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技术;施肥;品质;水;资源;烤烟;叶;技术研究;烟叶品质;水资源;保优;烟叶;研究与应用;影响;研究;施肥技术
第一完成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6
摘要: 本项目系国家烟草局重点科技公关项目“烟草平衡施肥技术试验与推广” (项目编号110200001011)的河南研究部分,属农业技术开发类项目。 总体目标与技术关键:1、通过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不同烟区植烟土壤资源状况和烟叶质量进行定点、定位的调查、分析、研究。摸清我省植烟土壤养分分布规律和丰缺状况;提出植烟土壤养分指标评价体系;建立植烟土壤养分数据库和养分分区图;探讨土壤资源对烟叶内在化学品质的影响。2、研究灌溉水资源状况,特别是灌溉水中氯含量对烟叶品质的影响。3、通过开展烤烟氯素吸收来源,肥料种类、形态、用量及追肥比、施肥方法等单项技术研究和技术组装研究,最终提出我省烤烟施肥的指导原则和不同烟区施肥技术方案,改进和完善烟草专用肥配方,形成优化施肥技术体系。 技术关键:1、摸清我省植烟土壤养分分布规律和丰缺状况;提出植烟土壤养分指标评价体系。2、烤烟吸收氯的来源及积累规律。项目经过4年研究,首次摸清了我省植烟土壤养分、灌溉水资源状况,提出了养分丰缺评价指标,建立了植烟土壤养分数据库和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图,探讨了土壤养分、质地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研究了烤烟吸收氯的主要来源及积累状况,进行了肥料种类,形态、用量及追肥方法,饼肥用量及比例等单项施肥技术的盆栽和多点田间试验与技术组装研究,提出了我省不同烟区烤烟保优施肥技术方案,研制开发了适合不同烟区的烟草专用肥配方。研究结果的示范推广,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主要创新点:1、首次开展了河南省烟区土壤养分资源普查。明确了我省烟区土壤养分状况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相比,首次摸清了我省土壤钙、镁、硫和氯的含量与分布状况。成功引入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应用于烟草生产研究,建立了植烟土壤养分数据库和养分分区图。通过对植烟土壤养分状况适宜性评价,了解了适宜植烟的土壤条件和区域分布,建立了我省植烟土壤养分丰缺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土壤养分、质地与烟叶化学品质的关系。2、首次进行了烟区灌溉水资源状况调查,全省共取灌溉水样1353个,基本摸清了不同烟区灌溉水全盐和氯含量与分布规律,特别是对了解烟叶从灌溉水中吸收氯的数量具有重要意义。3、进行了烤烟吸收氯素来源的试验研究,探讨了烟叶从土壤、灌溉水、肥料中吸收氯量占总吸收氯量的比例问题。明确了氯在烟株中的积累规律,为合理调控烟叶氯含量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4、探讨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中、低情况下,有机肥用量的差异以及有机肥施用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的关系问题,为减少盲目施用饼肥,达到精准施用饼肥做了有益探索。5、研究比较了3种追肥方法(侧条施、穴施、灌注)的效果,以追肥灌注施用的效果最好,烟叶根系发育好,生长健壮、协调,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烟叶钾含量高。与同类研究比较:项目成功的将全球定位技术、数据库技术应用于烟区土壤资源研究,在基本摸清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的同时,首次调查了烟区土壤镁、硫及影响烟叶品质的关键元素氯的含量与分布状况。研究了烟区灌溉水资源状况,基本摸清了我省烟区灌溉水全盐和氯含量的高低分布,对调控烟叶吸收灌溉水中的氯具有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相关的研究,文献尚未见报道,该研究填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本项目中烤烟吸收氯素来源及积累规律的试验研究,土壤养分、质地与烟叶品质关系的研究,灌注追肥方法的研究等在检索范围内未见相关报道。因此,有关技术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应是领先的。 成果的推广应用前景:我省年种烟140万亩左右,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我省烟叶生产不仅会持续发展,而且将会由烟草生产大省向强省过渡。该项目首先摸清了烟叶生长的土壤环境状况及土壤养分因子与烟叶品质的关系,通过有针对性的调节土壤养分的一些指标改善烟叶品质,为烟叶生产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不同烟区烤烟生长特点提出的保优施肥技术方案和专用肥配方,将使土壤、肥料养分供应与烟株营养更加协调一致,为烟叶质量风格和工业可用性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成果转化的措施:本项目采用边研究边示范应用的思路,从2001年起开始在全省不同烟区进行较大面积的示范应用,4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280万亩,其中2001年推广35万亩,2002年推广65万亩,2003年推广80万亩,2004年推广100万亩。与常规施肥相比,亩产量增加9.1 %,均价提高0.8元/kg,亩产值增加214.4元/亩,施肥成本降低19.6元/亩,纯收益增加194.8元/亩。全省累计增加产值60032万元,增加纯收益54544万元,增加烟叶税收12006万元,达到了节本增效,改善烟田土壤生态环境的目的,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烟草行业为专卖专营体制,对该成果的消化吸收和推广应用十分有利。具体转化措施:1、通过自上而下的技术培训,可以快速的将技术成果应用于烤烟生产实际。2、通过技术转让,将成果中的有关技术转让给肥料生产厂家,使技术物化,快速推广。3、通过企业化运作,加快成果的应用速度。
