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关键词: 芝麻种质;育种;构建;育种应用;种质;发掘;种质基因库;基因;基因库;芝麻
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6
摘要: 本项目是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完成的,主要项目来源包括:①“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油料作物种质资源繁种和主要性状鉴定”(编号:75-01-02-05;起止年限:1986-1990);②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计划子专题“油料优良种质评价与利用研究”(编号:96-014-04(3);起止年限:1996-2000);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芝麻耐湿性QTLs定位及优异耐湿基因资源挖掘”(编号:30871552;起止年限:2009-2011)。 技术原理:种质资源是育种的物质基础,构建种质基因库和发掘优异种质,培育抗逆抗病优质高产新品种,广泛应用于芝麻生产以推动产业发展。 性能指标:①构建了包含7910份的芝麻种质库,编目信息300645条;②率先完成了芝麻基因组测序,注释基因27148个,完成了705份核心种质的重测序,检测到500万个SNP位点;③发掘抗逆、抗病、营养品质优异种质452份、主效QTL77个、新基因46个;④分发种质16000余份次,育成新品种97个,占同时期全国育成品种的74%。在江淮、黄淮主产区大面积应用的17个品种累计应用7106.7万亩,覆盖率65%以上,社会效益87.2亿元。 本项目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芝麻种质库,保存种质7910份,获记载描述和特性鉴定数据量300645条,建立了首个芝麻核心种质;率先完成了芝麻全基因组测序,注释基因27148个,构建了首个芝麻基因库;首创了芝麻种质耐湿鉴定方法,获得的优异种质、QTL数量均显著多于国际其他同类报道,其中耐湿、抗茎点枯病、抗枯萎病、含油量、油酸、蛋白、芝麻素相关QTL位点和46个新基因在国际上均属首次报道;利用高油、耐湿QTL辅助选择育种,提高了定向育种效率;在江淮、黄淮主产区大面积应用的17个品种累计应用7100余万亩,覆盖率65%以上。 技术的成熟程度:本项目建立的芝麻种质基因库,是目前世界上来源最广泛、类型最丰富、保存种质最多的芝麻种质库,也是信息最多、功能最强的基因库,从中发掘出一大批育种目标性状突出的优异种质,并广泛被育种利用,育成抗逆、抗病、优质、高产新品种97个。对在我国江淮和黄淮芝麻主产区大面积应用的17个品种统计,累计应用7100余万亩,覆盖率65%以上,显著提升了我国芝麻育种水平,极大地推动了芝麻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技术的适用范围:本项目构建的芝麻种质基因库适用于优异基因资源的发掘和相关研究,发掘的优异种质适用于抗逆抗病优质育种,发掘的主效QTL或新基因适用于分子辅助育种,育成的抗逆优质高产新品种适宜在我国江淮和黄淮主产区推广应用。 技术的安全性:本项目的创新技术不涉及已知的不安全因素,经应用以来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应用情况:适应江淮地区的高耐湿高产品种中芝11、中芝13、中芝21、鄂芝4号、鄂芝6号、豫芝4号、驻芝14等,适应黄淮地区的抗病高产品种冀芝1号、冀芝3号、冀9014、驻芝11号等,适应南方丘陵的抗旱高产新品种中芝7号、赣芝7号、赣芝8号等,以及加工专用的高油高芝麻素品种中芝20、中丰芝一号、燕庄一号等17个大面积应用品种,在湖北、安徽、河南、江西、河北、湖南等省累计应用7106.7万亩,在主产区覆盖率65%以上,取得社会效益87.2亿元,对推动我省乃至我国芝麻产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及企业效益发挥了巨大作用。 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保存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的芝麻种质尚需全面深入发掘,拓宽育种亲本遗传基础,在基因层面的优异基因源的发掘尚需深入开展。
