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开发研究;开发;种植;甘草;甘;规范;种植基;基地;优化;优化升级;升级;综合开发;产品;种植基地;规范化;综合;研究;规范化种植
第一完成单位: 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5
摘要: 1、课题来源与背景 近年来,我国野生甘草资源遭到无节制的采挖,人工种植是目前解决甘草危机的唯一有效途径。但是甘草种植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瓶颈”问题,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完善。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甘草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本项目在有效集成多年来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申报并获批了2011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甘草规范化种植基地优化升级及系列产品综合开发研究”(2011BAI05B01)。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1)技术原理 本项目重点围绕制约甘草种植的种子种苗优质化、农药高效减量、水肥联动与保苗、产量、质量的响应,药材与药效物质相关的质量,提升规范化栽培中关键技术,实现种植基地升级,以及综合利用和开发系列新产品等方面开展研究,通过4年的研究攻关和技术集成,课题组在甘草移栽机械开发与应用、甘草施肥制度及配套施用技术、甘草水分管理技术等甘草规范化种植的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优化升级,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进一步完善人工规范化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实现了SOP升级完善。同时,对甘草的产地加工工艺进行优化,对甘草质量标准进行提升,对甘草的综合利用进行研发,建立甘草产地加工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标准,开发出了新的产品并产业化,建立了规范化种植优化升级示范基地。 (2)性能指标 (1)在宁夏盐池、红寺堡、同心建立甘草规范化种植优化升级核心示范基地 2.73万亩、一般示范区4.17万亩,辐射5万亩;甘肃酒泉、民勤建立甘草规范化优化升级核心示范基地0.69万亩,一般示范区7.31万亩,辐射15万亩。 (2)采用混合选择法,定向选育出了三个新品系GC2008、ZGC2008、GGC2008。 (3)优化提升了甘草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 ①甘草水分管理集成技术; ②甘草分期高效施肥技术应用; ③甘草移栽机械开发与应用; ④甘草规范化种植基地优化升级集成示范。 (4)建立甘草药材与药效相关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明确了甘草止咳的药效物质基础;确定了甘草道地药材质量评价方法;明确了土壤养分与甘草有效成分的相关性;完成了甘草药材有害物质残留本底调查及防治甘草病虫害主要农药的安全性评价;完成了不同包装处理方法对甘草质量的影响,提出甘草药材最佳保存方法;确定了甘草质量关键性指标,提升完善了甘草质量标准。 (5)申报专利8项;授权专利5项;制定标准6项;开发以甘草为原料的新产品4个,发表论文21篇,培养研究生8名,举办了43期技术培训班,媒体宣传26次,培训农民3522人次。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课题对甘草新品系培育、提升甘草规范化种植的关键技术、甘草质量标准农药残留限量指标、甘草酸、甘草次酸系列产品的开发及六个甘草生产加工质量标准等核心技术和产品进行了科技查新。根据查新结论,除本课题研究外,国内均未见有同类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及应用相关报道,主要结论如下: (1)未见采用系统选育法选育出GC-2008(甘草)、GGC-2008(光果甘草)和ZGC-2008(胀果甘草)三个甘草优良品系的研究报道。 (2)未见有关甘草药材有害残留本底调查与安全评价的研究报道。 (3)未见有关乙酰甘草次酸的HPLC法测定技术体系的研究报道。 (4)未见并利用核磁、质谱等手段对多个甘草衍生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的研究报道。 因此,本课题研究技术成果具有创新性,进一步优化提升和完善了人工规范化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集成建立并示范应用了西北区域甘草规范化种植SOP升级技术体系,提升了甘草质量标准和产地加工质量标准,在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上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其成果解决了当前制约和影响甘草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技术问题,为甘草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该课题经过4年的试验研究,取得的成果不仅具有创新性、科学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形成了可行性强的技术标准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产品,通过前期应用使该项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熟化,表现出了技术的稳定性,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高度协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巨大的应用价值,既能在宁夏中部和甘肃酒泉甘草药材种植区和加工企业推广应用,也可形成共性技术,在全国甘草同类型地区推广应用,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5、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课题组在宁夏盐池县、红寺堡区、同心县及甘肃酒泉市、民勤县建立了7个甘草规范化种植技术核心示范区,面积3.42万亩。