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获奖等级: 一等奖
关键词: 灌溉农田;技术;农田;示范;灌溉;节;水;节水;华北;减蒸;蒸;增效;节水技术;技术集成;集成
第一完成单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获奖时间: 2011
摘要: 华北平原是我国粮蔬鲜果主产区和主要依赖地下水灌溉农区。农业用水占当地总用水量的70%以上,农区地下水开采量占当地农业总用水量的85%以上,区域地下水超采日趋严重,达到80亿m3/年左右。没有地下水的可靠保障,难有华北灌溉农田可持续发展;没有规模化的灌溉农田减蒸降耗节水,难有华北地下水超采情势的有效缓解。华北灌溉农田稳产用水的保障正面临严峻挑战,已成为华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生产安全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华北灌溉农田一方面存在着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另一方面是农业用水的缺乏-超采-低效-浪费的现状没有根本性改变。多项研究表明,通过小麦、玉米、蔬菜和果树四种作物的减蒸降耗节水增效集成技术应用,尚有50~80立方/亩的节水潜力。 据此,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和财政厅分别组织开展了“河北平原灌溉农田减蒸降耗增效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07220803D)”和“河北省粮棉节本增效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2006045001)”研究。在此基础上,国家科技部组织开展了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华北灌溉农田减蒸降耗增效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2007BAD69B00)”研究,下设9个课题,25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企业128名专家参与课题,重点解决2项共性技术: ①适宜区域生态特征的作物、品种抗旱丰产性等级鉴定与应用; ②区域水资源特征与作物布局结构适应性状况研究。 创新4项关键技术: ①小麦玉米减少地面蒸发的关键技术; ②蔬菜减少蒸发和深层渗漏节水关键技术; ③耗水型果树高效用水灌溉模式及优质栽培关键技术; ④灌溉农田规模用水管理节水关键技术。 集成与示范5套技术模式: ①小麦-玉米减蒸降耗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 ②蔬菜减蒸控漏节水种植管理技术集成与示范; ③耗水型果树节水优质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④粮棉果蔬作物咸水利用降耗技术集成与示范; ⑤灌溉农田作物-技术-区域耦合节水优化模式。研发一批配套相关机具和设备,达到粮食稳产增产、果蔬提质增效、降低地下水消耗三个目标。 本成果针对华北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和区域地下水严峻超采问题,以粮果蔬主要耗水作物灌溉农田减蒸降耗增效节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土壤、作物、气候和水文水资源四个领域,生物、农艺、管理和工程四个方向,节水理论、技术、设备与应用四个方面,宏观战略、微观技术、技术集成、规模示范推广四个层面,展开灌溉农田减蒸降耗增效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有机耦合的研究。查明该区域水资源支撑力与生物、农艺节水潜力基础上,创新了农艺-生物-管理节水关键技术,构建了集成模式,制订了技术标准,示范应用取得了规模化节水效果。 首次提出了作物品种节水性评价指标-节水指数及评价方法,并与抗旱指数相结合,建立了小麦、玉米、蔬菜抗旱节水评价指标体系与相应标准,构建了抗旱节水丰产品种资源信息库。在突破基础资料尺度不一难以耦合技术难题基础上,查明了作物灌溉用水强度、水资源不适应区域及对地下水超采影响程度。 揭示了降低棵间蒸发和作物低效蒸腾的调控与农艺补偿机制,集成了山前平原高产区小麦玉米“适播、调亏、控冠”的农机农艺结合减蒸降耗增产模式,低平原中低产区“匀播、大群体、控叶、增穗”的减蒸降耗技术模式,灌溉水量减少40~80m3/亩。 针对蔬菜、果树规模节水问题,集成了蔬菜减蒸控漏节水灌溉的主体技术模式,实现灌溉水量减少60-100m3/亩;创建了梨等果园的 “三适一降”减蒸降耗节水关键技术和不同立地条件集成模式,灌溉水量减少80-100m3/亩。 首次构建了作物-技术-区域耦合的集成技术模式并定量评价了应用潜力,制定出高效用水技术路线图。 成果获专利10项,颁布标准8个,研发新产品新装置20项;发表论文(著)173篇(部)。 科技部组织戴景瑞院士为组长的验收组结论:在区域水资源和农作物适宜布局,小麦-玉米、蔬菜和果树的农艺-生物-管理节水降耗关键技术集成及模式应用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各种集成模式都形成了应用规程和地方标准,研发出配套机具设备,使形成的关键技术和集成模式在华北区域上得以规模推广应用。5位院士和国家抗旱节水重大项目专家组3名成员认为,该成果在理论、方法多方面都有创新,科学性强,对确保华北灌溉农田用水安全和缓解区域地下水严重超采具有重大意义。
