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海南省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感光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新组合;杂交;水;优质;稻;博优225;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感光;杂交水稻;水稻;弱感光型;组合;选育;新组合;弱感光
第一完成单位: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3
摘要: 1、课题来源与背景 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在中国水稻育种发展史上,单位面积产量曾经历了两次重大突破。第1次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中国水稻矮秆化育种,主要是利用了矮杆基因sd-1,通过增加群体耐肥抗倒能力和收获指数,把水稻产量提高了20%~30%;第2次是70年代中期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和大面积推广应用,主要利用了野败雄性不育基因资源,增强了个体的生理机能和生物学产量,使水稻产量又在矮秆良种的基础上增长了20%左右。但是随着水稻改良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其遗传基础的日益狭隘,导致对产量、抗性等重要农艺性状的进一步改良日益艰难,只有创新种质资源和利用新的技术才能使水稻育种跃上新的台阶。特别从上世纪80年代育成推广汕优63后,我国水稻育种产量没有质的突破,关键在于育种材料没有大的突破。当前利用杂种优势+理想株型+生物技术等手段,育种材料有所突破,超级稻育种正向中国水稻育种发展史上第三次重大突破方向奋进。 我国要以占世界7%可耕地养活13亿人口,粮食的压力相当沉重。粮食总产的提高,唯有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单产。“一粒种子可改变整个世界”,粮食要发展,种子须先行。海南现有水稻推广组合如Ⅱ优128、特籼占25、七桂早25等品种应用年限已久,米质较差,抗性下降,急需换代。海南500多万农民,农业人口占比大,收入不高,经济发展不平衡,保障农民口粮自给保稳定意义重大。 粮食安全关系社会稳定,而海南生产上应用的杂交水稻组合年限已久,存在米质差、产量下降、抗性衰化等问题,需要换代。海南水稻栽培粗种粗管,需要技术升级。作为国家南繁育种基地,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还没有划区域进行系统研究,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通过本研究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水稻新组合,配套研制适合海南应用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和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为促进我省稻作升级增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提供技术支撑。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1)杂交水稻强优新组合选育 ①博优225 2000年利用矮秀占×丰富占1号杂交育成R225。 2003年利用博A×R225育成博优225,(琼审稻2006005),2009年被确定为海南主导推广水稻新组合。 ②博Ⅱ优1586 2001年利用湛恢15×明恢86杂交育成R1586。 2004年利用博ⅡA×R1586育成博Ⅱ优1586,(琼审稻2009002)。 ③博Ⅱ优226 2003年利用湛恢15×丰富占1号杂交育成R226。 2007年利用博ⅡA×R226育成博Ⅱ优226,(琼审稻2011012)。 (2)太空育种、海南疣粒野生稻基因组DNA导入创制新恢复系 通过搭载卫星将R225种子送入太空,诱发变异;并进行SSR标记分析。 提取海南疣粒野生稻基因组DNA,穗颈注射法导入R225,选择变异株,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 (3)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研究合理密植、不同施氮量、平衡施肥等技术。在不同移栽密度下对产量特性进行研究,探索施氮量对产量影响,开展合理平衡施用氮、磷、钾肥研究。 (4)杂交水稻高效制种技术集成 从寻找区域和季节入手,围绕不同水稻生长开花结实的中心环节,进行施肥、生长刺激剂等试验,集成杂交水稻高效制种配套技术。 (5)品种、技术应用推广情况 形成“品种+技术+专家+政府推广部门+农户”示范推广模式,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技术推广机制。2006-2013年在海南18个市县推广面积达150多万亩。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育成博优225、博Ⅱ优1586、博II优226弱感光籼型水稻新组合并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博优225是我省第一个自主选育为当家种的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9年被确定为海南主导推广水稻新组合,应用年限长达8年。米质达国优3级;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等;抽穗期遇到10天阴雨,结实率仍达到80%以上;在海南18个市县肥力上中田种植均可获得高产。 (3)育成R225、R1586、R226。2008年、2012年、2013年通过农业部植物品种保护公告。 (4)首次在海南开展太空育种,海南疣粒、药用野生稻基因组DNA导入等技术研究,探索海南水稻育种新途径。 (5)配套博优225等组合高产栽培技术,亩产550-650公斤。 (6)集成博优225等组合高效制种技术,亩产225公斤。 (7)2006-2013年在海南18个市县推广150多万亩,增加社会效益13500多万元。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项目技术已成熟,适合海南地区种植推广,品种已通过海南省审定。
