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第一完成单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6
摘要: 葡萄是水果中的珍品,果实营养丰富、保健价值高,葡萄果实除鲜食外,还可酿酒、制干、制汁、制罐头、制作膳食纤维食品等,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其鲜销价格在国内外市场上均居各水果的前列。 福建葡萄的规模化生产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对巨峰品种的引进种植,其后逐步推广扩大,截至2015年底,全省葡萄面积、产量分别达到1.16万公顷、25万吨,成为福建新兴的优质高效果树产业。但从目前生产看,福建省葡萄主栽品种仍然是巨峰,品种结构过于单一,产期集中,售价不高;现有种植模式仍以露地栽培为主,在当地年平均降雨量多,湿度大,病害多发的条件下,严重影响了葡萄的品质;加之现有栽培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葡萄品质和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了解决这些突出的生产和市场问题,项目组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福州综合试验站”等的资助下,开展葡萄新品种引进与评价筛选及避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工作。项目组经过连续多年研究,取得以下创新成果: (一)葡萄资源收集与评价 建立葡萄品种资源圃,收集保存资源200余份,其中包括福建野生葡萄刺葡萄、毛葡萄和华东葡萄等,为南方葡萄育种提供物质基础。对资源开展物候期、叶片、果实性状及抗性等的观察与综合评价。其中夏黑、美人指及由福安刺葡萄种群中选育出的惠良刺葡萄均已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本项目成果良好改善了福建现有葡萄种植结构单一局面,主栽品种巨峰的种植比例由2010年的90%下降至2015年的75%,夏黑、美人指等葡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多种新品种引入较好地丰富了市场结构,延长了葡萄鲜销上市时间。 (二)南方避雨设施模式的创新改良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对福建葡萄避雨设施进行分类并比较分析其优缺点,详细介绍4种主要类型避雨设施的搭建方法,充分利用福建山地多、平地少的资源特点,创新研发山地倾斜式设施棚架(依据山地地形地势顺势搭建,种植面以修筑梯田方式,棚架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棚架宽度、长度均依地势而变,灵活多样)及园区主干道葡萄高廊种植架(单跨宽度9.6m,架面高5m,棚顶高7.1m),对缓解农业种植争地及发展特色种植提供良好技术支撑。 (三)熟期调控及其配套技术研发 福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气候温和,热量充足,无霜期长且秋冬季温光资源充足,利用这种高温高湿自然环境中下半年充足的光照资源并结合葡萄易成花的特点,可使葡萄当年形成的冬芽或夏芽在当年萌发开花,形成二次果,既能提高产量,又能弥补一次果的不足,延长货架期,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挖掘葡萄增产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及带动福建葡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项目基于福建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开展葡萄设施栽培产期调控技术研究:破眠促早+围膜保温,实现葡萄提早成熟;树体恢复+合理修剪+产量控制,实现闽南(年均气温>20℃)一年多收;保花保果+秋季围膜,达到闽北(年均气温<20℃)一年两收;摘除首批花穗+回缩结果母枝+破眠剂促冬芽,实现葡萄夏延秋采收。 (四)葡萄树体调控技术研究 开展葡萄主蔓缺枝少果的处理方法研究:将葡萄主蔓缺枝部位一端抽生的枝蔓顺着或逆着主蔓延伸方向贴近并绑缚在主蔓侧面,利用其抽生的新枝蔓占据主蔓缺枝部位,丰满树冠,提高产量。 围绕肥水管理、梢果平衡、花果精细管理、生长调节剂科学使用等方面开展设施葡萄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具体包括:夏黑满花时使用'奇宝'25 mg/L第一次浸蘸花穗,12d后用50 mg/L第二次浸蘸,显著增加穗重与粒重,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促进着色;开花前对花穗剪留3.5cm整形,同时铺设反光膜提升果实风味品质;保温促成条件下,喷施果实美300倍液及根际灌施农久富500倍液改善果穗着色,促进总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积累;花果期喷施流体钙肥1500倍液,增加果实硬度,提升品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果优600倍处理抑制峰后葡萄新梢生长促进坐果。花穗以上留叶30片保障巨玫瑰果实良好品质及幼果期果实套袋(纸袋、半透明袋)促进着色与品质提升等。 (五)中亚热带丘陵山地葡萄产业带建设 依据福建湿热产区气候条件,同时结合当地多山的地形特点,发展中亚热带丘陵山地葡萄产业带,对挖掘区域特色产业,提升福建葡萄产业整体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六)社会经济效益情况 福建葡萄种植面积从2009年至今,由12.45万亩增加至17.42万亩,产量由13.7万吨增加至25万吨。尤其是避雨设施的发展,从1.0万亩增至目前的5.7万亩,增长达4.7倍(本项目成果累计在福建全省推广避雨栽培3.7万亩,占福建避雨栽培总面积的64.9%)。项目形成的研究成果在省内推广使葡萄栽培园区优质果率达到85%以上,农药化肥使用减少15%,亩效益提升20%,实现亩收万元,良好调整了福建农业产业结构和市场供应,具有积极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对促进福建葡萄产业现代化、标准化及优质化生产起到积极作用。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脱萼剂对"浙梨6号"果实品质与着果率的影响
作者:曾少敏;黄新忠;陈小明;胡宁三;黄保平;姜翠翠
关键词:梨;脱萼剂;尖凸率;偏斜度;可溶性固形物;着果率
-
三种梨简化棚架栽培树形树冠与产量形成差异比较分析
作者:曾少敏;陈小明;胡宁三;黄新忠;姜翠翠
关键词:梨;棚架栽培;简化树形;树冠;产量
-
开窗对设施大棚葡萄植株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作者:江莉;牛先前;王鹏博;陈婷;刘鑫铭;谢倩;陈清西;雷龑
关键词:’巨峰’葡萄;开窗;光合特性;果实品质
-
'阳光玫瑰'葡萄"三期促早成熟"调控关键技术研究
作者:陈婷;刘鑫铭;林金辉;雷龑
关键词:阳光玫瑰;三期促早成熟;调控技术
-
1008份葡萄种质资源涝害情况下裂果调查与分析
作者:刘鑫铭;姜建福;陈婷;雷龑;刘崇怀
关键词:葡萄;种质资源;涝害;裂果;田间调查
-
不同栽培模式对'巨峰'葡萄品质和效益的影响
作者:刘鑫铭;陈婷;林金辉;雷龑
关键词:栽培模式;巨峰葡萄;品质;效益
-
葡萄GRF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作者:陈婷;林金辉;刘鑫铭;雷龑
关键词:葡萄;GRF;炭疽病;表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