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黔油12号品种选育、配套技术和分子标记检测研究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品种;技术;检测;黔油12号;品种选育;检测研究;黔;分子标记检测;分子;配套技术;标记;研究与应用;研究;分子标记;选育;配套

第一完成单位: 贵州省油料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7

摘要: 1、选育双低不育系SAB-3,双低恢复系双168,组配组合,通过省油菜区试,品质双低,1999年通过审定。 2、制定《母本隐性核不育两型系SAB-3的保优扩繁技术规程》,《父本隐性核不育恢复系双168的保优扩繁技术规程》和《杂交油菜保优高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3个规程。 3、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生态适应性分析与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等专项研究,总结出全套高产优化栽培技术。 4、筛选出9个鉴别亲本及杂种的引物,其中OPK03是鉴定亲本及杂种的理想引物;完成黔油12号指纹图谱,用于该品种种子纯度鉴定。黔油12号杂种优势与RAPD分子标记检测对比研究,产量、经济性状的中亲优势、超亲优势、杂种优势指数与RAPD标记测定的结果趋势基本一致。 5、累计制种面积17789亩,生产种子93.3万公斤,为制种户收入363.74万元;为经营者增收373.2万元。累计在贵州省和江苏省宜兴市推广黔油12号932.66万亩,平均亩产130.58公斤,比主推品种亩增产14.35公斤,新增油菜籽1.26亿公斤,新增产值2.76亿元。 6、黔油12号适宜于贵州省内及长江流域与贵州生态相似区域种植,已经引种川、湘、鄂、苏、渝等省市;但需要完善品种在外省的审定或引种试验。该品种推广应用已经近十年,仍然是我省生产上主推品种之一,也是贵州金农科技有限公司油菜主推品种,目前主要在贵州和湖南推广应用。

  • 相关文献

[1]优质牧草“黔金荞麦1号”种草养畜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邓蓉,向清华,龙忠富,张洁,张定红. 2016

[2]双低、高产、抗(耐)病杂交油菜黔油12号的选育研究 Ⅲ.杂交种选育、指纹图谱及杂种优势与分子标记预测研究. 肖华贵,陈静,李超,饶勇. 2007

[3]优质多抗广适玉米新品种黔单21的选育及配套技术. 陈华璋,祝云芳,高翔,陈泽辉,王竹,王天宇. 2008

[4]贵州马铃薯引进品种SSR分子标记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恩宏,贾长城,杨丽娜,滕安平,冯浪,朱英,李飞. 2017

[5]高产多抗大穗型玉米新品种黔单18号的选育及配套技术. 高翔,陈泽辉,祝云芳,赵晓燕,陈华璋,王天宇. 2004

[6]优质丰产稳产型玉米新品种黔单19号的选育及配套技术. 高翔,陈泽辉,高捷,祝云芳,陈华璋,王天宇,赵晓燕. 2004

[7]6个桃新品种引进种植试验. 金方伦,黎明,韩成敏,张发维,敖学熙. 2016

[8]发挥省校合作优势 建设西部茶叶大省. 梁月荣,罗显扬. 2009

[9]122份小麦品种(系)抗叶锈病基因Lr26、Lr34、Lr38分子标记检测. 隋建枢,王化陆,辛智海,王伟,陈天青,何庆才. 2016

[10]喀斯特山区蓖麻配套栽培技术. 田大清,张正学,彭杨,雷朝云,龚德勇,王晓敏. 2014

[11]油研10号在江苏的综合性状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田世刚,李炳生,张银龙,李婷婷. 2006

[12]黔油12号双低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Ⅸ.硼砂施用方式、数量及时期与制种群体产量和经济性状变化. 肖华贵,饶勇,陈静,李超,杨光富. 2006

[13]甘蓝型杂交油菜黔油12号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李华,王亚平,吴剑翘,杨斌. 2009

[14]黔油系列油菜新品种综合配套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 Ⅱ.黔油12号的生态适应性分析与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 魏忠芬,王军,钟永先. 2003

[15]黔油12号双低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 Ⅲ.父母本不同行比群体经济性状变化及制种产量. 肖华贵,饶勇,陈静,李超. 2004

[16]黔油12号双低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 Ⅸ.硼砂施用方式、数量及时期与制种群体产量和经济性状变化. 肖华贵,饶勇,陈静,李超,杨光富. 2006

[17]双低、高产、抗(耐)病杂交油菜品种黔油12号选育研究 Ⅱ.母本SAB-3的配合力分析. 饶勇,陈静,肖华贵. 2006

[18]黔油12号双低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Ⅳ)——制种高产栽培模式的建立及应用. 肖华贵,陈静,李超,饶勇,周介雄,代文东. 2005

[19]黔油12号双低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 Ⅱ.父母本花期相遇的适宜播差期. 肖华贵,饶勇,陈静,李超,张辉. 2002

[20]黔油12号双低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 Ⅹ父本隐性核不育恢复系双168的保优扩繁技术规程. 肖华贵,陈静,饶勇,李超. 2006

作者其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