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杂交种“核杂7号”的选育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双低油菜;杂交;油菜;杂交种;油菜杂交种;核不育;显性;双低;显性核不育;选育;低油;不育

第一完成单位: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获奖时间: 2008

摘要: 1、课题来源与背景 近年来,国内外油菜正面临着两个改革:1)杂交种替代自交系品种。油菜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优良的杂交组合,一般可增产20%~30%。2)双低品种替代原有的普通品种。双低品种的菜油中对人体无益的芥酸含量低于5%,而高营养价值的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分别高达25%和60%左右;饼粕中硫甙含量低于30微摩尔/克,可直接作为蛋白饲料喂养畜禽。发展双低杂交油菜不仅能提高菜籽油和菜籽饼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还有利于种子的科学管理及产业化,提高油菜产量和发展农业经济。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是当今世界油菜科研和生产的重点课题,我国在杂交油菜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自1972年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教授等首先发现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以来,该系统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育种实践。目前我国生产上种植的杂交油菜品种还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为主。但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受环境条件影响,在低温条件下不育株会产生微量花粉,引起自花授粉,严重影响杂交种的纯度。因此杂交种的不育株率达10%左右,有的年份甚至达25%左右。我国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油菜花期温度变化大,初花至盛花平均温度低于摄氏15度的时间占一半左右,因此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该地区制种,风险较大。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李树林等揭示了油菜显性核不育性的遗传规律,经过反复实践,建立了简便、可靠、高效的油菜显性核不育三系制种模式,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89109310.9),在该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然而,从三系制种模式建立到双低强优势杂交种的选育成功,并非一蹴而就。显性核不育三系的品质双低化,除了涉及控制芥酸和硫甙含量的5对基因外,还有控制育性的2对基因。因此,显性核不育双低杂交种的选育难度大、周期长。 双低显性核不育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关键在于纯合两型系、临保系和恢复力强的恢复系的选育。本研究在显性核不育三系制种模式基础上,选育了纯合两型系48AB、临保系LB03和恢复系HF02,育成了杂交新品种核杂7号。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杂交种核杂7号的制种方法是首先以纯合两型系48AB为母本,临保系LB03为父本,父、母本行比为1:4~6。在初花期将母本行内50%的可育株全部拔除,由父本(临保系)为母本行内剩余不育株授粉。成熟后从母本行收获的种子为全不育系。然后以全不育系为母本,恢复系HF02为父本,父、母本行比为1:4~6。开花期由恢复系对全不育系授粉。成熟后从母本行(全不育系)收获的种子为显性核不育双低杂交种核杂7号的杂交一代种子。通过该技术获得的全不育系的不育株率达98%左右,杂交一代种子的纯度达95%左右,优于油菜杂交种一级种子的纯度标准(NY414-2000)。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利用国家发明专利“甘蓝型油菜核雄性不育三系制种方法”(专利号:ZL89109310.9),选育品质双低、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显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48AB、临保系LB03和恢复系HF02,并育成了双低显性核不育三系杂交种核杂7号,显性核不育三系应用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该杂交种于2004年10月19日通过国家品种审定,成为第一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的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杂交种。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国家标准(NY414-2000) 规定油菜杂交种一级种子的纯度不低于90%,二级种子的纯度不低于83%。通过该技术获得的全不育系的不育株率达98%左右,杂交一代种子的纯度达95%左右,优于国家标准,杂交种的安全性高。 5、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该品种目前在长江下游地区推广应用。

  • 相关文献

[1]高油高产油菜新品种‘沪油杂11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蒋美艳,李延莉,张俊英,江建霞,杨立勇,周熙荣,孙超才,王伟荣. 2018

[2]甘蓝型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种"泸油12"的选育. 孙超才,陈银华. 1999

[3]甘蓝型(Brassica napus L.)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杂交新品种核杂3号的选育. 周熙荣,李树林,周志疆,庄静,顾龙弟. 2003

[4]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双低杂交种核杂7号的选育. 周熙荣,庄静,孙超才,李树林,赛晓峰,胡官保,王伟荣,李延莉,顾龙弟,钱小芳. 2006

[5]显性核不育杂交油菜核杂7号的选育. 周熙荣,庄静,孙超才,王伟荣,李延莉. 2004

[6]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种“沪油杂2号”的选育. 孙超才,王伟荣,李延莉,周熙荣,钱小芳. 2005

[7]高产、抗病隐性核不育油菜杂交种沪油杂1号的选育. 王伟荣,孙超才,李延莉,钱小芳. 2007

[8]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6的选育. 孙超才,王伟荣,李延莉,钱小芳,赵华,方光华. 2005

[9]高含油量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沪油杂6号'的选育. 李延莉,杨立勇,王伟荣,蒋美艳,周熙荣,孙超才. 2013

[10]高产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双低杂交种‘向农08’的选育. 蒋美艳,孙超才,王伟荣,李延莉,杨立勇,周熙荣,刘曼. 2014

[11]水稻花药培养植株再生率的世代平均数分析(英文). 褚启人. 1990

[12]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遗传研究及育种利用. 朱吉风,周熙荣,张俊英. 2021

[13]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HY15AB”的选育. 周熙荣,庄静,孙超才,王伟荣,李延莉,杨立勇,蒋美艳,顾龙弟,钱小芳. 2010

[14]甘蓝型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新品种'核杂17号'的选育. 张俊英,蒋美艳,李延莉,江建霞,王伟荣,孙超才,杨立勇,周熙荣. 2017

[15]节水抗旱稻显性核不育轮回选择群体构建与种质创新. 张安宁,王飞名,罗星星,刘毅,张分云,刘国兰,余新桥,罗利军. 2022

[16]显性核不育油菜(Brassica napusL.)无蜡粉纯合两型系的选育. 周熙荣,李树林,顾龙弟. 1999

[17]显性核不育油菜的遗传与利用. 李树林,周熙荣,周志疆,钱玉秀. 1990

[18]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张俊英,蒋美艳,江建霞,李延莉,王伟荣,孙超才,杨立勇,周熙荣. 2018

[19]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HF06”的选育. 蒋美艳,孙超才,杨立勇,王伟荣,李延莉,顾龙弟,周熙荣. 2013

[20]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橙黄花纯合两型系的选育. 周熙荣,庄静,孙超才,王伟荣,李延莉,顾龙弟,钱小芳.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