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蔬菜灰霉病和菌核病病菌抗药性的监测与综合治理的研究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菌核病;蔬菜;病菌;霉病;蔬菜灰霉病;治理;监测;抗药性;灰霉;综合;灰霉病;研究;综合治理;菌核

第一完成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

获奖时间: 1998

摘要: 一.技术关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比较和获奖情况:技术关键:根据中国防治蔬菜灰霉病和菌核病化学防治效果下降的现实,用孢子萌发法及含药培养基法分别对蔬菜灰霉病菌及菌核病菌抗药性进行了测定,明确了灰霉菌普遍对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产生了抗药性。同时还对目前新起用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进行了风险预测。在明确其抗药性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治理灰霉病菌抗药性的方案。研制出了具有高效、低毒、病菌不易产生抗药性的复配杀菌剂—利得和两种保果防病的新型复配药剂—保果宁,具有保果防病效果好,而且畸形果率低,使用方便等特点。并在前人“局部二期联防”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一换二轮”为主的番茄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使病菌抗药性的发展得到了控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在查清该市抗药性的基础上,划分出北京郊区主要蔬菜产区灰霉病菌有5个抗药性类型,并对当前新引进的甲霉灵等1-2种有效药剂对灰霉病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预测,提出了预防与减缓抗药性的对策;筛选、研制出了可预防或减缓灰霉病菌抗性菌有效的杀菌剂—利得和保果宁共3种,在京郊主要疫区示范推广的基础上,推广到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已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4亿多元,直接经济效益8O多万元;制定出的“以‘一换二轮’主要的番茄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3年来在北京郊区县推广应用累计约3万多亩,平均防治成本下降5O%,防效9O%以上,提高产量3O%以上。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该项研究,在中国首次用国际通用的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和氨基甲酸脂类三类杀菌剂同时对灰霉病菌和菌核病菌的抗药性进行了检测,并在中国也发现了RRR类型的菌株,所用的菌株之多在国内是少有的。(2)首次用诱导的方法,研究了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的抗性规律,这些结果对指导农药的发展及改进菜农用药方法,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3)在田间病菌的检测技术上,在国外报道的基础上有所改进,该项目的该套方法便于在中国的条件下开展抗药性的检测工作。(4)该项研究对抗药性的研究没有停留在类型的分析上,而是利用检测的结果研究出了3种可延缓抗药性的杀菌剂,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出了科研—开发良性发展的新路。(5)提出了一套可为农民接受的、简便易行的防治策略—“一换二轮”,较前人“局部二期联防”会有更稳定的效果。经过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并减少了菜农滥用农药对产品和环境带来的污染。应用该项成果防治蔬菜核盘菌类病害,特别是防治抗性灰霉菌引起的病害,每亩可减少用药成本50%以上,增产30%以上,即增产节支可达350O元/亩。3年来在北京郊区县推广应用累计约3万多亩,在京郊主要疫区示范推广的基础上,推广到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已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4亿多元,直接经济效益8O多万元;而且减少了由于乱用、滥用化学农药造成的人身、产品及环境污染,其社会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该项成果的产品“利得”已获得临时登记注册,可进行批量生产,并组建了股份公司经营该产品,该产品配合“一换二轮”技术,预计每年可推广1O万亩,创造数百亿元的社会经济效益及5O-500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滥用化学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因此,该成果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 相关文献

[1]北京地区西花蓟马田间种群的抗药性监测. 王泽华,侯文杰,郝晨彦,吴青君,徐宝云,张友军. 2011

[2]放线菌Ⅲ-61和A-21对蔬菜枯萎病和灰霉病的控制作用. 潘争艳,刘伟成,裘季燕,董克虞,田兆丰,刘德文,刘学敏. 2005

[3]大棚蔬菜灰霉病防治问答. 黄仲生. 1998

[4]利用多时相TM影像进行作物分类方法. 马丽,徐新刚,贾建华,黄文江,刘良云,程一沛. 2008

[5]利用TM遥感进行冬小麦苗期长势监测研究. 李卫国,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纪华,赵春江,李秉柏. 2006

[6]依赖现代院所治理契机提升基建管理能力 -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 赵蕾,赵启,鲁俊豪,马原. 2022

[7]拮抗放线菌A03的生防作用及其分类鉴定. 杨秀芳,刘伟成,卢彩鸽,裘季燕,王慧敏. 2007

[8]合理防治西葫芦灰霉病. 黄仲生. 1998

[9]北京万寿菊灰霉病病原菌分离鉴定. 陈东亮,李明远,程曦,李雪梅,王玲玲,黄丛林. 2018

[10]不同草莓品种的抗病虫性调查. 董静,张运涛,王桂霞,张利喜,王萍. 2004

[11]绿化树木害虫爆发原因及治理对策探讨. 虞国跃. 2002

[12]生菜软腐和菌核病拮抗菌贝莱斯芽胞杆菌BPC6鉴定与防效. 孙旺旺,闫丽,陈昌龙,田宇,李晓颖,陈杰,谢华. 2020

[13]西瓜菌核病的症状识别与防治. 耿丽华,宋顺华. 2022

[14]苹褐带卷蛾的发生与综合治理. 陈梅香,骆有庆,耿东梅,吴洁,于潇洒,金万梅. 2007

[15]梨小食心虫研究进展. 陈梅香,骆有庆,赵春江,陶万强,马万娥,王合,刘曦,禹菊香. 2009

[16]小麦条锈病高光谱遥感监测技术研究. 蔡成静,王海光,安虎,史延春,黄文江,马占鸿. 2005

[17]高光谱遥感监测冬小麦条锈病的研究进展(综述). 黄木易,王纪华,黄义德,黄文江,赵春江,刘良云. 2004

[18]基于水体指数的密云水库面积提取及变化监测. 曹荣龙,李存军,刘良云,王纪华,阎广建. 2008

[19]基于多时相HJ-1B CCD影像的玉米倒伏灾情遥感监测. 王立志,顾晓鹤,胡圣武,杨贵军,王磊,范友波,王艳杰. 2016

[20]结合HJ1A/B卫星数据和生态因子的籽粒品质监测. 王大成,张东彦,李宇飞,秦其明,王纪华,范闻捷,陈诗琳.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