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红树林;化合物;树;活性;新种;利福霉素;单孢;发现;小单孢菌;研究;红树;新化合物
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2
摘要: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种海洋小单孢菌AM105抗MRSA活性物质的解析”(编号:20762016)、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热带微生物资源多样性的研究与利用”(编号:ITBBZD2007-5)。 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系统研究了海洋放线菌的分离方法,从红树林、海底沉积物、海水等海洋生境中分离、筛选获得抗MRSA活性菌株356株。发现菌株AM105为小单孢菌属新种,命名为:利福霉素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rifamycinica sp.nov.。基于发酵工艺的系统优化,获得了最佳发酵培养基与发酵条件,完成了100L罐发酵放大实验。采用现代分离与纯化技术,从菌株AM105发酵产物中获得活性组份AM105-II,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发现抗MRSA新结构活性化合物Isorafimycin S。发现其对多株MRSA菌株、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Sarcina lutea等G+细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且Isorafimycin S抑菌活性明显优于Rafimycin S和Rafimycin SV,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已出版专著《海洋微生物学》1部,获批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8篇。 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通过多年研究,项目组从海洋放线菌资源中收集保存抗MRSA活性放线菌356株;首次分离获得小单孢菌属新种AM105:利福霉素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rifamycinica sp.nov.,从其代谢产物中首次分离获得新型利福霉素类抗MRSA活性化合物Isorafimycin S,该化合物活性明显优于Rafimycin S和Rafimycin SV,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技术尚处于应用基础研究阶段,为新型药物的研制打下了前期基础,无论从资源收集保护上,还是从资源开发利用上均具有重大意义。 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推广应用的范围: 微生物资源、微生物药物等。近年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不断升高,临床上可供选择的药物极少,MRSA已成为难以治疗的“超级细菌”,极大地危害着人类健康,人们必须不断寻找新的药源。新型利福霉素类抗生素为抗MRSA药物的生产提供了新的来源。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目前己对部分收集、保存的活性微生物资源进行了评价,其它活性菌的深入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己完成活性化合物Isorafimycin S抗菌活性的测定,下一步将开展产业化相关工作。 ⑥历年获奖情况 鲍时翔,黄惠琴,朱军,等.“海绵共附生微生物的分离、保存、活性评价与抗稻瘟病生物农药的研制”获得2011年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相关文献
[1]海洋放线菌活性组分AM105-Ⅱ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黄惠琴,郭夫江,胡永华,方哲,任立成,鲍时翔. 2006
[2]金钗石斛中一个新的木防己毒烷型倍半萜. 杜国鑫,蔡彩虹,夏益华,黄圣卓,梅文莉,戴好富,陈惠琴. 2024
[3]斯里兰卡瓦拉沉香中2个新的5,6,7-三羟基-2-(2-苯乙基)-5,6,7,8-四氢色酮. 陈乐瑶,盖翠娟,蔡彩虹,王昊,李薇,戴好富,梅文莉,陈惠琴. 2024
[4]小单孢菌及其在海洋药物开发中的前景. 雷湘兰,洪葵,阮继生. 2006
[5]一株拮抗香蕉枯萎镰刀菌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及鉴定. 李载渊,廖东奇,陈汉清,曾会才. 2010
[6]红树内生细菌AiL3菌株鉴定及其胞外抗菌活性物质特性. 陈宝如,詹儒林,何红,柳凤. 2010
[7]红树内生细菌AmS2菌株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 柳凤,欧雄常,何红,詹儒林. 2010
[8]拮抗芒果炭疽病菌的红树内生细菌筛选及AiL3菌株抗菌物质研究. 柳凤,何红,詹儒林,赵艳龙,何衍彪. 2010
[9]红树叶蛋白质样品制备方法的比较及其双向电泳分析. 彭存智,李蕾,刘志昕. 2010
[10]红树内生细菌AmS2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欧雄常,柳凤,何红,昝丽梅. 2013
[11]红树植物化感作用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 李春强,刘志昕,黎娟华,廖文彬,孙海彦,赵平娟,于晓玲,彭明. 2009
[12]不同地点的三种红树共附生微生物分离及生物活性差异的研究. 刘颖,刘峰. 2008
[13]红树内生细菌AmS2防治香蕉采后炭疽病的研究. 欧雄常,柳凤,何红,昝丽梅,詹儒林. 2013
[14]豆大蓟马对寄主植物及挥发性化合物的趋性. 唐良德,韩云,吴建辉,付步礼,张瑞敏,邱海燕,刘奎. 2015
[15]10种化合物对胡椒瘟病菌的抑菌活性测定. 苟亚峰,高圣风,孙世伟,桑利伟,王政,孟倩倩,刘爱勤. 2017
[16]海南岛红树林区系组成与特征. 单家林,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学勤. 2004
[17]海洋小单孢菌AM105液体发酵生产抗生素的研究. ^A黄惠琴^B1%^A吕家森^B2%^A欧阳范献^B3%^A鲍时翔^B4. 2004
[18]菠萝叶刮麻机的噪声特性及其控制. 邓干然,张劲,欧忠庆,李明福,连文伟. 2010
[19]清澜港红树林植被类型数量分类. 徐中亮,杨小波,李东海,黄运峰,农寿千,陈玉凯. 2012
[20]海南岛红树林植物区系组成与特征. 单家林,郑学勤.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匍枝马尾藻中砷的脱除工艺研究
作者:高秀菊;朱军;黄惠琴;李德卿;邹潇潇;顾志峰;吴晓鹏;鲍时翔
关键词:匍枝马尾藻;总砷;正交试验;最佳工艺;脱除率
-
莫氏马尾藻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作者:李德卿;朱军;邹潇潇;吴晓鹏;申铉日;鲍时翔
关键词:莫氏马尾藻;多酚;乙醇提取;抗氧化活性
-
我国西沙群岛仙掌藻属Halimeda(绿藻门钙扇藻科)的分类学研究
作者:丁兰平;王雨昕;刘金梅;鲍时翔;黄冰心
关键词:仙掌藻属;Halimeda monile;rbcL;分类学;形态;西沙群岛
-
杀鱼爱德华氏菌质膜蛋白酶HtpX致病作用与受调控研究
作者:吴清娟;许嘉芮;方清建;黄惠琴;胡永华
关键词:杀鱼爱德华氏菌;质膜蛋白酶HtpX;致病性;调控机制;CpxR
-
永乐环礁表层海水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功能预测
作者:舒艾梅;宫春光;黄惠琴;胡永华;莫坤联
关键词:永乐环礁;细菌多样性;环境因子;功能预测
-
冬青叶马尾藻种群多样性及分子系统学分析
作者:李青楠;李欣宇;徐孟杰;邹潇潇;朱军;穆丹;鲍时翔
关键词:冬青叶马尾藻;多样性;系统进化
-
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对冬青叶马尾藻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作者:徐孟杰;李青楠;姚丹丹;邹潇潇;黄惠琴;鲍时翔;宫春光;朱军;穆丹
关键词:冬青叶马尾藻;温度;光照强度;盐度;光合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