- 相关文献
[1]不同成熟度烤烟萜类物质含量及相关基因研究. 刘芳,宋笑龙,马浩波,孟智勇,宗胜杰,王宏,张昭,田洪彰. 2023
[2]豫中烟区散叶密集烘烤适应性研究. 高相彬,赵凤霞,曹晓涛,孟智勇,马浩波,董小丽,李淑君,张国平. 2015
[3]碳氮代谢与烟叶品质的关系及其对氮素的响应研究进展. 高相彬,赵凤霞,孟智勇,马浩波,张保占,张东峰,王省伟,张斌,朱景伟. 2013
[4]采收成熟度对浓香型烤烟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孟智勇,张保占,马浩波,李彦平,胡占军,王正平,朱景伟,曹晓涛,张东峰. 2012
[5]密集烘烤定色阶段不同湿球温度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张保占,孟智勇,马浩波,马永建,谢德平,王伟超,朱均田,曹晓涛,李伟观. 2012
[6]豫中烟区主要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毛家伟,张翔,范艺宽,桂言伟,陈启龙. 2008
[7]基于资源潜力开发的粮食增产途径——以河南省为例. 解宗方,张伟,滕永忠. 2012
[8]小麦品质生态研究概述与展望. 章练红,王绍中,李运景,许晓萍. 1994
[9]不同制油工艺所产芝麻饼粕对烟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余琼,张翔,陈启龙,郑永战,汪学德. 2016
[10]河南省植烟土壤与烤烟施肥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张翔,黄元炯,范艺宽,宝德俊. 2004
[11]豫西烟区土壤养分现状及其演变与烤烟施肥技术. 黄元炯,张翔,毛家伟. 2009
[12]不同种植制度和施肥措施对烟田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张翔,范艺宽,毛家伟,孙春河,桂言伟,陈启龙. 2008
[13]不同施肥处理对烤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张翔,毛家伟,黄元炯,李文勋,桂炎伟,陈启龙. 2011
[14]不同干燥方式对香菇品质的影响. 张乐,李鹏,王赵改,陈丽娟,王晓敏,杨慧. 2015
[15]潮土区施肥对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司贤宗,张翔,索炎炎,余琼,毛家伟,李亮,王亚宁,李国平,余辉. 2017
[16]小麦—花生统筹施肥对花生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翔,毛家伟,司贤宗,李亮,李国平,郭中义. 2016
[17]不同耕作方式和肥料种类对花生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张运红,毛家伟,刘小奇,钱凯,杨明堤,李丙奇,徐祺豪. 2022
[18]生物炭对油莎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别海,于沐,张东举,张向歌,李居政,王保林,张果,王瑞华. 2024
[19]豫豆25号的营养吸收特点与施肥效果. 沈阿林,张翔,吕爱英. 2002
[20]肥水运筹对不同筋类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季书勤,郭瑞,赵淑章,王汉芳,张德奇.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烟田土壤中残留除草剂的药害及修复研究概述
作者:闫萌;李倩;张翔;李亮;王典;李洪亮;闫海涛
关键词:烟草;除草剂药害;土壤残留;修复技术
-
功能微生物对花生根际土壤生物学肥力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作者:司贤宗;张翔;索炎炎;李亮;徐凤丹;李倩;闫萌;程培军;周彦忠;李飞;李南;王旭浩
关键词:花生;功能微生物;根际土壤生物学肥力;养分利用;产量
-
延津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探讨-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延津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为例
作者:罗鹏;李秀杰;张翔;郭腾飞;吴政卿;常高正;田云峰;李生堂
关键词:延津县;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院县共建
-
豫南夏花生种植区土壤pH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
作者:索炎炎;张翔;吴士文;司贤宗;李亮;徐凤丹;程培军;李倩
关键词:花生种植区;土壤PH;时空特征;驱动因素;增强回归树
-
施钼对花生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索炎炎;张翔;司贤宗;李亮;吴士文;徐凤丹;程培军;李倩;闫萌
关键词:花生;增施钼肥;氮代谢酶活性;氮素利用;产量
-
不同绿肥掩青下增施有机肥对烤烟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作者:程培军;李翔;唐培培;张翔;李亮;司贤宗;索炎炎;徐凤丹;李倩
关键词:绿肥掩青;有机肥;硝基腐殖酸;烤烟;产量;产值;土壤性状
-
功能微生物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花生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作者:司贤宗;张翔;索炎炎;李亮;李倩;闫萌;周彦忠;李飞;李南;王旭浩
关键词:花生;功能微生物;土壤理化性质;产量;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