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第一完成单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7
摘要: 该项目针对我省广泛分布的碳酸盐黑钙土、盐碱土、瘠薄黑土以及白浆土的低产原因,开展了针对性很强的改良研究,取得了一些列的科研成果。 1、研究明确了秸秆心土还田改良碳酸盐黑钙土的原理,首先改善了土壤的三相分布,其次增加土壤孔隙提高土壤储水能力,第三改善土壤通透性,降低土壤容重和硬度,第四调节和改善土壤化学性质,效果显著。秸秆心土还田增产效果显著,后效持久。 2、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稻壳深施改良苏打碱土技术,通过稻壳深施建立稳定的大孔隙,促进土壤排水,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达到改良苏打碱土的目的,改土后平均增产苜蓿28.8%,增产效果显著。 3、项目提出的深耕培肥改良瘠薄黑土技术,具有降低土壤硬度,增加土壤储水,提高下层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特别是对增加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增产效果显著持久。 4、项目针对白浆土低产原因提出的白浆土心土培肥技术,在改良白浆土不良物理性质的同时改良其化学性质,对彻底改造白浆土具有重要意义,明确了心土培肥的增产机理,和对作物生育产量的促进效果,连续四年均表现出明显效果 5、项目研制出一些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改土机械,并应用于大面积农业生产,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为我国低产土壤改良提供了高校的机械化改土手段和可靠地技术支撑。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控释尿素对寒地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作者:姬景红;刘双全;马星竹;郝小雨;郑雨;赵月;王晓军;匡恩俊
关键词:水稻;控释尿素;农艺性状;产量;氮肥利用率
-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作者:赵炳地;张久明;朱莹雪;匡恩俊;袁佳慧;迟凤琴;孙磊;李宁
关键词:秸秆还田量;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有机碳;有机碳贡献率
-
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半干旱区浅埋滴灌技术对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杨慧莹;王宇先;高盼;徐莹莹;张巩亮;闫锋;董扬;申惠波
关键词:黑龙江省;浅埋滴灌;大豆;水分利用效率;产量
-
三江平原白浆土白浆层埋深与厚度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作者:董芳瑾;张中彬;蒋发辉;王健豪;王秋菊;李禄军;彭新华
关键词:白浆土;白浆层;埋深;厚度;空间变异
-
半干旱区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富里酸含量及其结构特征的影响
作者:高盼;王宇先;李欣洁;蔡姗姗;徐莹莹;杨慧莹;张巩亮
关键词:半干旱区;秸秆还田方式;土壤富里酸;荧光结构
-
深松与秸秆覆盖还田对半干旱区土壤碳组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高盼
关键词:深松;秸秆覆盖还田;土壤有机碳;团聚体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产量
-
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徐莹莹;王宇先;杨慧莹;高盼;张巩亮;申惠波;刘玉涛;徐婷
关键词:水肥一体化;施氮量;有机氮组分;玉米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