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贮藏;贮藏保鲜;枣;技术;新技术;保鲜;研究与应用;冬枣;研究;技术研究
第一完成单位: 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
获奖时间: 2005
摘要: 主要内容:冬枣减压贮藏保鲜设施及配套技术:研制的微型减压贮藏设施3.5~4万元,可贮果品1.5~2万公斤,贮期100~120天的冬枣保脆率达90%以上。冬枣MA保鲜材料及配套技术,在冷藏条件下,应用冬枣专用保鲜剂与保鲜包装,冬枣可保鲜70~90天,并保持果品的原有风味品质。冬枣贮藏保鲜综合技术应用与推广体系模式。 项目意义:冬枣营养价值高,甜脆适口,效益大,在天津等地区发展很快,但它较难贮藏,应用一般冷藏方法保鲜期较短,保鲜技术的滞后直接制约着这一产业的发展。应用高效、经济、实用的冬枣贮藏保鲜新技术,可保持冬枣的采后品质,延长保鲜期,减损增值,提高果品竞争力,对发展冬枣生产、丰富果品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发现发明及创新点:研发出适合冬枣贮藏的微型减压保鲜设施,造价低,耗能小,重量轻,可灵活组装,从根本上解决了贮藏产品失水严重的问题;研究出冬枣减压贮藏新技术,实现了减压保鲜新技术在冬枣等果品保鲜上的商业化规模应用,构成了完整的冬枣贮藏保鲜技术应用体系模式:中短期贮藏采用经济简便的“MAP自发气调保鲜技术”,中长期贮藏采用经济高效便捷的“减压设施保鲜技术”,满足市场对冬枣不同贮期的技术要求。 取得的成效:近3年,该技术在天津、河北、山西、山东等地进行示范与应用,冬枣等鲜枣的总贮量达到1200万公斤,获直接经济效益111.75万元,新增社会经济效益6996万元。该项目技术的示范应用,开拓了冬枣等鲜枣采后贮藏保鲜的新技术与新途径,使冬枣采后保值增值,提高果品竞争力,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产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另外还丰富了城乡果品市场,栽培枣树绿化了荒山,改善了生态环境。
- 相关文献
[1]二氧化碳高渗透性膜包装对冬枣贮藏品质的影响. 李家政,杨卫东,毕大鹏. 2012
[2]不同处理方法对冬枣贮藏效果的影响. 李忠,董成虎,高元惠,马萍,包志胜. 2018
[3]冬枣冰温贮藏工艺研究. 付坦,鲁晓翔,李江阔,陈绍慧. 2012
[4]盘山磨盘柿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赵淑艳,郭富常,张继澍. 2002
[5]柿果实采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李江阔,颜碧,张鹏. 2019
[6]相对湿度对西州密17号哈密瓜贮藏品质的影响. 董成虎,高聪聪,高元惠,王占文,贾凝,纪海鹏,陈存坤,张娜,于晋泽. 2019
[7]稻米贮藏保鲜研究进展. 张晓,前泽重礼,陈龙,李家政,张志军. 2023
[8]影响红地球葡萄贮运保鲜主要因素及其调控技术. 田志宏,田勇,曾庆伟,李丽. 2003
[9]臭氧处理对冬枣贮藏品质的影响. 彭旭阳,董成虎,赵晓梅,纪海鹏,苗云刚,张婷,胡云峰,缴秋祥. 2023
[10]臭氧处理对阿克苏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白玉,纪海鹏,陈存坤,于晋泽,张娜,董成虎,姜余梅. 2022
[11]食用菌生物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钱磊,刘连强,李凤美,张扬,周永斌,张志军. 2020
[12]不同温度对冬枣冷害程度的影响. 刘辉,李江阔,农绍庄,张平,寇文丽. 2012
[13]微型减压设施对冬枣贮藏失重率的影响. 王莉,张平,王世军. 2004
[14]冬枣冰点及其冰点调节剂的筛选. 付坦,鲁晓翔,李江阔. 2012
[15]冬枣干红酒的技术研究. 刘建华,郭意如,张志军,李淑芳. 2007
[16]灌溉方式对冬枣生长的影响. 杨丽芳,黄建全,田淑芬,高扬,商佳胤. 2008
[17]不同产地冬枣呼吸类型研究. 曹志敏,张平,王莉. 2004
[18]天津市大港区冬枣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李树德,曹纪华,袁一淞,窦峰. 2005
[19]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冬枣中多种元素的含量. 陈秋生,张强,殷萍,刘烨潼,孟兆芳,张玺,郭永泽. 2015
[20]阶段升温出库方式对冬枣品质的影响. 付坦,鲁晓翔,李江阔,陈绍慧.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