- 相关文献
[1]浅析以技术集成促进农业增效的新途径. 贾建明,李志宏. 2006
[2]河北省水稻高效节水技术与措施研究. 王保成,吴新海,左永梅,张启星. 2011
[3]基于水资源现状的黑龙港流域农业节水技术分析. 张晓,李源. 2012
[4]氮肥施用量对华北集约化农区作物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茹淑华,张国印,耿暖,王凌,孙世友. 2015
[5]华北区耗水型果树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综合评价. 刘晓敏,杜纪壮,程福厚,王慧军. 2011
[6]河北省麦田农药减量控害增效集成技术体系. 李娜,崔彦,卫笑非,杨文香. 2020
[7]水氮用量对黄瓜季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武雪萍,闫鹏,王小彬,蔡典雄,吴会军,张彦才,李若楠,王丽英,查燕,张建君,庄严,赵全胜,谢晓红. 2012
[8]不同水氮用量对日光温室黄瓜季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闫鹏,武雪萍,华珞,武其甫,李银坤. 2012
[9]利用啶菌嗯唑福美双组合增效结果评价WADLEY方法影响因子. 毕秋艳,张小风,王文桥,韩秀英,马志强. 2009
[10]几种杀虫植物对蚜虫的生物活性及与化学杀虫剂混用的联合毒力. 高占林,潘文亮,党志红,贾海民,李秀花,许景贤. 2004
[11]利用啶菌噁唑福美双组合增效结果评价Wadley方法影响因子. 毕秋艳,张小风,王文桥,韩秀英,马志强. 2009
[12]恒定磁场对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生长及毒力的影响. 王雪腾,王金耀,王勤英,王容燕,曹伟平,杜立新,宋健,陆原,冯书亮. 2009
[13]多菌灵/戊唑醇复配对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菌株的活性增效作用. 毕秋艳,马志强,张小风,王文桥,韩秀英. 2010
[14]一年两熟区农田机械化耕作循环生产模式及配套机具试验研究. 张辉辰,王惠新,李淼. 2010
[15]基于甜高粱的铅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技术研究. 薛忠财,杜瑞恒,李十中. 2020
[16]河北省农田杂草研究和防治进展. 王贵启. 2009
[17]农田化肥施用污染现状与对策. 李明哲. 2009
[18]阜平县农田施肥状况分析. 杜晓东,付燕燕,张贯生. 2006
[19]水稻沟台栽培技术的增产效应研究. 杜卫军,刘书起. 1998
[20]小麦抗旱新种质衡562性状表现及分析. 李慧敏,赵明辉,袁邵华,赵凤梧,王雪征,陈淑萍,Daniela Benedikova,Pavol Hauptvogel.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华北平原长期秸秆还田潮土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
作者:刘学彤;曹彩云;党红凯;马俊永;李科江;郑春莲;李月英
关键词:秸秆还田;潮土;有机碳;固碳速率;作物产量
-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作者:郑佩佩;王慧军;陶佩君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文献计量研究;知识图谱;Citespace
-
灌水和施硅对冬小麦叶片显微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孙金阳;曹彩云;郑春莲;李科江;马俊永;张俊鹏;党红凯
关键词:冬小麦;灌溉制度;硅肥;叶肉细胞;光合速率;产量
-
基于生态功能区的河北省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分析
作者:李倩茹;贾彦龙;王慧军;王哲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生态功能区;河北省
-
一年一作玉米产量性状和籽粒灌浆特性对播期的响应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作者:曹彩云;党红凯;李佳;刘学彤;马俊永;李科江;郑春莲
关键词:低平原区;玉米单作;一年一作;高产高效;产量性状;灌浆特征;播期;气象因子
-
咸水沟灌对棉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毕言鹏;郑春莲;党红凯;曹彩云;李科江;马俊永;王赫;张俊鹏
关键词:咸水;沟灌;土壤盐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
施用有机肥对咸水灌溉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及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作者:王艺乔;郑春莲;李科江;党红凯;曹彩云;马俊永;吴雨晴;张俊鹏
关键词:咸水;有机肥;土壤盐分;有机质;水稳性团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