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适应机械收获的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7的选育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双低油菜;品种;机械收获;油菜;机械;双低;油菜新品种;选育;新品种;低油;收获;沪

第一完成单位: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7

摘要:   沪油17是通过品种(系)间杂交和回交,对不同杂交和回交世代分别侧重抗病、高产、优质和抗脱粒不同强度筛选而育成的适应机械收割专用双低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在杂交和回交后代筛选中,首先在F1~F3和BC1F1~BC1F2进行田间病圃和实验室抗病和抗脱粒性筛选,F2经冰箱低温处理,生长室夏繁,构建熟性多样分离群体;其次在杂交和回交早代双低性状不作严格选择,而仅农艺产量性状进行筛选;第三在BC1F5才对品质作严格筛选,双低性状纯合;使抗病、高产、优质和抗脱粒等性状迅速聚合,获得高产、抗病、双低和抗脱粒等多项性状优异的专用双低品种。   沪油17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通过上海市和国家品种审定。   沪油17株高165cm,一次有效分枝9个左右,单株有效角果400个,每角果粒数20粒,千粒重4.2g以上;千粒重在我国已育成的双低品种中为最高,该品种构成产量三要素组成合理,达国际先进水平。经国家区试抽样,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该品种双低指标达到国标,含油量42%左右。   沪油17品质情况:   年份 区试 检测单位 芥酸(%) 硫苷(umol/g) 含油率(%)   2005 长江下游 油料所 0.38 19.84 42.01   2006 长江下游 油料所 0.20 21.97 41.98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种"泸油12"的选育. 孙超才,陈银华. 1999

[2]高油高产油菜新品种‘沪油杂11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蒋美艳,李延莉,张俊英,江建霞,杨立勇,周熙荣,孙超才,王伟荣. 2018

[3]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6的选育. 孙超才,王伟荣,李延莉,钱小芳,赵华,方光华. 2005

[4]超甜玉米新品种‘金银898'的选育. 林金元,王慧,潘玲玲,孙大鹏,于典司,施标,卢有林,郑洪建. 2015

[5]高产优质球茎甘蓝新品种'沪苤1号'的选育. 薄天岳,陈锦秀,邰翔,朱晓炜,任云英. 2017

[6]糯玉米新品种‘申科糯1号’的选育. 王慧,卢有林,孙大鹏,于典司,施标,林金元,李茂柏,潘玲玲,蒋勤. 2014

[7]黑糯玉米新品种‘华耘黑糯501'的选育. 周强,王慧,钱彪,于典司,郑洪建,徐永平. 2016

[8]葡萄新品种-申华的选育. 蒋爱丽. 2011

[9]早熟黄桃新品种-锦香的选育. 叶正文. 2005

[10]高产优质抱子甘蓝新品种‘沪抱1号’的选育. 薄天岳,陈锦秀,邰翔,任云英. 2016

[11]菜用大豆新品种‘青酥六号’的选育. 朱丽华,李超汉,杨红娟,宋荣浩,顾卫红,马坤,任永源,沈立. 2015

[12]稻-油轮作连续免耕直播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杜兴彬,罗利军,陈晨,李双喜,刘国兰,王飞名,张安宁,顾晓君,余新桥. 2013

[13]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039”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诸秋林,陆林荣,郑超,胡大明,王伟荣. 2014

[14]上海地区甘蓝型双低油菜育川的历史回顾,现状及展望. 孙超才. 1999

[15]上海地区双低油菜育种、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 王伟荣,陈旭,蒋美艳,张秋丽,张俊英,周熙荣,李秀玲,孙超才. 2017

[16]上海地区甘蓝型双低油菜育种的历史回顾、现状及展望. 孙超才. 1999

[17]金山区双低油菜新品种展示试验初报. 焦金囡,朱吉风,张亮,姚琛杰,高慧琴,周熙荣. 2022

[18]茄子新品种‘沪黑6号’. 吴雪霞,朱宗文,张爱冬,张圣美,尚静,查丁石. 2019

[19]迷你型南瓜种质利用及新品种选育. 陈龙英,董玉光,朱丽华. 2005

[20]厚皮甜瓜新品种‘金辉一号’. 陈幼源,陈绯翔.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