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爆裂玉米种质研创及豫爆2号杂交种选育和产业化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关键词: 玉米种;杂交;产业;杂交种;爆裂;爆裂玉米;产业化;玉米;种质;杂交种选育;选育;豫;玉米种质

第一完成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获奖时间: 2009

摘要:   该研究从1993~2008年历经16年完成,先后得到河南省教委厅科技攻关(项目编号:95000098)、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编号:0122011700)、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立项代码:02EFN214101136)、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511032900)和企业横向联合项目的资助。属于农业及其相关应用领域,采用的技术原理包括玉米种质研究和创新、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重要性状的数量和分子遗传研究、重要基因的分离与克隆等。   豫爆2号是河南农业大学利用两个自育的优良爆裂玉米自交系N04和N10杂交组配选育而成的专用型优良爆裂玉米杂交种,2002年3月通过河南省审定,2003年3月通过国家审定。其突出特性:   (1)籽粒产量高,适应性广。连续两年国家爆裂玉米区试涉及全国5个省13个点次的试验平均亩产315公斤,居参试杂交种首位,适应性广泛。   (2)膨爆特性优良,膨化倍数29.5~29.9ml/ml,爆花率97.8﹪,混合花型,风味和适口性等级为1.3(最优),完全满足了商品爆裂玉米市场和产品加工对优质爆裂玉米的需求。  (3)综合抗病性和抗虫性强,高抗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黑粉病、粗缩病等六种病害和玉米螟,抗茎腐病和大斑病。   (4)早熟性好,全国春播和夏播生育期89~119天,比对照早熟1~6天。   通过综合应用豫爆2号配套生产技术,创造了杂交种子亩产267.2公斤和商品爆裂玉米原粮400.9公斤的高产记录。在爆裂玉米种质资源创制和自交系选育方面,通过综合运用多种途径以及大群体、多环境、多年、异地连续定向选择和“多层次综合选择策略”,选育出了一批稳定的优良爆裂玉米自交系,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材料。同时,从经典数量遗传、分子遗传和基因表达3个层面上比较系统、全面、深入地开展了爆裂玉米相关应用和基础研究,发表研究论文52篇,其中SCI论文8篇。   豫爆2号及其亲本自交系选育技术切合爆裂玉米实际,显著提高了育种效率和水平。豫爆2号集优质、高产、多抗、早熟于一体,具有“双高”的突出优势,在爆裂玉米综合优良性状育种上获得较大突破。相关应用和基础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豫爆2号的开发应用过程中,与种子、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企业联合,建立了种子、商品原粮和微波专用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了集“亲本保纯和繁育、杂交种子生产、商品原粮生产和市场营销、加工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于一体的“产、供、加、销”一体化的爆裂玉米新品种产业化开发应用模式,确保了各环节的产品质量,极大地推进了爆裂玉米产业化进程。   2001~2007年商品爆裂玉米原粮生产29545亩,产商品爆裂玉米原粮8968吨,新增总产值127.40万元,实现总销售收入2000.3万元,增收节支397.6万元。微波爆裂玉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新增产值650.2万元,市场覆盖全国30个省(市),部分产品还销往美国和香港市场。

  • 相关文献

[1]玉米新品种郑单23号选育研究及栽培技术. 张新,王振华,张前进,郭金生. 2007

[2]高抗黄萎病棉花新品种豫棉21号的选育. 房卫平,王家典,孙玉堂,马惠平. 2000

[3]玉米杂交种郑单14号(豫玉18号)选育. 王义波,王振华,王永普,张新. 2000

[4]河南省玉米品种利用原则. 王振华,魏昕,张前进,张新,鲁晓民. 2020

[5]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张前进,王振华,张新,王俊璞. 2006

[6]河南省玉米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 魏昕,王振华,张前进,张新. 2010

[7]高产双低油菜杂交种杂9522的选育. 张书芬,田保明,文雁成,王建平,朱家成,刘建明,任乐建. 2003

[8]高产双低油菜杂交种丰油9号的选育. 王建平,张书芬,文雁成,朱家成,赵磊,刘建明,任乐建. 2006

[9]高产双低油菜杂交种杂97060的选育. 王建平,张书芬,田保明,文雁成,朱家成,赵磊,任乐建. 2004

[10]甘蓝型杂交油菜杂双1号的选育及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朱家成,张书芬,文雁成,王建平,赵磊. 2009

[11]优质多抗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杂双4号的选育. 朱家成,张书芬,文雁成,王建平,赵磊,王军亮. 2009

[12]大穗型主米杂交种郑单14号. 王义波,王振华. 1995

[13]环境对玉米杂交种品质性状的影响研究. 库丽霞,吴连成,刘新香,陈彦惠,赵博,程芳芳,王付娟,孟庆雷. 2006

[14]不同生态环境对玉米杂交种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赵博,刘新香,陈彦惠,康志河,唐瑞勤. 2006

[15]DNA指纹图谱在玉米杂交种真伪及纯度鉴定中的应用. 朱卫红,齐建双,铁双贵,卢彩霞,孙建军,李艺,周柯. 2007

[16]玉米杂交群体产量性状及其特殊配合力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马娟,曹言勇. 2024

[17]玉米杂交种竖叶大穗郑单14号(豫玉18号). 王义波,王振华. 1996

[18]不同生态环境对玉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赵博,刘新香,陈彦惠,张前进. 2005

[19]爆×普后代选系的膨爆特性研究. 李玉玲,姜鸿勋. 2000

[20]爆裂与普通玉米杂交当代子粒灌浆特性的比较研究. 李玉玲,胡学安,靳永胜,田纪锋.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