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引黄;灌区;黄灌区;配套技术;技术;丰产;优质;优质丰产;研究;技术研究;引黄灌区;配套;苹果
第一完成单位: 宁夏农林科学院种质资源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4
摘要: 1 课题来源与背景 通过合作研究,在宁夏引黄灌区建立郁闭苹果园改形技术及精品苹果生产示范基地,通过郁闭苹果园评判标准的建立和改形技术方案的实施,形成宁夏引黄灌区郁闭苹果园优质高效群体结构优化参数,集成出苹果成龄园提质增效技术规范,并且通过技术培训和推广,强化绿色精品意识,切实提高果品的内在和外在品质,以增强苹果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建立起宁夏引黄灌区现代苹果产业关键技术体系,培育研发团队,可为宁夏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2 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2.1 成龄果园树体结构优化与高光效整形修剪技术 基本原理:苹果树整形是一个繁杂而系统的工程,一个良好的树体结构是生产优质果的基础。苹果树形并无好坏之分,无论哪种树形,只要能够合理利用光能,就是一个好的树形。整形要做到“有形不死,无行不乱”,实现“势、形、量”三统一,即树势中庸、树形合理、枝量适中、通风透光。苹果高光效树形光能利用好,光合效率高,果实品质好。 2.2 苹果园土肥水高效耦合技术 交替灌溉alternative irrigation原理:根系分区灌水(Partial Rootzone Irrigation,PRI)是一种新型的地面节水灌溉技术,其技术要点是每次仅部分根系灌水,其余部分保持干旱,根系始终处于干湿交替状态。 2.3 病虫害生态调控技术 基本原理:概括起来便是“以综合治理为核心,实现对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果园有益生物多样性的保育技术,选择有害生物的诱集伴生植物,充分利用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进行生物防治、生态控制技术,建立以生态调控为核心的病虫害防控技术和预测预报技术体系,杜绝农药残留,生产安全果品。有如下特点: (一)从生态全局和生态总体出发,以预防为主,强调利用自然界对病虫的控制因素,达到控制病虫害发生的目的。 (二)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方法,使其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它不是许多防治方法的机械拼凑和综合,而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最佳防治方案。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学防治,但尽量避免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 (三)综合治理并非以“消灭”病虫为准则,而是把病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四)综合治理并不是降低防治要求,而是把防治技术提高到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准则。 2.4 性能指标 项目实施期间,在中卫、中宁、青铜峡、吴忠等地建立核心示范区500亩,精品示范基地2000亩,技术辐射推广10万余亩。苹果优果率由70%提高到86%以上,亩均增效1000元以上,举办技术培训100场次,培训人员5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万余份。精品苹果示范基地亩纯效益达到0.63万元以上,核心示范园亩纯效益达到1万元以上,每亩苹果园提质增效400元。发放技术资料2万余份,形成了《引黄灌区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规程》等7个地方标准、 4个专利,《图说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5篇。 3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以“引黄灌区苹果园交替控灌及覆膜生草技术规程”与“引黄灌区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规程”两个地方标准为主要内容,结合宁夏引黄灌区郁闭苹果园优质高效的群体和个体结构优化参数、郁闭苹果园的评判标准、郁闭果园改造的关键技术、配套管理技术措施,集成出了“宁夏引黄灌区现代苹果产业关键技术体系”。这些关键技术是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专家来宁多次考察指导以及课题组多年经验积累并且与宁夏实际结合并被生产实践所验证的有效、经济实用技术。形成的宁夏引黄灌区现代苹果产业关键技术体系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项目通过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组装配套,形成了宁夏引黄灌区现代苹果产业关键技术体系,并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技术成熟安全,对引黄灌区苹果产业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应用情况:通过核心示范区、示范基地(园)建立,以基地为窗口和技术辐射源,培训大量果农,将极大提高宁夏苹果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干燥少雨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宁夏引黄灌区有绿色果品生产的优势与潜力。