卜俊周. 2006

[13]玉米种质资源研究与发展趋势探讨. 李九云,于翠红,高增玉. 2009

[14]甜高梁特性及河北省研究利用现状. 魏志敏,杜瑞恒,籍贵苏,侯生林,李顺国,王新玉. 2007

[15]数据挖掘技术在农业信息数据资源研究上的应用. 王新栋,许皓月,高倩,蔡海燕,吕军海,李敏. 2011

[16]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研究进展. 阎彩霞,张彩英,马峙英,张孟臣. 2005

[17]牧草种子收获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 张辉辰,齐新,范国昌,郭恒,张西群. 2003

[18]萝卜育种研究进展. 陈宝刚,鲁建斌,梁玉芹. 2012

[19]黄河流域棉花品种主要性状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分析. 王治中,刘秀菊,李伟明,林永增. 2004

[20]质构仪在果实品质测定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贾艳茹,魏建梅,高海生.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