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产量形成系统的协调平衡研究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产量形成;小麦产量;系统;协调;研究;小麦;平衡;调平

第一完成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获奖时间: 1997

摘要: 该研究提出了小麦物质生产三个阶段划分的理论。阐述了小麦弱势器官(分孽、小花、籽粒)的形成特点和促弱转强途径,系统分析了小麦产量形成系统中3个子系统内及其间的协调平衡关系及调控原则,指出了穗层整齐度、分孽营养生长积温可作为小麦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增加花后根系光合产物的分配比例有利于后期根系活力的提高,适度控制茎生叶鞘生长量有利于营养体物质向籽粒的转移,增加小穗数/穗对高结实率的品种有效,提高小花结实率对环境敏感型的品种效果显著。其阶段性成果具国内领先水平,3年累计应用32.5万亩,创直接经济效益746万元。

  • 相关文献

[1]基于遥感信息和产量形成过程的小麦估产模型. 李卫国,王纪华,赵春江,刘良云. 2007

[2]群体调控对杂交小麦源库系统的影响. 张胜全,王拯,杨卫兵,任立平,叶志杰,高新欢,高建刚,娄鸿耀,杜冰,陈兆波. 2022

[3]不同施肥条件下花椰菜氮肥供需平衡研究. 郭守春,邹国元,左强,吴建新,石岭. 2012

[4]支持分布环境的农产品协同追溯平台构建. 钱建平,范蓓蕾,李洁,李小刚,赵丽,王铄今,史策. 2017

[5]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研究. 孙妮娜,秦向阳,杨宝祝,陈雨海. 2007

[6]面向蔬菜产业链的信息管理系统. 吴建伟,杨宝祝,刘彦泉,张俊. 2009

[7]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模式. 钱建平,杨信廷,刘学馨,孙传恒,韩啸. 2008

[8]可追溯系统的追溯粒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钱建平,刘学馨,杨信廷,邢斌,吉增涛. 2014

[9]集成实时快速检测信息的蔬菜追溯系统改进与应用. 钱建平,张保岩,邢斌,杨信廷,李茏,王鸿彬. 2015

[10]基于微信的村镇社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韩琳,吴华瑞,顾静秋. 2016

[11]杂交小麦产量形成的研究进展. 张胜全. 2019

[12]不同穗型水稻产量形成及物质生产分析. 秦志列,王术,王伯伦. 2006

[13]小麦多年产量空间变异与空间关联分析. 陈云坪,王秀,马伟,赵春江. 2010

[14]测墒补灌和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金修宽,马茂亭,赵同科,安志装,姜玲玲. 2018

[15]努力做好工会工作 为农科院的发展做贡献. 李国凤. 2012

[16]圆孔射流式渗灌管的研究. 宋秉彝,丁正熙,赵微平. 2005

[17]木犀草素的生理功能、提取、纯化及应用的研究. 杨颖,宋曙辉,徐桂花. 2010

[18]SSR技术在玉米种子纯度鉴定上的应用(上). 辛景树,郭景伦,贾希海. 2005

[19]京津冀地区都市农业生态体系构建研究. 李斌,何杰山,褚农农,闫华. 2017

[20]北京市果树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建议. 张瑞,界春晓,朱启酒,陈浩,高冲,周锋.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