我区现有30余万亩成龄园,5年来技术推广累计10万余亩,其增产增效明显,一些技术还需严格贯彻;仍有20余万亩低产低质苹果园需要进行提质增效的改造,通过技术集成应用生产绿色(有机)苹果。每亩成龄低产低质苹果园由于提质增效至少可以增加400元的经济效益,宁夏引黄灌区20万亩成龄果园至少可以增加0.8亿元的经济效益,提质增效潜力巨大。 存在问题:目前在配方施肥方面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如引黄灌区不同土壤大量元素N、P、K的当季肥料利用率需要获得准确数据;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配方使用等。由于经费相对紧缺,因此示范面积偏小,示范效果受到了影响。对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需要从政策、资金及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 相关文献
[1]宁夏灌区夏播复种大豆生产技术. 罗瑞萍,赵志刚. 2010
[2]基于秸秆还田条件下的黄灌区稻旱轮作土壤硝态氮淋失特征研究. 杨世琦,韩瑞芸,王永生,刘汝亮,谢晓军,杨正礼. 2017
[3]猪粪还田对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研究——以黄灌区稻旱轮作制为例. 杨世琦,韩瑞芸,王永生,刘汝亮,谢晓军,杨正礼. 2016
[4]黄灌区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控制技术模式探讨. 额尔和花,丁伟. 2010
[5]关于玉露香梨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贾永华,李晓龙,许泽华. 2023
[6]玉露香梨优质丰产栽培及贮藏保鲜技术分析. 贾永华,李晓龙,许泽华. 2023
[7]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其绿色防控技术. 马金平,王佳,张刚,王孝. 2020
[8]枸杞病虫害绿色安全防控技术研究. 马金平,王佳,陈彦珍,张占权,王孝. 2018
[9]“宁杞1号”枸杞提纯复壮技术研究. 马金平,李建国,王文华,李军,姜文胜,杨刚,栾茂江. 2009
[10]黄果枸杞栽培技术研究. 马金平,王孝,张占权,陈彦珍,王佳,李建国. 2016
[11]枸杞病虫害绿色安全防控技术研究. 马金平,王佳,陈彦珍,张占权,王孝. 2019
[12]宁夏引黄灌区农村信息化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 赵晖,温学飞,赫晓辉,王政峰,安钰. 2011
[13]适于我国南方地区种植的高秋眠苜蓿品种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表现. LI Ju-cai,李聚才,ZHANG Jun-li,张俊丽,SHI An,施安. 2018
[14]西部和全国灌区安置西部移民的潜力研究. 董宏林. 2013
[15]宁夏冬小麦生产调研报告. 陈东升. 2019
[16]PEG胁迫下春小麦萌发期抗旱指标的遗传力. 王敬东,马斯霜,白海波,惠建. 2020
[17]宁夏引黄灌区鲜食大豆农艺及产量性状分析. 罗瑞萍,赵志刚,连金番,姬月梅,赵越,郝吉兵. 2016
[18]宁夏灌区小麦套种大豆寄生菟丝子栽培技术及效益评价. 赵志刚,罗瑞萍,赵越,郝吉兵,姬月梅,连金番. 2016
[19]密度、播种深度对宁夏引黄灌区早熟冬小麦的影响. 何进尚,袁汉民,张维军,王小亮,亢玲,陈东升,齐琨,党根友. 2017
[20]青铜峡灌区水稻田化肥氮去向研究. 张晴雯,张惠,易军,罗良国,张爱平,王芳,刘洳亮,杨正礼.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6种矮化中间砧嫁接礼泉短富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作者:贾永华;马军;李晓龙;褚燕南;许泽华;李百云
关键词:礼泉短富;矮化中间砧;果实品质
-
不同用量有机肥和生物菌肥配施对设施番茄土壤性能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许泽华;马军;李百云;郭鑫年;邢润东;周涛
关键词:番茄;有机肥;生物菌剂;土壤;品质
-
果园生草条件下土壤与近地层空气温湿度特征研究
作者:李晓龙;马军;褚燕南;岳海英;王芳;刘婷;岳芬芬;李元;吴昊;贾永华;田建文
关键词:果园生草;土壤;近地层;温湿度;变化特征;宁夏引黄灌区
-
OPAL苹果果肉褐变延迟的生理机制研究
作者:褚燕南;贾永华;岳海英;刘婷;李元;岳芬芬;吴昊;来佳慧;田建文;李晓龙
关键词:苹果;褐变;酶活力;非靶向代谢
-
枸杞红瘿蚊发生期各代次成虫的羽化特性研究
作者:李锋;刘亚佳;刘晓丽;张丽萍;马建国;马超;刘传敬
关键词:枸杞红瘿蚊;羽化;规律
-
酿酒葡萄种质资源果实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作者:牛锐敏;许泽华;沈甜;黄小晶;徐美隆;陈卫平
关键词:酿酒葡萄;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综合评价
-
枸杞蛀果蛾趋光特性及其种群动态
作者:李锋;刘亚佳;刘晓丽;马超;仲崇山;刘传敬
关键词:枸杞蛀果蛾;成虫;光源;诱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