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优质食味米宁粳43号选育及产业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食味;味;优质;产业;选育

第一完成单位: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2

摘要:   1、课题来源与背景:我区水稻单产由建国初的200公斤左右提高到现在的620公斤左右,期间水稻经历了6次品种更新换代。“九五“期间,我区自育、引进了不同类型的优质品种,如“宁粳24号“、“宁粳27号“(引进)等,同期也选育出了高产品种宁粳23号,为重振宁夏大米做出了贡献。伴随这些品种的应用推广,在大米产业化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影响宁夏大米进一步拓展市场,制约市场竞争力提高的深层次问题,即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因此,提高水稻单产,改良稻米品质,选育出新的更好的品种,满足我区人民生活需要,提升宁夏大米品牌市场竞争力,必须加快品种选育步伐。   作物新品种选育是国家及自治区长期性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之一。进入“九五“后,我区启动“8613“重大科技项目,其中 “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科技攻关项目旨在选育一批优质高产品种,实现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保证我区粮食持续增产。本项研究成果就是在这种背景条件下,经全体科技人员努力,育成了一个外观优兼顾优良食味的的新品种。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宁粳43号(原代号2004QX-294)是通过杂交育种自主选育的外观品质优、食味优良的水稻新品种。1991年以早熟、矮杆、分蘖强、丰产性好的本地自育品种宁粳12作母本,以高杆、大穗、分蘖能力一般、耐寒性较好、籽粒偏长、外观品质好的偏籼粳稻品种意大利4号作父本杂交;1992年在温室种植F1杂交种,并以此为母本,与优质、综合形状较好的育种中间材料92夏温-37为父本再杂交,形成三交组合(宁粳12作/意大利4号//92夏温-37)。宁粳43号从组合配制到稳定定系用了14年时间,于2009年3月通过宁夏审定,予以推广。2010-2011年分别获得宁夏科技厅和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   宁粳43号丰产、稳产、抗病较好,外观品质、加工品质、食味品质优。全生育期150-155天。株高95cm左右,穗长16.4cm,株型紧凑,茎杆较粗壮,主茎叶片15片。苗期叶色深绿,耐寒返青快,长势繁茂,分蘖力中等,耐肥抗倒,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半直立穗型,穗大粒多。平均每穗实粒数92粒以上,结实率84%以上,千粒重24.6g。籽粒偏长。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稻米品质测定:米质达到国标优质米1级;糙米率81.2%,精米率73.3%,整精米率67.2%,垩白粒率10%,垩白度0.5%,粒长5.6mm,长宽比2.1,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82mm,直链淀粉含量16.8%。食味品质在北方粳稻区首屈一指,是目前北方粳稻品种中食味最好的品种之一,食味好于日本的“越光”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3年多点平均亩产764.9kg,较对照宁粳16号增产4.1% ,一般亩产在650-700公斤,高产可达800公斤。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①在粳稻优良食味品种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方面具有先进性,处全国领先水平,品种选育科技含量高、具有先进性,其外观品质优,口感佳,食味品质优于日本的“越光“大米。 ②实现了优质、优良食味与高产的统一。在优质、优良食味米品种的选育上是一次大的突破。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该品种已通过审定,通过中试研究,已形成了宁粳43号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围绕良种良法配套,为新品种的繁育和产业化示范提供了技术保障。   宁粳43号具有米质优,丰产性好,综合性状优良的特点,示范区产量水平694.23公斤/亩(685.9公斤/亩~702.56公斤/亩),在肥水条件好的地方单产已达到750~800公斤/亩的水平,在北方优质粳稻产量是很高的,其高产特性为我区优质米产业化的持续、稳步发展提供支撑。   其生产的大米米质综合指标达可以达到标优质米一级;米质优,口感极佳。口感媲美日本“越光”大米。优质、稳定的品质保障了我区优质米产业化稳步发展。   为非转基因品种,品种适合宁夏、吉林、新疆、山西等有效积温达到3200℃相似生态区种植。   

  • 相关文献

[1]第一届宁夏优良食味粳稻品评结果报告. 刘炜,王昕,安永平,马洪文. 2014

[2]论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技术对策. 何建国,刘浩,徐迎菊,王玲,朱玉斌. 2011

[3]荞麦品种改良与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杨崇庆,常克勤,穆兰海,杜燕萍,张久盘,李耀栋,张晓娟. 2021

[4]宁夏中部干旱地区压砂瓜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 王志强,刘声锋,郭守金,于蓉,田梅,董瑞. 2012

[5]再谈宁夏蓖麻. 李明,陈静,张清云. 2004

[6]银川奶牛养殖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温淑萍,梁小军,赵晓明. 2008

[7]宁夏向日葵产业发展及技术需求. 山军建,马员春,刘继霞. 2015

[8]宁夏南部旱作区发展黑豆特色产业浅析. 赵志刚,罗瑞萍,郝吉兵,赵越. 2016

[9]甜高粱的经济价值及栽培技术. 袁宝财,单巧玲. 2002

[10]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系H3015-S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刘旺清,裘敏,张双喜,樊明,曾宝安,李红霞,魏亦勤. 2019

[11]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产业发展回顾与对策研究. 张维军,何进尚,陈东升,王小亮,亢玲,袁汉民. 2021

[12]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牡丹江19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张振海,李新,李云萍. 2000

[1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小麦抗白粉病及优质基因聚合体. 吕学莲,白海波,惠建,董建力,蔡正云,段敦亮,李树华. 2017

[14]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优质高产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袁汉民,陈东升,王晓亮,孙建昌,张维军,亢玲,赵桂珍. 2006

[15]金冠密植园优质稳产栽培技术. 魏天军,李天兵. 1999

[16]小麦YrX、Pm21基因和Dx5优质基因聚合体的分子标记选择. 董建力,惠红霞,王敬东,朱永兴,张增艳,叶兴国. 2008

[17]感光型杂交水稻泰丰优桂99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陆呈繁,韦柳红,班韦艳,黄日辉,郑任秋,陆凯昭,冯斌,江雪莲. 2010

[18]宁夏引进黑核桃果实产量及品质分析. 张丽,黄学琴,吴全忠,李苗,陈虞超,甘晓燕,石磊,王敬东,刘立武,宋玉霞. 2012

[19]马铃薯优质新品种宁薯17号的选育. 张国辉,王效瑜,郭志乾,余帮强,颉瑞霞,王收良,吴林科,张小川,厚俊,魏国宁. 2020

[20]优质强筋春小麦新品种(系)HJ180的选育. 刘旺清,裘敏,张双喜,樊明,曾宝安,李红霞,魏亦勤.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