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优质超级长绒棉新品种选育及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新品种选育;长绒棉;技术;品种;示范;品种选育;优质;技术研究;集成技术;集成;研究;新品种;选育

第一完成单位: 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5

摘要:   1、成果的技术说明   项目在长绒棉种质资源创新与搜集、新品种选育、原良种繁育技术、高产栽培技术、枯萎病发病规律、质量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与进展:引进、鉴定筛选出一批具有抗病、大铃、高衣分、高比强等优良性状的资源材料;选育出长绒棉新品种新海19号和超级长绒棉新品种新海16号和新海20号:新海16号平均纤维比强度32. 8g/tex,2. 5 %跨长35.8mm,马克隆值3.73:新海20号品质优良,纤维色泽洁白,纤维2.5%跨长36. 85mm,比强度34. 7g/tex,马克隆值4.1,以上超级长绒棉新品种综合品质指标优良,可与埃及优质长绒棉品种相媲美;创造性地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长绒棉原良种“自交混繁法”,生产技术,平均应用近30万亩;组装集成出优质高产长绒棉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成功构建出超级长绒棉亩产120公斤超高产技术平台;长绒棉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得到近一步完善与发展;项目选育的新品种均有完整的品种标准,各项技术也制定了完整的技术规程。在长绒棉枯萎病菌系分化鉴定及发病规律等方面有多项新的发现。新海16号(K-211)在三年内推广累计应用28万余亩,通过项目实施成功建立起5000余亩超级长绒棉大面积高产示范田,平均箱前皮棉亩产100.0kg(1500kg/hm^2)以上,比当地大田生产平均增产17%,其中有1200余亩田块箱前皮棉亩产达到120kg(1800kg/hm^2),并创造出了130余亩霜前皮棉单产每亩130.0kg左右(1950kg/hm^2)的超高产典型。五年间,优质超级长绒棉生产技术体系累计应用达到110万亩,对超级长绒棉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2、主要经济指标   2.1发展棉花生产长绒棉专项资金项目   2.1.1长绒棉新平种选育   选育出适宜于南疆塔里木盆地和东疆吐都托盆地种植的超级长绒棉新品种1~2个,纤维长度33~35mm,比强度30g/tex以上,单铃重3.5g,,衣分30%以上,亩产皮棉比目前的主栽品种提高5%以上。   2.1.2超级长绒棉新品种选育   选育出适宜于南疆塔里木盆地和东疆吐都托盆地种植的超级长绒棉新品种1~2个。纤维长度37mm以上,比强度30g/tex以上,单铃重3. 0g,衣分,30%以上,霜前皮棉比目前的主栽品种提高5%左右。   2.1.3长绒棉资源引进及创新   引进具有优质抗病优良性状的国内外长绒棉资源材料,通过远缘杂交,生物育种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创选高强力、超长绒、高衣分、大铃和抗性优良的长绒棉新的种质资源,为育种工作莫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1.4长绒棉枯萎病研究   研究新疆长绒棉枯萎病发病状况、发病机理、规律与防治措施等,提出综合防治枯萎病对策措施。   2.2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优质超级长绒棉新海16号生产技术体系试验示范项目”   2.2.1总体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日计划繁育核心种子共30亩,生产超级原种3000公斤;繁育原种200亩,生产高纯度种子20000公斤,种子纯度达99%,繁殖良种2000亩,生产优质良种20.0万公斤,种子纯度95%以上,为大面积推广应用作好种子储备。建立200亩高产优质示范田,皮棉平均每公顷产1500公斤以上,比当地平均产t水平增产10%。生产出的长绒棉原棉品质指标达到国际优质超级长绒棉质t水平。项目后期建立生产示范田2000亩,库尔勒普惠农场1000亩,阿瓦提丰收三场1000亩。   2.2.2技术操作标准与规程   项目完成后,通过对相关技术的组装、配套与集成,形成完整的超级长绒棉高产、优质高效产业技术体系,其中包括以下技术标准与规程:   A、超级优质长绒棉原、良种生产技术规程。   B、超级长绒棉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模式。   C、超级长绒棉质量控制与生产管理模式。   3、关键技术   3.1长绒棉高效育种技术   3.2长绒棉综合集成生产技术   4、创新点分析     4.1超级长绒棉育种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项目组打破了新疆长绒棉育成品种基本来源于中亚血缘关系的传统格局,以具有埃及吉扎70遗传背景的优质材料87196为骨干亲本,选育出超级长绒棉新品种新海16号和新海20号,纤维品质育种获得了突破,纤维品质长度38mm,比强度达32.7~35.0g,比对照主栽品种高4~5 g/tex,马克隆值3.64.2,综合性状优良,完全可与埃及优质长绒棉品种相媲美,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株型突破了以往纯零式分枝类型,育成品种实现了零式果枝和有限果枝混生的株型结构,品种增产潜力显著提高。新海16号箱前皮棉产t较对照品种增产11~13%,大面积应用平均产量达到90公斤/亩以上,更创造出了千亩超级长绒棉亩产皮棉120公斤的超高产典型,这一应用结果表明我国长绒棉育种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4.2创新鉴定出具有特殊性状的资源材料 通过从国外引进、远源杂交等方式,创新鉴定出一批高衣分、高强力和杭枯萎的资源材料,其中包括纤维品质综合性状优异的97006-3(2.5%跨长37.8mm、比强度52. 3CN/tex、马值3.9),超大铃、高衣分材料A468(铃重3.98g,衣分32.8%),高比强材料21497(比强度奔54. 8CN/tex),高抗ⅱ型枯萎病材料S-03等。以上材料都已运用到优质长绒棉新品种选育工作中,目前相关研究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   4.3超级长绒棉多项生产技术获得创新与突破 ①根据长绒棉生长特点,创造性总结出超级长绒棉原良种“自交混繁法”繁育技术体系,并在实践中应用验证,收到良好效果,填补了超级长绒棉良繁技术的一项空白; ②经过多年多点试验研究,在长绒棉种植模式、施肥技术、化学调控等方面取得突破,通过技术集成,系统总结出配套高产优质超级长绒棉栽培技术体系,德定构建出亩产100~120公斤(1800kg/hm,)超级长绒棉高产技术平台。 ③创造性地制定出优质超级长绒棉生产管理模式,进行实地操作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提高超级长绒棉品质有着突出的意义。   4.4长绒棉枯萎病研究工作获得重要进展 首次系统研究和鉴测了新疆长绒棉种植区棉花枯萎病病菌生理型和生理小种,确定了新疆长绒棉主产区枯萎病菌系均为生理Ⅱ型,并首次采用Nit突变体技术进一步验证了新疆长绒棉种植区棉花枯萎病病菌为7号生理小种:首次发现枯萎病菌耐高温菌系HAI-17,该均系在40℃高温仍能缓慢生长,在30℃以上培养时较易产生粘分生袍子团。首次发现枯萎病菌侵染长绒棉可造成植株棉蓄或花的苞叶叶脉黄化(该病状在陆地棉品种未发现)。

