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果树优质综合农艺节水技术体系研究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技术;树;节;水;技术体系;优质;农艺节水;节水;果树;体系研究;体系;农艺节水技术;节水技术;综合;研究;农艺

第一完成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9

摘要:   1.课题来源与背景:本项目是在北京市科委课题(H030730050130)和北京市农委课题(20030112)的支持下,历经4年,将三大应用基础研究(土壤局部改良集贮肥水、起垄覆盖保墒排涝和交替沟灌技术)与田间示范验证和推广应用相结合,紧密结合生产中实际问题,不断改进与完善,形成了果树优质综合农艺节水技术体系。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2.1技术原理:根据我国北方春季干旱少雨、水资源不足,夏季雨水集中、水分过多,易产生涝害、肥料流失严重,树体枝叶旺长、病虫害泛滥,严重影响果实品质、风味和色泽及果树需水与自然降水极不协调的矛盾的特点;果园工程节水一次投入大、使用周期短、管道易堵塞、水分供应不均匀和耕作过程中容易损坏等现实问题,在吸收美国园艺作物根钵育苗技术、韩国果园有机栽培土壤改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研究积累及对北方现有水资源和土壤肥力状况的调查,通过果树盆栽分根交替和定位灌溉方法及不同灌水量等对果树生长发育、草炭和有机肥对砂土和壤土的不同改土模式和改良体积空间的保水保肥效应的基础理论研究,富士苹果分根交替灌溉和不同土壤梨园灌溉沟深度、宽度和灌水量对产量、品质影响的应用研究等,创立了土壤局部改良肥水耦合集贮水分、起垄覆盖保墒排涝和交替沟灌等综合农艺节水技术体系,达到既节水、保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又能控制树体旺长,减少裂果、提高果实品质、降低果园投入的效果。   2.2性能指标:与传统灌溉方法相比,灌水量减少70%以上,每亩每年节水180m^3以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0.8~1.6度,提高了果实固酸比,增加了风味,裂果率降低30%,肥料利用率提高35%,优质果率达88%。示范园平均每亩增收节支860元,推广应用每亩增收节支680元。   3.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1)果树部分根系灌水就能满足果树优质丰产的需求,在灌溉方式上具有创新性。   (2)果树根系空间局部改良7.5%比例为果树最佳经济施肥方案,在施肥方法上具有创新性。   (3)成龄果园灌水沟宽度为40cm、深度20~30cm沟灌方法,在指导果园灌水量方面具有创新性。   (4)创建了土壤局部改良肥水耦合、起垄覆盖保墒排涝和交替沟灌等综合农艺节水技术体系。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果树优质综合农艺节水技术已在北京、山东、河北、陕西、四川等省市推广应用16.4万亩,不仅适宜我国北方果树推广应用,对南方果树生产也具有参考价值。   5.应用情况   4年来,通过田间试验、示范点建设、举办学习班、召开现场会、中央电视台第7套节目的宣传报导和制作发放《果树优质综合农艺节水新技术》光盘等方式,在北京郊区和其它省市举办现场指导和人员培训86场次,累计培训果农12470人次。分别在北京市的平谷、大兴、顺义、通州、延庆、海淀和门头沟等区县建立果树试验示范点20多个,其中桃6个、梨8个、苹果2个、大樱桃3个、葡萄1个,在北京累计示范推广应用2.6万亩,在全国其它省市累计推广应用13.8万亩,其中山东荣成、威海、聊城等地推广6.0万亩,陕西旬邑、白水等地推广应用5.6万亩,在河北青龙推广应用1.6万亩,四川推广应用0.6万亩。共节约水量2952万m^3,累计获经济效益1.12亿元。

  • 相关文献

[1]果树节水灌溉研究进展. 丁三姐,魏钦平,徐凯. 2006

[2]北京杂交小麦节水栽培关键技术. 任立平,王拯,叶志杰,高新欢,董艳华,陈兆波,张胜全. 2020

[3]京郊大力推广果树节水技术. 佟瑞平,魏饮平,姜全. 2007

[4]北京设施农业节水技术应用现状及需求分析. 李瑾,郭美荣,冯献. 2016

[5]农业管理节水技术应用分析. 单飞飞,郑文刚,周平,申长军,吴文彪,鲍锋,孟繁疆. 2010

[6]马铃薯节水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詹保成,梁熠,郭文忠,李银坤,李亮. 2021

[7]浅谈畜牧业节水措施的研究进展. 颜志辉,郑怀国,赵静娟,串丽敏,张晓静,张峻峰. 2015

[8]京郊玉米种植农机农艺融合问题探究. 李传友,王晓平,徐振兴,熊波,李小龙. 2014

[9]试论水陆稻杂交种的选育. 洪立芳,毛振武,刘艳平. 1999

[10]漩涡辅助液液微萃取和气相色谱法分析水样中甲草胺、乙草胺和丁草胺残留. 张学博,王德,赵尔成,朱晓丹,贾春虹,贺敏,陈莉,余苹中. 2010

[11]北京近郊养殖场环境中砷含量及其形态分析. 计峰,王立平,宋曙辉,黄建国,先宏,胡真虎. 2017

[12]温室蔬菜病害预警体系初探——以黄瓜霜霉病为例. 李明,赵春江,杨信廷,孙传恒,钱建平,董静. 2010

[13]新形势下北京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高华. 2016

[14]面向农户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模式选择. 张阳,龙从霞,彭志良,赵泽英,杨宝祝,张俊,游泳,刘禹. 2009

[15]北京市现代农民远程教育与培训体系建设、成效与思考. 孙素芬,罗长寿,郭建鑫,张峻峰. 2005

[16]水产生物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丁学东. 1992

[17]农业物联网情景感知计算技术应用探讨. 肖伯祥,郭新宇,王传宇,吴升,杜建军. 2014

[18]对我国未来精准农业发展的思考. 赵春江. 2010

[19]基于Multi-Agent的智能植物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吴升,郭新宇,苗腾,肖伯祥,温维亮. 2017

[20]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杨信廷,钱建平,孙传恒,吉增涛.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