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板栗PPO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程丽莉 1 ; 程运河 2 ; 兰彦平 2 ; 曹庆昌 2 ; 胡广隆 2 ; 苏淑钗 1 ;

作者机构: 1.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学科与保护重点试验室

2.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板栗;果实;PPO基因;生物信息学;表达分析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20 年 33 卷 007 期

页码: 1360-136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PPO基因在栗仁受热褐变物质代谢中的生理功能.[方法]在对板栗果实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获得1条PPO unigenes,克隆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克隆PPO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1794 bp,命名为CmPPO,编码597个氨基酸,属于络氨酸酶基因家族蛋白,包含络氨酸普通中心区域和多酚氧化酶中间保守域.CmPPO编码的多酚氧化酶属于亲水性蛋白质,相对分子量66 335.38,理论等电点(pI)6.45,属于酸性蛋白,不存在跨膜区,不属于膜结合蛋白.CmPPO蛋白酶的二级结构α-螺旋比例21.22%,无规则卷曲59.13%,延伸主链15.91%,β-转角3.85%.三级空间结构模型分析与蔷薇科苹果络氨酸酶结构(MdPPO1)有72.75%的序列一致度,53%的序列相似度,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到68.43%,推测它们具有类似功能.通过qRT-PCR验证,CmPPO基因在板栗不同品种、果实不同组织中表达差异与果实褐变度不一致,在弱褐变品种中表达却最高.[结论]褐变不是单基因控制,而是多基因、多种代谢途径共同参与作用的结果.

  • 相关文献

[1]板栗STP家族基因鉴定与分析. 程运河,程丽莉,曹庆昌,兰彦平. 2020

[2]大葱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Af4CL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李逸,徐欢欢,张宇辰,王永勤,刘乐承. 2023

[3]明清板栗古树指纹图谱的构建. 刘国彬,曹均,兰彦平,王金宝. 2017

[4]Y字形整形对板栗光合特性及生长结果的影响初报. 曹庆昌,王乐乐,曹均,兰彦平. 2018

[5]V字形树形对板栗光合特性及生长结果的影响试验初报. 曹庆昌,王乐乐,兰彦平,王金宝. 2017

[6]板栗新品种-怀丰. 兰彦平. 2012

[7]有机栽培条件下板栗桃蛀螟防治技术研究. 曹庆昌,曹均,张国珍,孙明德. 2010

[8]树形对板栗树光合特性日变化的影响. 曹庆昌,王乐乐,曹均. 2015

[9]板栗农家品种资源坚果表型性状分析. 刘国彬,兰彦平,兰卫宗,曹均. 2013

[10]板栗总苞与坚果表型多样性及其相关关系研究. 刘国彬,曹均,兰彦平,王金宝,刘建玲,兰卫宗. 2014

[11]北京密云水库库区板栗生产调查. 王瑞波,兰彦平,周连第,姚砚武. 2010

[12]板栗和锥栗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 刘国彬,兰彦平,曹均,兰卫宗,周连第,王金宝,刘建玲. 2013

[13]不同板栗品种营养品质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周家华,常虹,熊融,兰彦平. 2013

[14]中国板栗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 兰彦平,周连第,姚研武,王尚德,刘国彬. 2010

[15]板栗野生居群与栽培品种间叶绿体微卫星遗传差异初探. 黄武刚,程丽莉,周志军,刘建立. 2009

[16]北京山区板栗产业循环农业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兰彦平,王瑞波,周连第,姚砚武. 2010

[17]板栗新品种‘黑山寨7号’. 黄武刚,周志军,程丽莉,陈生凡,何锡山. 2009

[18]板栗及其近缘种叶绿体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程丽莉,胡广隆,苏淑钗,黄武刚. 2015

[19]密云水库库区有机板栗栽培技术. 兰彦平,周家华,杨东升,田瑞冬,周连第,高天放. 2008

[20]板栗杂交后代坚果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 刘国彬,兰彦平,姚研武,兰卫宗,王金宝,刘建玲.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