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热带作物几种重要病虫害绿色生防化防技术研究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病虫;技术;病虫害;技术研究;热带;热带作物;绿色;作物;生防;研究与应用;研究;虫害

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2

摘要:   当前热带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单一,生物农药的利用有限,高毒高残留农药滥用现象普遍、使用剂量和频率不断加大,导致“毒豇豆”、“毒节瓜”等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热区农产品和生态环境安全。本项目以几种重要热带作物病虫害为对象,开展以微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防治为核心的协同防治技术研究及应用。本项目属于植物保护技术领域,主要特色和创新如下:   (1)研发以微生物菌剂防控为核心的绿色生物防控新技术。国际上首创高效筛选方法,以生化指标评价生防潜力替代传统的生物测定,选育出高效、耐热、抗逆性强的绿僵菌6株和拟青霉2株。研发先进的液固双相规模化发酵技术。形成了以绿僵菌、拟青霉为主的多种剂型研发体系,研制出粉剂、细粒剂等6种生防产品,获得菌肥登记产品“线虫裂解酵素”1个,田间防控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2)研发以农药新剂型为核心的环保化学防控新技术。采用三角坐标法筛选出微乳剂16个(其中新配阿维菌素5种微乳剂)、水乳剂2个等高效、低毒、环保的复配农药新产品,完成农药登记、生产批准证和农药标准证等登记工作,建立1000吨以上年生产规模的农药生产线。   根据热区病虫害发生特点,微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综合防控技术的集成和应用,保证农产品安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热带作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项目获热科院科技成果奖励2项;申请国家专利17项,其中2项获批;具自主知识产权的获登记的产品19个,研制出6种微生物中试产品,5项生防真菌中试发酵工艺;制定企业技术标准29个;发表论文75篇,其中SCI 论文6篇;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16名。   项目形成的防控新技术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建立了香蕉、橡胶、甘蔗等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示范基地15个,示范面积近10万亩,辐射近200万亩,为项目参与单位和应用单位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219.4万元。该技术体系的广泛应用对热区产业结构优化和病虫害防控水平整体提升产生了重大推动和示范作用。

  • 相关文献

[1]建设热带作物产业带潜在的植保问题探析. 贺春萍,郑服丛. 2006

[2]从科技文献统计的角度看我国热带作物病虫害研究进展. 刘奎,邱海燕,谢艺贤,符悦冠,张欣. 2013

[3]芒果病虫害的监测化学防治指标和化学防治技术. 蒲金基,周文忠. 2012

[4]固氮芽孢菌研究进展. 曹恩珲,邓晓,李勤奋,侯宪文,李光义. 2009

[5]植物病毒病检测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张静雅,何衍彪. 2019

[6]宿根甘蔗机械化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韦丽娇,严晓丽,李明,覃荣刚,董学虎,黄伟华,李日华. 2017

[7]论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设施园艺的应用前景与发展途径. 王玉彦. 2001

[8]我国热带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现状. 郇树乾,刘国道,张绪元. 2005

[9]生物质炭对橡胶园土壤酸度及交换性能的影响. 吴敏,韦家少,孙海东,何鹏,吴炳孙,高乐. 2017

[10]四种热带禾本科牧草冬春饲料生产总结. 何华玄,唐军,麦贤家. 2008

[11]热带、亚热带果品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章程辉. 2006

[12]热带典型有机物料对砖红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宋书会,焦静,李普旺,王超,何祖宇,周闯,刘运浩,张宇晗,李云娜,杨子明. 2023

[13]热带葡萄营养特性及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探讨. 臧小平,周兆禧,葛宇,王甲水,林兴娥,马蔚红. 2016

[14]19份野生豆科绿肥的有机肥品质评价. 郇恒福,王松林,刘国道,黄冬芬,高玲,杨虎彪. 2014

[15]海南发展热带有机农业的机遇和策略. 孙程旭,范海阔,马子龙,陈思婷. 2009

[16]发酵型全混合日粮技术及其在热带地区的应用进展. 张雨书,吕仁龙,李茂,周汉林. 2021

[17]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概况分析. 袁晓军. 2024

[18]海南热带农业低碳化发展的优势与对策. 舒欣婷. 2016

[19]海南热带观光农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龙翊岚. 2008

[20]关于发展海南热带现代农业的思考. 贾永立.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