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淀粉型甘薯品种苏渝303的选育及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品种;甘;苏渝303;淀粉;选育;甘薯品种;淀粉型;甘薯

第一完成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获奖时间: 2008

摘要: 苏渝303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西南大学甘薯研究中心合作利用甘薯栽培种与近缘野生种杂交,再通过与栽培种两次回交后育成的一个含有甘薯野生种血缘的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苏渝303的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比徐薯18和南薯88高15~20%;干物率和淀粉率分别比南薯88高2.08个百分点和3.78个百分点,茎叶蛋白质含量比徐薯18高2.74个百分点,抗根腐病和黑斑病,抗旱耐瘠性较强,贮藏性好。苏渝303先后通过了江苏、四川、重庆、江西4个省(市)和国家的农作物品种审定,自1999年至今一直是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 苏渝303具有抗旱耐瘠性强、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好等特点,适合在长江流域及黄淮流域种植。目前,该品种在江苏、四川、重庆、江西、河南、安徽等省(市)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据统计,该品种在2005-2007年的3年间省内外累计推广面积达1152.1万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4.9773亿元。在今后的几年中,苏渝303的推广应用面积还将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有望进一步提高,应用前景广阔。

  • 相关文献

[1]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漯薯12号的选育. 张勇跃,王秋岭,孟凡奇,王清,孙健,马春业,于蕾,秦素研,刘志坚,钮福祥. 2020

[2]淀粉型甘薯新品种苏薯23的选育及应用分析. 马佩勇,贾赵东,边小峰,郭小丁,谢一芝. 2015

[3]甘薯品种苏薯11号高产生理特性研究. 贾赵东,谢一芝,尹晴红,郭小丁,嵇小琴. 2010

[4]甘薯新品种苏渝76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谢一芝,吴纪中,戴起伟,张黎玉,邱瑞镰,张启堂,付玉凡. 2002

[5]甘薯新品种苏薯2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 2014

[6]甘薯新品种苏薯1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尹晴红. 2009

[7]甘薯新品种苏薯11号的选育和栽培技术. 谢一芝,郭小丁,尹晴红,贾赵东. 2007

[8]食用甘薯新品种苏薯2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 2013

[9]高产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渝苏8号’的选育研究. 傅玉凡,谢一芝,杨春贤,曾令江,廖志华,张启堂. 2016

[10]高淀粉甘薯新品种皖苏178的选育和主要品质性状. 夏家平,谢一芝,韩杨,刘小平. 2013

[11]食用甘薯新品种苏薯1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 2012

[12]食用甘薯新品种苏薯2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边小峰,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谢一芝. 2014

[13]甘薯新品种苏薯1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 2010

[14]甘薯新品种苏薯18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 2013

[15]食用型甘薯宁薯19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谢一芝,郭小丁,尹晴红. 2006

[16]土壤对甘薯淀粉加工废水的降解效果. 李洪民,徐飞,唐忠厚. 2010

[17]不同甘薯品种鲜切薯块褐变度的筛选及其聚类分析. 袁洁,霍垲,唐玉婷,魏晓东,李霞,郭小丁. 2014

[18]淀粉专用型甘薯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周志林,唐君,曹清河,赵冬兰,张安. 2020

[19]中国淀粉型甘薯育种现状及展望.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禹阳. 2019

[20]低钾胁迫对甘薯块根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差异. 张爱君,陈晓光,靳容,刘明,李洪民,丁艳锋.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