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品种;创新与应用;玉米品种;玉米;种质;多抗;创新;核心种质;核心;高产;品种创新
第一完成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获奖时间: 2013
摘要: 主要科技内容: 玉米是江苏的第三大作物,全省玉米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600万亩左右,单产水平在350~400公斤,总产量220万吨。江苏养殖业、玉米加工业发达,需求量大,每年消耗量在700万吨以上,本省玉米供需缺口大。 我省玉米的自育品种稳产性好,但丰产性不强;外引品种丰产性好,但不适应江苏沿海地区和淮河流域我省玉米主产区特殊的气候生态条件,稳产性较差,限制了我省玉米生产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本项目联合省内主要科研、推广单位,明确我省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限制因子,在玉米种质利用和品种选育方法上进行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 1.明确了江苏玉米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解决了玉米青枯病高发、玉米结实率低等关键问题,建立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青枯病抗性的育种技术,利用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得到2个抗病自交系;在染色体2、3、5和8上检测到与粗缩病抗性相关的QTL共5个。对骨干亲本苏95-1进行粗缩病遗传改良,筛选出2个抗病类型的家系。 2.创建了核心种质苏95-1,构建了以苏95-1为核心的品种创新平台。根据玉米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理论以及江苏特殊的气候生态条件,确定了以苏95-1为核心的Reid群×PB群的主要组配模式。依据这一模式,以苏95-1为母本,已审定杂交种5个。 3.育成5个适合江苏特殊气候生态条件的高产、稳产、多抗玉米系列品种,其中2个通过国家审定,创建了品种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高产制种技术,制定相关标准4项。与推广部门合作建立了品种示范与应用推广体系。 技术经济指标: 育成品种抗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较对照品种有明显提高。苏玉18:中抗中抗玉米大、小斑病,抗倒性较强,江苏省中间试验亩产543.4~592.0公斤,较对照增产6.25~11.55%;苏玉20:抗矮花叶病毒病,中抗大、小斑病、丝黑穗病,耐旱耐渍,根系发达,抗倒性好。江苏省中间试验亩产430.0~510.5公斤,较对照增产7.4~25.2%,春、夏播产量均位居第一位;苏玉29:中抗茎腐病,国家东南区试亩产461.5~482.7公斤,比对照增产4.7~11.5%;苏玉36:抗大斑病和小斑病,国家东南区试亩产461.7~505.1,比对照增产11~13.2%。 苏玉20连续3年被农业部指定为黄淮海夏玉米主导品种,是江苏、安徽两省唯一入选品种,并被列为江苏省和安徽省主推品种。目前为江苏省玉米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苏玉18,苏玉29分别被列为2010~2011年、2012~2013年江苏主推品种,苏玉29被确定为国家东南春玉米组对照品种。 项目实施以来,共审定品种5个,申请品种权5项,其中3项已获授权,制定江苏省地方标准4个,发表论文33篇。 推广应用情况: 苏玉18,苏玉20,苏玉29,苏玉36实现了品种经营权转让,获得技术转让收入700万元。 在江苏省内外累计推广种植在江苏省内外累计推广种植1812.2万亩,增产玉米90.61万吨,节支增收27.70亿元,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育成的品种平均每年推广种植201.36万亩,占江苏省玉米面积的33.56%,应用前景广阔。由于抗性品种的使用,减少用药次数及用药量,有效地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对于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相关文献
[1]高产、多抗、适合机械化作业油菜新品种苏油7号的选育. 孙华,张建栋,黄萌,陈培峰,许才康,宋英. 2015