- 相关文献
[1]陆地棉目标性状育种基因库的建立与育种利用初探. 郭宝生,韩泽林,耿军义,崔瑞敏,刘素恩,王兆晓,刘存敬,张香云. 2006
[2]河北省芝麻研究及育种设想. 李玉荣,程增书,徐桂真,王延兵. 2003
[3]藜麦遗传改良现状与发展方向. 魏志敏,吕玮,赵宇,崔纪菡,王京新,赵文庆,裴美燕,刘建军,李顺国. 2024
[4]贮存大豆种子活力对某些农艺性状的影响. 李灵芝,王丽娜,耿香利,姚华. 2002
[5]基因库大豆种子繁殖更新阈值研究. 李灵芝,王丽娜,马华英,杨春燕. 2001
[6]异花授粉作物大白菜和荞麦基因库种子繁殖技术研究. 马缘生,谭富娟,李灵芝,柴建方,范传珠,马榕荫,周红立,周涛. 2000
[7]转iaaM高衣分棉花种质IF1-1杂种优势分析及育种应用. 刘存敬,江振兴,张建宏,唐丽媛,张素君,田海燕,李兴河,师树新,崔瑞敏,张香云. 2016
[8]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以“一体化平台-预算单位端”为例. 张玉兰,李洁,王珍珍,郑书宏. 2018
[9]基于ASP.NET的农业信息网站的设计与构建——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信息网站为例. 许皓月,王新栋,高倩,吕军海. 2011
[10]谷子杂种优势群的构建方法及研究进展. 刘正理. 2010
[11]几种统计方法对2012年芝麻区域试验结果的分析比较. 朱东旭,关中波,王生辰,徐桂真. 2013
[12]美国玉米种质在我国的改良利用情况及建议——以黄淮海夏玉米区为例. 杨宗利,李和平,李积铭. 2016
[13]河北省夏玉米杂优模式的研究. 张动敏,宋炜,王宝强. 2014
[14]Glu-D1位点亚基缺失弱筋小麦新种质的创制及其品质分析. 温之雨,张艳敏,李辉. 2012
[15]小叶板蓝根抗病毒及抑菌效果比较研究. 谢晓亮,尹晓琳,温春秀,刘灵娣. 2010
[16]不同板蓝根种质比较研究. 谢晓亮,温春秀,吴志明,田伟,刘铭,刘玉军. 2007
[17]旱稻(O.sativa)、高粱(S.bicolor)属间远缘杂交种质创新研究. 赵风悟,李慧敏,刘冬成,张爱民. 2006
[18]高硬耐贮运草莓种质455-3. 杨雷,杨莉,李莉,李海山,郝保春. 2010
[19]特色杂粮生物活性物质功能及对高血压的保健功效. 刘宁,张可一,金保伟,雷雅坤,胡景辉,李树仁,孙丽敏. 2019
[20]地膜覆盖对不同芝麻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桑利民,徐婧,赵晓清,郭元章,蹇家利,郝小玉,郭久林,高永海,韩建国,徐桂真.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花生籽仁蔗糖含量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作者:赵星;张嘉楠;张一鸣;金欣欣;苏俏;宋亚辉;李玉荣;王瑾
关键词:花生籽仁;蔗糖含量;HPLC-RID;近红外预测模型
-
冀花系列高油酸花生抗旱性鉴定与综合评价
作者:金欣欣;宋亚辉;苏俏;杨永庆;李玉荣;王瑾
关键词:高油酸;花生;抗旱性;综合评价
-
北方接坝地区冷棚吊蔓香瓜种植技术
作者:王春红;张芳;宣梅;张海娜;刘素恩
关键词:北方接坝地区;冷棚;吊蔓香瓜
-
不同光源条件下与花生株高变化相关基因的转录组分析
作者:杨永庆;马晓蕾;李玉荣;王瑾
关键词:花生;株型;光照;转录组;分子网络调控
-
花生COP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
作者:杨永庆;胡朋举;李玉荣;王瑾
关键词:花生;COP1;序列比对;表达特征
-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花生籽仁主要品质指标定量模型的研究
作者:赵星;孟小莽;范文萱;李玉荣;宋亚辉;王瑾
关键词:花生;近红外;粗蛋白;粗脂肪;油酸
-
栽培芝麻分布、起源与驯化
作者:游均;郭元章;赵应忠;王林海
关键词:芝麻;分布;起源;驯化;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