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山区板栗高产示范研究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栗;示范研究;示范;高产示范;研究;山区;板栗;高产

第一完成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0

摘要: 山区板栗高产示范研究,项目为北京市科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起止时间1996年7月-1999年12月。 (1)通过对板栗需光规律、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及不同树形、结果母枝保留量、板栗产量的研究,证明板栗高产树形为疏层形,同时提出适宜北京山区板栗生产的“板栗控量修剪技术”。 (2)通过对板栗所需N、P、K、Mg、B、ZN、MN等元素的研究,基本摸清了板栗的需肥规律,并获得了生产板栗专用肥的科学配方结果。项目组提出的板栗专用肥的四个品种,经过生产试用,比常规 生产施肥增产20-29%,并能显著提高板栗品质,应用前景广阔。 (3)项目组通过试验研究提出的板栗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实用性强,技术含量高,密植丰产示范园亩产达到397公斤。该套技术在板栗产区特别是山区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4)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分别在北京五个山区县建立标准示范园0.07万亩,示范区4万亩,技术辐射面积达到19.5万亩。共举办板栗高产配套技术培训班42次,受培训人员3900人次;同时,该项目采取的试验、示范、推广结合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研究工作和成果推广同步进行的矛盾。 (5)通过项目的实施,为北京山区板栗生产提供了配套技术措施,使得板栗栽培管理更具科学化,为北京山区区域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三年来该项目总计实现板栗增产272.96万公斤,新增产值2729.6万元,新增纯收入2183.68万元。 项目创新点 ★通过测定板栗树的光偿补点、光饱和点,确定板栗树喜光的特点;通过测定分析三种树形即开心形、园头形、疏层形树冠内的光照分布规律、消光规律、结果部位与结果数量及产量的关系,提出山区板栗适宜的树形-疏层形,目前国内外尚无有关报道。 ★通过对不同控量修剪板栗树冠内光照分布规律、消光规律、坚果品质影响的测定与分析,提出山区结果栗树较适宜的控量修剪技术,在国内尚属首次。 ★通过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与叶内N、P、K相关性研究和不同施氮量对栗树产量、坚果品质影响的测定与分析,提出山区板栗最佳经济施氮量及最佳N、P、K配比,目前国内尚无有关报道。 ★通过不同施Ca、Mg、B、ZN、MN水平对栗树产量、坚果品质影响的测定与分析,提出上述元素在山区结果栗树最佳施用量及最佳配比,目前国内尚无有关报道。 ★根据以上研究成果,研制出4个品种的板栗专用肥,目前国内也无此方面的报道。

  • 相关文献

[1]北京山区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性与对策分析. 李红,周连第. 2006

[2]基于DEM模型计算北京西部山区太阳直接辐射的空间分布. 葛忠强,刘良云,赵春江,王纪华,李翔. 2006

[3]北京市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陈俊红,李红,周连第. 2010

[4]北京山区杂交油鸡养殖方法初探. 宋玉清,王昌青,王海宏. 2013

[5]北京山区农林复合产业发展模式与对策分析. 钟春艳,王敬华. 2013

[6]明清板栗古树指纹图谱的构建. 刘国彬,曹均,兰彦平,王金宝. 2017

[7]Y字形整形对板栗光合特性及生长结果的影响初报. 曹庆昌,王乐乐,曹均,兰彦平. 2018

[8]V字形树形对板栗光合特性及生长结果的影响试验初报. 曹庆昌,王乐乐,兰彦平,王金宝. 2017

[9]板栗PPO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程丽莉,程运河,兰彦平,曹庆昌,胡广隆,苏淑钗. 2020

[10]板栗STP家族基因鉴定与分析. 程运河,程丽莉,曹庆昌,兰彦平. 2020

[11]板栗新品种-怀丰. 兰彦平. 2012

[12]有机栽培条件下板栗桃蛀螟防治技术研究. 曹庆昌,曹均,张国珍,孙明德. 2010

[13]树形对板栗树光合特性日变化的影响. 曹庆昌,王乐乐,曹均. 2015

[14]板栗农家品种资源坚果表型性状分析. 刘国彬,兰彦平,兰卫宗,曹均. 2013

[15]板栗总苞与坚果表型多样性及其相关关系研究. 刘国彬,曹均,兰彦平,王金宝,刘建玲,兰卫宗. 2014

[16]北京密云水库库区板栗生产调查. 王瑞波,兰彦平,周连第,姚砚武. 2010

[17]板栗和锥栗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 刘国彬,兰彦平,曹均,兰卫宗,周连第,王金宝,刘建玲. 2013

[18]不同板栗品种营养品质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周家华,常虹,熊融,兰彦平. 2013

[19]中国板栗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 兰彦平,周连第,姚研武,王尚德,刘国彬. 2010

[20]板栗野生居群与栽培品种间叶绿体微卫星遗传差异初探. 黄武刚,程丽莉,周志军,刘建立.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