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西北;集雨;高效用水;雨;技术;关键技术;水;技术研究;覆盖;高效;用水;关键;旱塬;研究与应用;效用;研究
第一完成单位: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获奖时间: 2011
摘要: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 针对西北旱塬区粮食和果品产量低而不稳、生产效益低等问题以及在旱地农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旱作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设置了《西北半湿润偏旱区粮果稳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编号:2006BAD29B07)。 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技术原理 “旱地农田覆膜集雨保墒玉米丰产节水技术”技术原理:通过改变地膜覆盖方式、覆盖时间及玉米种植方式,集成研究和完善了秋覆膜、地膜双垄沟覆盖集雨种植技术,增强了对不均匀降水时空调配利用。 “旱塬冬小麦稳产节本增效技术”技术原理:基于播前土壤有效贮水对旱地冬小麦产量的贡献在40%以上,创新了夏休闲期农田降水高效蓄保和土壤水库扩蓄增容的覆盖技术,增强了夏休闲深层贮水在小麦增产中的主导作用。 “旱地果园高效用水技术”技术原理:基于旱地苹果园干旱缺水和降水利用率不高、树体郁闭水肥消耗量大、硝态N向土壤深层富集且深层土壤干燥化严重等,通过果园微地形改造,提出了果园覆膜集雨保墒深层入渗水分高效利用技术。 性能指标: 该成果研究提出了秋覆膜春播玉米、夏休闲期多种覆盖秋播冬小麦、果园垄膜覆盖集雨保墒等旱地水分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形成了旱地小麦和玉米为主的降水高效利用技术体系。秋覆膜和夏闲期覆盖降水利用率分别达到73.2和7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97和0.82 kg/亩.mm。初步确定了冠层温度、穗下节可溶性糖含量、叶片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在评价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方面的可靠性。研究发现了果园硝态氮向土壤深层富集、深层土壤出现了在自然条件下难以恢复的干土层,随着果园耕种年限的延长,干土层加深和加厚等结论。 ③技术创造性与先进性 旱地农田覆膜微集雨种植技术。完善了全膜双垄沟覆盖集雨和秋覆膜高效用水技术的机理。一次5-10mm降水地膜垄沟收集效率80%-92%,<5mm降水65%-80%。连续8年试验示范,全膜双垄沟玉米增产 22%,水分效率、降水利用率分别为2.97kg/亩.mm、73.2%。连续12年的试验示范,秋覆膜玉米播前0-2m土壤多贮水27.4mm,增产20.5%。 旱地夏休闲期覆盖保墒技术。连续14年的试验示范,麦收后夏休闲期覆膜小麦播前0-2m土壤贮水增加60.7mm,休闲期降雨保蓄率72.2%,比裸露地提高1倍,小麦产量302.4kg/亩,水分效率0.82 kg/亩.mm。 旱地作物抗旱节水评价指标。研究表明冠层温度、穗下节可容性糖含量、叶片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可作为抗旱节水品种筛选的诊断指标,其中冠层温度容易在田间应用。 旱地苹果园土壤水肥变化特征及调控技术。研究提出旱地果园硝态N向土壤深层富集、深层土壤出现了在自然条件下难以恢复的干土层,随着果园耕种年限的延长,干土层加深和加厚。创新了果园垄膜覆盖微集雨保墒深层入渗技术,并与资源高效型树形修剪技术结合,提高树体光、水、肥资源利用率和果品优质率。 ④技术的成熟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完善并系统地提出了各项成果技术规程。同时,借助课题实施,在项目区组织了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增强了农民对技术的认识,加快了新技术的应用步伐。该课题技术成果适宜于西北半干旱、半湿润偏旱区及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该项技术在抗旱、提高降水利用率和产量等方面的效果显著,已在在甘肃陇东旱塬累计应用672万亩,新增粮食4.3亿公斤,新增果品1.64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6.58亿元。 课题任务与研究内容以公益性和社会基础性工作为主,国家实行了农业良种和技术推广的直接补贴,课题研究与示范也需要大量的生产资料、种子等补贴,加大了课题经费的短缺。