- 相关文献
[1]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博优225. 严小微,邢福能,林朝上,孟卫东,云勇,王效宁. 2008
[2]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新组合绿永优115. 符策强,韩义胜,孟卫东,岑新杰,云勇. 2012
[3]优质杂交水稻博优225高产制种技术. 严小微,邢福能,唐清杰,岑新杰,王海,林朝上. 2012
[4]弱感光杂交晚稻新组合绿永优5128. 韩义胜,符策强,孟卫东,王效宁,岑新杰. 2014
[5]不同栽培密度对博优225产量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陈健晓,林朝上,胡春花,符研. 2012
[6]优质高产杂交稻博优225在海南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严小微,邢福能,唐清杰,王敏芬. 2013
[7]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两优389在海南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邢福能,孟卫东,云勇,林朝上,岑新杰,王效宁. 2006
[8]优质香型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琼香两优2号. 尹建英,郭国强,郭名奇. 2007
[9]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1617. 严小微,唐清杰,王惠艰,徐靖,陈健晓,韩义胜,王效宁,邢福能. 2019
[10]耐高温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博Ⅱ优226. 严小微,唐清杰,邢福能,云勇,孟卫东,王效宁. 2013
[11]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458. 严小微,邢福能,林朝上,孟卫东,王效宁. 2012
[12]高产抗病两系杂交稻新组合Y两优439的选育及应用. 邢福能,符研,云勇,严小微,林朝上,孟卫东. 2010
[13]抗稻瘟病杂交籼稻新组合科优527. 符策强,孟卫东,韩义胜,云勇,李科祥,岑新杰. 2011
[14]抗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Ⅱ优1288的选育与应用. 邢福能,严小微,林朝上. 2010
[15]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博Ⅱ优5128. 符策强,戴扬,翟文学,韩义胜,孟卫东,王效宁,岑新杰. 2015
[16]特种稻新品种中科黑糯1号的选育. 王延春,夏志辉,刘迪,孟卫东,翟文学,罗越华. 2013
[17]聚合多个抗性基因的水稻恢复系海恢818的选育与应用. 严小微,唐清杰,韩义胜,王惠艰,邢福能,唐力琼,徐靖. 2017
[18]超高产理想株型三系不育系绿永A的选育研究. 孟卫东,王效宁,云勇,符策强,邢福能,严小微,林尤珍,林朝上. 2005
[19]不同鹅品种(系)生长曲线分析. 顾丽红,廖苏雅,周琼香,徐铁山,叶保国,杨少雄,邢漫萍,林哲敏. 2019
[20]甘薯脱毒苗产业化生产新技术及其产量、品质分析. 文彤明,刘迪.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抗病特种稻新品种海农红2号选育和应用
作者:唐清杰;王慧艰;邢福能;翟李楠;岑新杰;严小微
关键词:特种稻;海农红2号;选育;抗病;应用
-
海南普通野生稻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作者:翟李楠;唐清杰;周世圳;周帮纪;云勇;王惠艰;韩义胜;邢福能;严小微
关键词:海南普通野生稻;稻瘟病;抗性;鉴定;分析
-
海南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
作者:翟李楠;唐清杰;周帮纪;周世圳;王惠艰;云勇;韩义胜;王晴瑜;严小微;邢福能
关键词:海南普通野生稻;SSR标记;遗传多样性;核心种质
-
海南稻种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收集
作者:唐清杰;严小微;唐力琼;徐靖;朱红林;翟李楠
关键词:海南;稻种;种质资源;调查;收集
-
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1617在海南示范及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王惠艰;严小微;翟李楠;韩义胜;岑新杰;唐清杰
关键词:杂交水稻;特优1617;产量;示范;栽培技术
-
杂交稻特优458、特优1617在海南省定安县示范种植表现、配套栽培技术及发展建议
作者:周世圳;严小微;唐清杰;翟李楠;韩义胜;岑新杰
关键词:特优458;特优1617;定安县;示范种植;栽培技术
-
高产抗病常规稻新品种绿金占1号选育及应用
作者:唐清杰;严小微;王惠艰;翟李楠;林义开;邢福能
关键词:抗病;常规稻;绿金占1号;选育;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