  • 相关文献

[1]长绒棉品种K42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朱家辉,阿里甫,孔杰,王为然,宁新民,王萌. 2023

[2]长绒棉零式分枝和混生类型品种产量构成因子的对比分析. 孔庆平,阿里甫,刘志清. 2001

[3]新疆长绒棉育成品种演变趋势及综合评价. 郑子漂,徐海江,林涛,郭仁松,王亮,崔建平,张大伟,魏鑫,努斯热提·吾斯曼. 2022

[4]不同长绒棉品种的蕾铃脱落规律及影响因素. 张士荣,白灯莎.买买提艾力,宁新民,阿力甫,冯固. 2007

[5]6个引进机采棉品种在新疆库车试种与示范表现. 买买提·莫明,艾先涛,艾海提·阿木提,玛依拉,郑巨云,郭江平,梁亚军. 2022

[6]机采棉花品种新6015选育及栽培技术. 朱家辉,阿里甫,孔杰,王为然,宁新民,王萌. 2022

[7]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新陆中73号. 朱家辉,孔庆平,宁新民,孔杰,阿里甫,王为然. 2015

[8]优质高产啤酒大麦2012C/119的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要点. 向莉,赵云,任玉梅,孔建平. 2018

[9]高产优质抗病棉花品种——新陆中77号. 朱家辉,孔庆平,孙杰,孔杰,宁新民,王为然,徐海江,阿里甫. 2016

[10]设施农业生产自压水肥温气调控系统集成技术. 冯广平,蒲胜海,李磐,马彩雯. 2015

[11]长绒棉新海24号在阿克苏地区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徐海江,苏秀娟,田立文,崔建平,林涛. 2010

[12]低温冷榨核桃油工艺及主要压榨参数优化. 闫圣坤,杨嘉鹏,王庆惠,杨莉玲. 2020

[13]新疆肉牛规模化养殖适用设施设备技术的研究. 张杰,郭忠羽,帕合尔鼎·阿布来提,李浩,赵超,苏剑,马娟,孔令卓,冯斌. 2015

[14]移动式棉秸秆固化成型燃料车的选型与集成. 张丽,张佳喜,王彦,刘旋峰,蒋永新,张海春. 2015

[15]含糖棉纤维的微生物消糖技术研究. 苏垂龙,李朴范,吴高峰,张国胜. 1992

[16]借鉴国外经验 促进新疆长绒棉生产发展. 赵利新,陆朝晖,戴俊生. 2005

[17]不同脱叶剂对长绒棉性状的影响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马辉,戴路,阿布都艾尼·阿布都维力,刘翔宇,阿孜古丽·阿布力孜. 2020

[18]新疆长绒棉育种现状、趋势及研究进展. 阿里甫·艾尔西,朱家辉,李进,王为然,宁新民,刘志清,孔杰. 2020

[19]抗病丰产长绒棉品种——新78. 宁新民,王为然,朱家辉,李进,孔杰,阿里甫·艾尔西. 2020

[20]新疆喀什超级长绒棉再创高产. 王为然,朱家辉,孙友文,刘志清,宁新民,徐海江,阿里甫·艾尔西,孔杰.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