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宁夏引黄灌区耕地地力修复与养分综合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引黄;耕地;灌区;养分;技术;关键技术;示范;综合管理;夏;技术研究;管理;引黄灌区;关键;黄灌区;力;宁夏;修复;综合;宁夏引黄灌区;地力;研究;耕地地力;养分综合管理

第一完成单位: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3

摘要: 1、课题来源 科技成果项目来源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高效施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项目“西北干旱区高效施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 “宁夏退化耕地地力恢复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联合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青铜峡土壤改良与微肥施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应用”这些项目的均按照计划任务要求由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并已通过验收。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本项目属于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环境修复领域。针对目前宁夏引黄灌区出现的土壤退化、次生盐渍化,耕地地力下降以及养分过量投入、施肥不合理等问题导致的土壤理化性状改变、作物养分吸收障碍以及环境污染系数增大等诸多问题,从土壤生态环境改善与修复、作物养分吸收规律、土壤养分平衡的技术,应用模糊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评价土壤退化机理,以宁夏引黄灌区土壤-作物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研究。性能指标: (1)提出了一整套适合宁夏引黄灌区不同土壤类型和主要作物的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建立相关示范基地3个,每个示范基地面积500亩以上,总示范面积10000亩以上。 (2)优化集成粮食高效、养分高效、环境高效的作物施肥技术,形成适合宁夏引黄灌区高效施肥技术模式1套,其相应的技术标准2项; (3)研发提出基于耕地土壤肥力提升的养分高效施肥技术1套,平衡施肥技术体系2套; (4)通过技术示范,3~5年内使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10个百分点,水肥耦合效益增加10%以上,产量提高10%,发表论文3~5篇,完成专利申报1项,培养研究生4名。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根据制约宁夏引黄灌区农业生产的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土壤质量退化两个关键因素,针对不同区域土壤和生产特点,查明了作物的施肥的增产潜力,土壤中大、中量营养元素的供应能力,土壤的保肥能力和施肥效应,主要作物的养分吸收利用和需肥规律进行研究,在高效施肥和耕地土壤有机碳库提升土壤培肥等单项技术实现了突破,建立了宁夏引黄灌区水稻、小麦、玉米高效施肥关键技术体系;新型肥料配方优化及肥料产品开发、引黄灌区风沙土土壤快速培肥技术体系、水旱轮作下土壤培肥与作物高产高效综合施肥技术体系,提升了宁夏引黄灌区主要作物的施肥技术,修复了退化耕地土壤。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以开发利用宁夏土地资源和提高养分资源利用为目的,整合宁夏相关单位的技术力量、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手段及其它资源优势,开展耕地土壤保育与质量提升、土壤水资源高效利用、植物营养及养分综合管理、退化耕地土壤重建与利用改良、土壤资源信息系统联动与共享等新方法及其应用技术体系的创新,与国内同类技术相比较认为,该项目针对性强,形成的技术在宁夏引黄灌区发挥较好的作用,可以为宁夏农业生产提供“安全、高产、高效、生态”的土水肥管理模式和技术,为农业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该成果形成了一套适合宁夏引黄灌区主要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高效施肥技术,建立了农田高强度利用条件下退化耕地修复技术体系,制订了相关技术规程,提出酿酒葡萄栽培下风沙土土壤的快速培肥技术。研究内容涵盖了灌区主要的优势特色作物,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目前该项成果分别在宁夏引黄灌区不同市县得到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推广面积达24.3万亩,技术的集成和应用为宁夏引黄灌区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促进了我区主要粮食作物施肥技术体系的全面升级,成果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目前该成果可与自治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相结合,继续推广成果,扩大应用规模。 6、历年获奖情况 无获奖。该成果的部分内容在科技部进行验收获得好评。

  • 相关文献

[1]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旱追肥肥效实验. 沈强云,党根友,李路一,樊明,田军仓. 2011

[2]氮肥运筹对宁冬11号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的影响. 张维军,袁汉民,陈东升,王小亮,亢玲,何进尚,赵桂珍,惠建,陈荣. 2012

[3]宁夏引黄灌区发展节水农业的途径及潜力分析. 沈强云,田军仓,张富国. 2004

[4]宁夏引黄灌区不同盐化程度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李凤霞,王学琴,郭永忠,许兴. 2013

[5]宁夏引黄灌区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比较. 伏兵哲,高雪芹,张蓉,李东宁,杨东海. 2017

[6]宁夏引黄灌区不同苜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分析及干草产量比较. 王晓春,朱得新,杨天辉,王川,杨炜迪,高婷,梁小军. 2022

[7]宁夏引黄灌区玉米间作大豆栽培关键技术. 赵志刚,罗瑞萍,连金番,姬月梅,黄玉峰,马晓成,陈庆. 2017

[8]对宁夏引黄灌区节水思路及对策的探讨. 桂林国. 2003

[9]引黄灌区小拱棚绿色韭菜高效栽培技术. 张勇,曲继松,张丽娟,朱倩楠. 2015

[10]宁夏引黄灌区成质稻土壤养分资源评价及施肥措施. 张学军,刘登彪. 2001

[11]宁夏引/扬黄灌区玉米子粒脱水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李红燕,王永宏,赵如浪,张文杰,明博,谢瑞芝,王克如,李璐璐,高尚,李少昆. 2018

[12]宁夏引黄灌区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状况调查. 张治华,董锋,马琼,刘团结,孙元德. 2006

[13]从灌区的粮食生产看宁夏的粮食安全. 沈强云,徐小涛,田军仓,魏玉清,王平. 2004

[14]宁夏引黄灌区中低产田现状调查与分析. 张俊丽,张伟. 2009

[15]宁夏灌区夏播复种大豆生产技术. 罗瑞萍,赵志刚. 2010

[16]宁夏耕地利用现状与退化形式. 赵营,周涛,郭鑫年,梁锦秀,吴霞,同延安. 2010

[17]宁夏草畜产业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问题探讨. 张蓉. 2006

[18]化学除草剂在宁夏中南部山区苗圃中的应用研究. 佘萍,侯小玲,马杰,余治家,万海霞,李玉莲,王绪芳. 2016

[19]宁夏地区麦后复种皇竹草初试. 陈雀民,王海霞,王进华,张德龙. 2008

[20]基于秸秆还田条件下的黄灌区稻旱轮作土壤硝态氮淋失特征研究. 杨世琦,韩瑞芸,王永生,刘汝亮,谢晓军,杨正礼.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