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籼稻;丰优559;杂交;杂交籼稻;优质;选育;稻;选育与应用
第一完成单位: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0
摘要: 丰优55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合作用优质不育系粤丰A与强优恢复系盐恢559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籼稻新品种,200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苏审稻200301),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国审稻2004022),集优质多抗高产于一体,2008年通过以袁隆平院士为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品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07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号CNA20040175.0。丰优559具有如下特点: 1、品质优: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其稻米各项指标均达部颁三级以上优质米标准,适口性好,略带清香味。 2、高产稳产:两年江苏杂籼区试,平均亩产635.1公斤,比汕优63增产5.9%(极显著),居第一;两年国家杂籼区试,平均亩产575.14公斤,与汕优63相仿;江苏和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598.6公斤和537.4公斤。 3、抗病性强:据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抗苗稻瘟病(0级), 抗穗颈瘟病(1级),中抗白叶枯病(3-5级);中抗纹枯病(MR)。 4、农艺性状突出:全生育期139天,比汕优63迟熟2-3天,株高120cm,亩有效穗16-18万,每穗总粒数175粒,结实率85%,千粒重26-27克。制种亩产200公斤左右,比同类型品种高5%以上,种子生产优势明显。 丰优559育成后,相继被列为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品种更新)项目、江苏和安徽省水稻良种补贴品种、国家发改委生物育种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江苏国际合作项目、江苏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并通过以袁隆平院士为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品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我们积极研究其研究其特征特性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制繁种技术,与盐城市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积极实施“育、繁、推”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种子产业化工程,有力地促进了丰优559在江苏省和全国南方稻区多个省(区)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迅速转化,推广面积逐年快速递增。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累计推广2304.2万亩,其中江苏省1003.9万亩,安徽省447.6万亩,江西省363.2万亩,湖北省489.5万亩。按年份计算,2005年推广48.8万亩,2006年推广141.6万亩,2007年推广530.6万亩,2008年推广750.4万亩,2009年推广832.8万亩;在江苏按地区计算,盐城推广133.2万亩,徐州推广150.3万亩,连云港推广119.8万亩,宿迁推广206.6万亩,淮安推广145.9万亩,扬州推广124.8万亩,泰州推广123.3万亩。丰优559一般亩产600公斤左右,高产田块亩产700公斤以上,比对照汕优63相仿,因其每公斤优质稻谷按比对照普通稻谷增收0.2元计,平均亩产600公斤计算,每亩可增效120元,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27.65亿元。同时2007-2008年丰优559被列为江苏国际合作项目,丰优559在越南较大面积示范获得成功,可望在越南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丰优559具有很强的抗病性,尤其表现高抗穗颈瘟和中抗白叶枯病,中抗纹枯病,大面积推广应用,可减少农药的用量,从而降低稻米中农药的残留量,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这对发展无公害优质稻米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目前,丰优559因其生育期早、产量高、品质优、群体协调性好等综合优势,其推广应用正处在上升阶段,预计其推广应用还可持续5年以上,累计推广应用面积可达5000万亩左右,对促进我省乃至我国水稻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增强稻米国际竞争力将发挥积极作用。
- 相关文献
[1]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丰优559. 李传国,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顾来顺,王爱民,何冲霄,朱国永,任仲玲,单忠德. 2005
[2]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丰优559的选育与应用. 严国红,姚立生,孙明法,唐红生,王爱民,何冲宵,朱国永. 2005
[3]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天优1120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要点. 姚立生,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朱国永,王爱民,何冲霄,任仲玲,单忠德,孙红芹,万林生. 2008
[4]高产优质抗病杂交籼稻新组合天丰优084. 龚红兵,盛生兰,周义文,林添资,景德道,刁立平. 2006
[5]适宜轻简化栽培优质两系杂交中籼稻盐两优丝苗1号的选育. 孙一标,胡蕾,施伟,孙明法,朱国永,严国红,张梦龙,程新杰,陈大勇,王爱民. 2022
[6]优质高产抗病杂交中籼稻华优广抗占的选育与栽培要点. 仲维功,陈志德,杨杰. 2004
[7]籼三系强优恢复系育的有效途径-籼掺粳恢恢交低世代测鉴. 姚立生,高恒广. 1997
[8]杂交灿稻新组合Ⅱ优084高产制种技术. 朱华强,盛生兰. 2002
[9]籼稻恢复系镇恢129的选育及利用. 龚红兵,盛生兰,刁立平,陈亮明,杨图南. 2000
[10]籼型恢复系镇恢42的选育与利用. 龚红兵,周义文,李闯,胡春明,盛生兰,刁立平,景德道,林添资,钱华飞,王克明. 2008
[11]杂交籼稻新组合特优559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姚立生,顾来顺,何顺椹,高恒广,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商绍朋,陈兆明,陈大勇. 1997
[12]优质抗病杂交籼稻新组合丰优084. 龚红兵,盛生兰,周义文,林添资,景德道,钱华飞,张继本. 2005
[13]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籼稻新组合Ⅱ优129. 刁立平,盛生兰,胡春明,张继本,杨图南. 1999
[14]杂交中籼稻天丰优269的选育与应用. 任仲玲,孙明法,姚立生,严国红,唐红生,王爱民,何冲霄,朱国永. 2006
[15]杂交籼稻新组合天丰优269的选育及应用. 姚立生,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王爱民,何冲霄,朱国永,任仲玲,单忠德,孙红芹. 2006
[16]杂交籼稻新组合天丰优269的选育及应用. 唐红生,姚立生,孙明法,严国红,朱国永,王爱民,何冲霄,任仲玲. 2007
[17]籼稻恢复系镇恢084的选育及利用. 盛生兰,龚红兵,刁立平,胡春明,林添资,周义文. 2002
[18]加强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 寻求杂交籼稻育种新突破. 姚立生. 2003
[19]高产抗病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084. 盛生兰,龚红兵,林添资,胡春明,刁立平,张继本. 2002
[20]优质籼型三系不育系宁籼2A的选育. 张亚东,朱镇,陈涛,赵庆勇,周丽慧,姚姝,赵凌,赵春芳,王才林.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淮豆13 EMS诱变突变体库创制及大粒突变体鉴定
作者:余希文;王亚琪;李曙光;傅蒙蒙;赵志鑫;刘畅;徐海风
关键词:淮豆13;EMS诱变;大豆;大粒;突变体
-
国内外天敌昆虫产业化研究进展
作者:孙星星;陈永成;姜勇;王凡;蒋颖洁;王凯
关键词:天敌昆虫;产业化;现状;问题;实现途径;研究进展
-
新质生产力赋能盐城市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程芳梅;于爱华;陈文斌;葛兆建;吴春;洪立洲;乔海龙;孙健雄;陈应江;王为;周汝琴
关键词:农业全产业链;农业强市建设;新质生产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
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盐油杂10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作者:倪正斌;万林生;孙红芹;韩配配;陈志爱
关键词:‘盐油杂10号’;甘蓝型油菜;双低育种;特征特性;栽培要点
-
高粱功能着丝粒的鉴定及序列组成分析
作者:戴妍;周嘉亮;姜鹏;王为;王凯
关键词:高粱;功能着丝粒;着丝粒重复序列;CENH3;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
冷等离子体处理对盐地碱蓬黑色种子发芽及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初探
作者:王凯;何苏南;郁凯;刘冲;邢锦城
关键词:冷等离子体;盐地碱蓬;种子发芽;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
-
农业特色产业绿色发展路径
作者:吴春;王美玲;张春淦;姜礼尧;邓晔;丁海荣;曹婷
关键词:农业特色产业;绿色发展;措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