- 相关文献
[1]培肥方式对国槐移栽苗生长的影响. 冯海山. 2019
[2]旱作春小麦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 杨封科. 2004
[3]陇东旱塬地膜玉米限量供水效应研究. 崔明九. 2000
[4]旱塬地施用有机肥的保水培肥效果及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王生录,武天云,邓娟珍. 1996
[5]不同覆盖条件对陇东旱塬苹果园土壤水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尹晓宁,马明,张坤,刘兴禄,牛军强,董铁. 2012
[6]陇东旱塬地杂交油葵引种试验结果初报. 刘一. 2002
[7]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钱加绪. 2003
[8]不同集雨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及苹果产量的影响. 赵刚,樊廷录,王勇,李尚中,张建军,闫耀廷,唐小明,王磊,党翼. 2010
[9]旱区日光温室棚面集水不同供水量栽培双孢蘑菇效应研究. 张朝巍. 2004
[10]垄膜集雨对桃树生长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王晨冰,李彦军,常毅,赵秀梅,李宽莹,陈建军,王发林. 2013
[11]2008-2012年国家西北旱作中晚熟西瓜品种区域试验兰州点汇总. 苏永全,刘东顺. 2013
[12]西北旱地农业研究进展及科技创新重点内容. 樊廷录,李尚中,赵刚,张建军,王淑英,李兴茂,程万莉,周刚. 2022
[13]西北干旱地区春小麦亏缺灌溉及种植模式研究. 赵有彪,于安芬,李瑞琴,何振富,郭斌. 2013
[14]借鉴以色列高效用水经验发展我国旱区农业. 王淑英. 2004
[15]西北农业开发的战略抉择. 樊廷录. 2002
[16]氯苯胺灵在土壤和水中的残留及降解动态. 李守强,田世龙,安丽丽,葛霞,程建新. 2011
[17]地面覆盖方式对新垦盐碱地的抑盐和增产效果研究. 王成宝,杨思存,霍琳,姜万礼. 2014
[18]陇东旱塬苹果根系分布规律及生理特性对地表覆盖的响应. 孙文泰,马明,董铁,刘兴禄,赵明新,尹晓宁,牛军强. 2016
[19]旱塬区地面覆盖对苹果园土壤性状和树体生长的影响. 董铁,刘小勇,张坤,马明. 2014
[20]半夏覆盖栽培技术研究. 龚成文.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乡村振兴背景下静宁苹果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对策
作者:曹永华;杨泽华;尹晓宁;牛军强;马明
关键词:静宁苹果;产业链;发展现状;对策
-
苹果园重茬障碍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尹晓宁;刘芬;马明;王文丽;牛军强;董铁;孙文泰;杨泽华
关键词:苹果;重茬障碍;土壤消毒;农艺措施;生物防治;抗性砧木与品种;综合防治
-
甘肃不同地理来源大豆品种生育期性状与气象因子及农艺性状的关系
作者:杨如萍;贾贞;韦瑛;魏野畴;王立明;陈光荣;张国宏;宋雯雯
关键词:甘肃;大豆;生育期;生态特征;气象因子;农艺性状
-
会宁半干旱区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栽培下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作者:周刚;李尚中;樊廷录;赵刚;张建军;党翼;王磊
关键词:玉米;品种;全生物降解地膜;筛选试验;会宁半干旱区
-
旱作区立式深旋耕作下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对垄沟比变化的响应
作者:尹嘉德;侯慧芝;方彦杰;马明生;柳燕兰;雷康宁
关键词:马铃薯;立式深旋耕作;垄沟比;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产量稳定性
-
8个彩色冬小麦品种农艺性状调查及ROS信号转导机理研究
作者:李娜;郑琪;姚来来;祁伟亮;倪胜利;刘愈之;王亚翠;刘众;郭怀亮;张旭辉;马强强;孔丽婷;李兴茂
关键词:彩色冬小麦;冷胁迫;活性氧;信号传导
-
河西走廊富硒制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作者:赵军;王淑英;樊廷录;杨珍;张德;殷稳娜;祁鑫
关键词:河西走廊;富硒;制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