[2]优质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南粳60的选育与特征特性. 赵庆勇,张亚东,朱镇,陈涛,周丽慧,姚姝,赵凌,赵春芳,梁文化,路凯,王才林. 2022
[3]高产多抗食用型甘薯新品种徐紫薯6号的选育及鉴定. 后猛,张允刚,刘亚菊,王欣,唐维,闫会,马代夫,李强. 2019
[4]苏玉9号高产吸肥特性的研究. 成贵明,陆卫平,范袁斌,蔡志飞,张其龙,陆虎华,宗寿余. 1999
[5]甘薯种质创新技术及其创新材料. 周志林,唐君,张允刚,赵冬兰. 2009
[6]深化资源研究 加强种质创新. 蔡士宾. 2002
[7]优质多抗菜观两用甘薯新品种‘徐菜观薯1号’. 戴习彬,周志林,赵冬兰,张安,袁蕊,赵凌霄,肖世卓,唐君,陆国权,曹清河. 2024
[8]种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创新内容与运行对策探讨. 钱虎君,李莉,李媛媛,丁丹,孔星然,罗国俊,曹永波,鲁琼. 2012
[9]品种创新与甘薯产业发展. 易中懿,汪翔,徐雪高,秦建军,陆建珍,戴起伟. 2018
[10]转玉米船PC基因水稻株系JAAS45的选育路径与技术. 李霞,高东迎,迟伟,张云华,周月兰,焦德茂. 2005
[11]品种创新——应用型农业科研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严卫古,胡献祥,谢庆春. 2002
[12]江苏省夏大豆品种高产育种创新初步设想. 顾和平,陈华涛,周颖,陈新. 2019
[13]农作物品种创新成果转化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蒋彦婕,陈静,杨娟. 2017
[14]水稻低谷蛋白创新种质的选育和鉴定. 张云辉,张所兵,周金云亮,林静,汪迎节,方先文. 2015
[15]红叶李育种及繁育技术. 吴玲,徐秋霞,黄欣. 2023
[16]江苏省糯玉米种质改良和品种创新. 袁建华,陈艳萍,赵文明,孟庆长. 2012
[17]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镇麦9号的选育和栽培技术. 陈爱大,杨红福,温明星,曲朝喜. 2011
[18]优质高产中粳新品种徐稻3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刘超,王健康,郭荣良,丁成伟,吴玉玲,徐家安. 2003
[19]适合中国南方栽培的蚕豆新品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袁星星,陈新,陈华涛,张红梅,崔晓艳,顾和平. 2010
[20]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稻两优108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王才林,吕川根,邹江石,仲维功,赵凌,宗寿余.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彩色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苏科糯1804的选育
作者:左保磊;李杰;陈艳萍;袁建华;赵文明
关键词:甜糯玉米;苏科糯1804;选育
-
江苏省夏玉米新品种苏科玉218选育研究
作者:郑飞;孔令杰;孟庆长;崔亚坤;刘瑞响;张美景;袁建华;陈静;陈子恒;赵文明;陈艳萍
关键词:玉米;育种;苏科玉218
-
高产优质多抗大豆新品种选育与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应用
作者:陈华涛;张红梅;崔晓艳;杨加银;俞春涛;徐泽俊;王学军;陈新;齐玉军;徐海风;黄波;袁星星;张威;王琼
关键词:
-
鲜食糯玉米杂交种对花粒期高温的响应及耐高温性评价
作者:赵文明;崔亚坤;张美景;孔令杰;郑飞;孟庆长;刘瑞响;袁建华;陈艳萍
关键词:鲜食糯玉米;花粒期;高温胁迫;耐高温系数;综合评价
-
鲜食糯玉米适宜采收期与籽粒含水量分析
作者:杨明花;刘强;冯国瑞;廖必勇;达吾来·杰克山;彭云承;布阿依夏木·那曼提;陈艳萍
关键词:鲜食糯玉米;干物质积累;籽粒含水量;采收期
-
江苏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调研与分析
作者:赵赫;赵文明;崔亚坤;孔令杰;孟庆长;刘瑞响;张美景;陈艳萍;戴廷波
关键词:鲜食玉米;产业现状;生产技术;技术需求
-
彩色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苏科糯1804
作者:左保磊;李杰;陈艳萍;袁建华;赵文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