课题执行期间,开展了43次甘草优质种苗繁育技术、专用肥增效技术、水肥一体化、杂草生态防治技术、病虫害预测与综合防控、机械化应用等技术示范和推广应用,累计培训3522人次,4年来,通过与地方政府的科技、农牧、产业办等行政与科技职能部门的组织和落实,采用“科研+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利用核心基地示范带动、科技培训及科技服务等多种方法和形式,累计示范和推广应用面积约30余万亩,有力的支撑了产业的发展。 6、历年获奖情况 无。
- 相关文献
[1]氮磷钾互作效应对甘草酸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李明,张清云,蒋齐,王英华,王坤. 2006
[2]宁夏中部干旱带甘草人工种植技术研究. 李明,蒋齐,张青云,杨彩霞,高立原,潘占兵,张玉进. 2005
[3]氮磷钾互作效应对甘草黄酮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李明,张清云,蒋齐,王英华,王坤. 2007
[4]甘草RAPD-PCR反应体系正交优化研究. 张增福,董建力,李明. 2011
[5]甘草RAPD-PCR反应体系正交优化研究(英文). 张增福,董建力,李明. 2011
[6]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品牌升级路径. 王晶,吴晓丽,潘静,何军. 2022
[7]宁夏乡村产业升级发展面临问题及发展对策. 杨淑婷,张治华,王微,刘俭,周慧. 2023
[8]对新时期宁夏农业综合开发问题的思考. 黄亚玲,张治华,孙元德. 2006
[9]宁夏枸杞规范化种植(GAP)基地管理. 石志刚,王华,焦恩宁,李润淮,安巍,李云翔,王文华. 2003
[10]宁夏甘草胭脂蚧发生和成灾机理的研究. ^A杨彩霞^B1^D1%^A高立原^B2^D1%^A张治科^B3^D2. 2004
[11]甘草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 蒋齐,李明,杨彩霞,张青云,高立原,张玉进,潘占兵. 2004
[12]宁夏枸杞规模化种植及病虫无害化防治. 李润淮,李云翔. 2002
[13]土壤样品规范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吴霞,王长军. 2019
[14]宁夏枸杞规范化种植及病虫无害化防治. 李润淮,李云翔,焦恩宁,安巍,石志刚. 2002
[15]科技期刊参考文献著录常见问题解析——以《宁夏农林科技》为例. 达海莉,李晓瑞,周慧,张晓倩. 2018
[16]《中图技》(第四版)农业类目问题探讨. 张晓梅. 2003
[17]宁南山区杏树规范化栽培技术. 季波,张源润,蔡进军,许畴,李娜. 2007
[18]宁夏甘草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操作规程(试行). 张国荣,蒋齐,张玉进,李生彬. 2004
[19]辛硫磷在宁夏甘草及对应根际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张治科,李少南,张蓉,南宁丽,钱锋利,杨彩霞. 2010
[20]甘草种子害虫防治药剂筛选实验. 钱锋利,张治科,南宁丽,杨彩霞,贺达汉,张蓉.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宁夏大气降尘与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关联性分析及溯源研究
作者:孔丽婷;潘占兵;左忠;开建荣;范金鑫;黄婷
关键词:大气降尘;重金属;灰度关联分析;富集因子法;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
-
补饲对放牧滩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及代谢组的影响
作者:徐倩;郭帅;张亮亮;王占军;辛国省
关键词:能量;人工草地;宁夏滩羊;放牧;抗氧化;血浆代谢
-
宁南黄土区典型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作者:王月玲;许浩;安钰;韩新生;万海霞;董立国;米克进
关键词:人工林;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变化特征;宁南黄土区
-
基于CiteSpace的葡萄阿小叶蝉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
作者:王彦;刘晓丽;张怡;陈宏灏
关键词:葡萄阿小叶蝉;酿酒葡萄;CiteSpace;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
外源助剂对阿维菌素防治枸杞瘿螨的增效作用
作者:穆雨琦;王芳;张蓉;陈佳斌;乔彩云;李元
关键词:枸杞瘿螨;阿维菌素;外源助剂;增效作用
-
干旱胁迫对5个金银花品种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作者:潘占兵;杨慧;左忠;范金鑫;黄婷
关键词:压砂地;干旱胁迫;金银花;生理生化特征;抗旱性
-
欧李在宁夏盐池人工栽培的生长及饲用特性评价
作者:何建龙;王占军;李小明;柳超超;田英
关键词:欧李;生长特性;饲用性状;适应性;饲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