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油菜抗菌核病种质创新与利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菌核病;利用;抗菌核病;抗菌;种质;种质创新;创新;油菜;菌核

第一完成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获奖时间: 2008

摘要: 1、本项目属作物种质资源学领域。主要开展油菜抗菌核病种质的创新与利用研究,利用大量油菜资源进行抗菌核病鉴定与筛选,并利用种间杂交与抗病性定向选择的方法,选育抗菌核病油菜种质,育成了宁RS-1和宁RS-2等中抗油菜菌核病新种质。宁RS-1的抗病性优于国内外育成的抗菌核病种质中R783和中R888等,且与这些种质亲缘关系较远,是对菌核病抗性最强的甘蓝型油菜种质之一。 2、从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中筛选出对菌核病具有避病作用的纯合稳定无花瓣特异种质APL0256,其群体无花瓣株率达100%,单株花瓣度接近0%,且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甘蓝型油菜无花瓣种质选育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无花瓣改良种质“APL01”获植物新品种权。获得了无花瓣性状的主效QTL,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无花瓣基因与抗病基因聚合到一起,使育成品种可同时利用抗病品种的抗病性与无花瓣性状的避病性。 3、克隆了核盘菌侵染油菜的关键酶之一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PG),并利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在抗病种质宁RS-1的cDNA文库中筛选到与PG基因互作的IPG-1,测序及功能分析结果,该基因含有一个钙离子结构域,参与PG的信号传递过程。利用RNAi技术构建了IPG-1沉默表达载体,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导入甘蓝型油菜,获得了转基因植株,菌核病接种鉴定结果,转基因植株对菌核病的抗性得到显著提高。 4、育成的油菜菌核病抗源宁RS-1被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重庆市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南省农科院等国内主要油菜育种单位引进,用于抗菌核病基因的分子标记与QTL定位。华中农业大学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育成新恢复系,组配新杂种华油杂6号,累计推广1580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6.32亿元,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本单位育成宁油12号和宁杂11号等双低油菜新品种(组合),其中宁油12号已推广34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1360万元。 5、本项研究共发表论文30篇,出版专著1部,较为系统地阐明了油菜抗菌核病种质与避病的无花瓣种质的创新、利用及新品种选育过程。研究结论明确,学术观点新颖,得到了同行专家的一致认可。

  • 相关文献

[1]油菜抗菌核病材料宁RS-1的选育与利用. 张洁夫,傅寿仲,戚存扣,浦惠明,陈玉卿,顾炳朝,陈新军,高建芹. 2002

[2]甘薯种质创新技术及其创新材料. 周志林,唐君,张允刚,赵冬兰. 2009

[3]深化资源研究 加强种质创新. 蔡士宾. 2002

[4]油菜菌核病病原不及防治技术研究. 李茹,赵桂东. 1999

[5]田间湿度对油菜菌核病斑扩展的影响. 陈啸寅,潘以楼. 1997

[6]36%田茂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效果. 吉沐祥,束兆林,缪康,赵来成,潘以楼,戴爱国,王标,王进. 2006

[7]啶酰菌胺对油菜菌核病的作用方式及其田间防效. 顾炳朝,朱桂梅,岳绪国,肖婷,潘以楼. 2012

[8]油菜菌核病病原及流行规律的确定. 陈茂林,刘才南,杨代凤,史建荣. 2000

[9]油菜菌核病鉴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马田田,陈锋,张维,李洪戈,陈松,张洁夫. 2014

[10]速杀菌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张洁夫,伍贻美,王永鹏. 2001

[11]油菜高油酸种质的创建及高油酸性状遗传与生理特性的分析. 龙卫华,浦惠明,高建芹,胡茂龙,张洁夫,陈松. 2021

[12]江苏省蔬菜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 羊杏平. 2004

[13]双低油菜新品种镇油7号的选育与利用. 岳绪国,顾炳朝,杨军,曹小宏,巫章平. 2015

[14]一种水稻纹枯病的接种方法. 杨红福,张建华,王莉莉,邵春,朱成刚,姚克兵,吉沐祥,束兆林. 2013

[15]稻曲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黄蓉,胡建坤,李保同,刘永锋,潘夏艳,曹慧娟,黄瑞荣. 2022

[16]活性包装技术在果蔬保鲜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隋思瑶,王毓宁,马佳佳,陆皓茜,章建浩. 2017

[17]介孔氧化硅微纳材料的卫生检验应用研究进展. 邵雪梅,陈进. 2020

[18]胍盐聚合物添加量对抗菌食品包装膜抗菌性及物理性能的影响. 汪敏,赵永富,谢洪德,金浴雅,黄倩. 2019

[19]纳米银抗菌膜对白菜的保鲜效果. 汪敏,赵永富,侯喜林,冯敏,王合叶,蒋希芝. 2018

[20]抗菌肽S807提高仔猪生产性能的研究. 王素珍,卢宇,张宝康.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