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重要入侵害虫螺旋粉虱监测与控制的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获奖等级: 一等奖

关键词: 入侵;技术;关键技术;技术研究;螺旋;监测;关键;入侵害虫;控制;侵害;粉虱;螺旋粉虱;基础;研究;害虫;监测与控制

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2

摘要:   课题来源与背景: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新入侵危险性有害生物螺旋粉虱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0803023   螺旋粉虱是2006年发现侵入海南的危险性害虫,对番木瓜、香蕉、番石榴、茄子、四季豆、木薯、印度紫檀等热带果树、作物、蔬菜和绿化树等显示出严重危害性。面对螺旋粉虱入侵后危害的严重性及缺乏有效检测、监测与控制技术的严峻现状,项目组自2006年始,系统开展检测、监测和控制技术联合攻关。   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技术原理为昆虫学和植物保护学的有关原理,具体涉及到螺旋粉虱及其优势天敌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应急防治技术及产品研发、生物防治技术及产品研发等原理。   性能指标包括:   1、螺旋粉虱成灾机理和控制基础研究:重点开展螺旋粉虱入侵生物学、生态学及生理和遗传分化规律研究,探讨其成灾的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机制研究,寻找其生命弱点,阐明其控制基础。   2、螺旋粉虱监测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开展螺旋粉虱的基于色、光和寄主植物和虫体非性信息化合物为重点的监测技术研究,整合集成螺旋粉虱的其它监测方法,制定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监测技术的示范应用。   3、螺旋粉虱应急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以植物杀虫活性物质和高效低毒及与环境相容化学药剂筛选、制剂研发为重点,同时进行基于寄主植物和虫体信息化合物利用的螺旋粉虱诱杀和趋避技术研究和防治药剂在城镇居民区及高大乔木上的施药方法研究,并整合其它应急除害技术,集成螺旋粉虱应急灭除技术,制定螺旋粉虱应急扑灭技术规范。进行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   4、螺旋粉虱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开展螺旋粉虱天敌及病原微生物资源调查及作用效能评价,对优势天敌资源进行保护和繁殖释放技术研究,同时研究完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各单项防治技术,集成整合出可持续控制技术。   5、螺旋粉虱防控技术体系建立与示范:将监测、应急防控及可持续控制等技术进行完善和整合集成,建立防控技术体系,并通过边研究边推广,在海南及周边地区进行验证与示范应用,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和提升。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首次发现螺旋粉虱侵入中国大陆,并阐明其成灾的生物学、生态学机制:首次揭示其在我国分布与危害动态及潜在分布区域及风险,摸清该虫在海南的寄主范围、发育、繁殖与行为特性、年生活史、成虫多型现象及后代性比分配规律等生物学特性,阐明温度、寄主等对螺旋粉虱发育、繁殖等的影响及其对高、低温的适应能力。   2、研发了螺旋粉虱快速分子鉴定及遗传分化检测技术:通过DNA条形码库构建和特异引物筛选,首次建立了螺旋粉虱基于DNA条形码和特异引物的快速分子鉴定技术;利用SSR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螺旋粉虱不同寄主和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发现海南螺旋粉虱入侵来源单一,或存在遗传瓶颈效应,推测了海南螺旋粉虱的可能来源。   3、研发出螺旋粉虱简便、高效的监测技术与产品:鉴定发现螺旋粉虱嗜好的寄主绿叶气味物质并筛选出低成本的替代品,通过颜色与波长转换的定量方法筛选出螺旋粉虱最嗜好颜色波长及对应颜色,筛选出嗜好光源波长,研发出简便、高效的基于寄主气味、颜色和光的螺旋粉虱诱集监测技术,研制出了黄绿色诱板、诱瓶和LED诱灯等3种监测产品;根据螺旋粉虱的发生特点制定出调查监测技术。   4、研发出安全、高效的螺旋粉虱防控技术:筛选出顺式氯氰菊酯等11种高效低毒防治药剂及助剂;研制出12.5%阿维菌素?啶虫脒微乳剂等5个高效安全的农药配方与产品,其中1项获农药“三证”;研发出针对高大树木的施药技术。药剂的大规模应用效果在90%以上。调查摸清螺旋粉虱生防资源及优势种,发现2种中国新纪录种,在中国大陆首次发现重要天敌哥德恩蚜小蜂;在研究揭示哥德恩蚜小蜂、草蛉和蜡蚧轮枝菌等优势资源控害能力和利用条件的基础上,研发出2种天敌产品和蜡蚧轮枝菌油悬浮剂试验产品及利用技术,田间应用效果在75%以上。   5、在研发出检测、监测与防控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首次构建起螺旋粉虱的防控技术体系,并针对热区5种不同生境制定出螺旋粉虱防控策略,有效掌握了螺旋粉虱发生动态,成功控制了疫情蔓延与危害。   项目获得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制定行业标准1项;有1项产品获农药“三证”,天敌产品进行了商标注册;发表论文120篇,出版著作2部,培养硕士研究生22人,博士研究生3人。   项目已举办技术培训班40多期,发放技术资料11.3万余份,项目累计监测总面积1160多万亩,实施防控的面积81万多亩。通过实施系统监测与控制,成功将疫情控制在海南岛内,并使岛内种群密度逐年下降,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2亿多元,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巨大。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检测、监测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项目提出的各项技术成熟、安全、稳定、可操作性强;适用于螺旋粉虱发生区及潜在发生区,螺旋粉虱发生区包括海南省各巿县,潜在发生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省等省区。

  • 相关文献

[1]菠萝叶刮麻机的噪声特性及其控制. 邓干然,张劲,欧忠庆,李明福,连文伟. 2010

[2]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监测与控制. 黄贵修,王树明,王涓. 2010

[3]常用杀虫剂对新入侵害虫螺旋粉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刘奎,姚刚,符悦冠,张方平,覃华芳,温丽娜,刘静,陈蕊. 2007

[4]新入侵害虫螺旋粉虱的田间药效试验及防效. 刘奎,姚刚,符悦冠,张传海,温丽娜,刘静,张方平,陈蕊. 2008

[5]甘蔗收获机切割器入土切割深度监控系统设计与试验. 何冯光,陈自宏,邓干然,李腾辉,周思理,李国杰,崔振德,郑爽,李玲,覃双眉,王翔,杨少应,周德强. 2024

[6]芒果病虫害的监测化学防治指标和化学防治技术. 蒲金基,周文忠. 2012

[7]HTX-320型胡椒洗涤机的研制. 李明,潘煜荣. 2010

[8]主要农林粉虱性比变化影响因素剖析. 但建国,陈菊培,符悦冠. 2009

[9]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的研究进展. 冯细华,郭安平,陈绵才. 2008

[10]软枝黄蝉提取物对螺旋粉虱的杀虫活性. ZHANG Jing,张静. 2012

[11]荔枝蝽臭液对螺旋粉虱和烟粉虱的室内药效试验. 江军,赵冬香,王爱萍,高景林. 2010

[12]植物病毒病检测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张静雅,何衍彪. 2019

[13]宿根甘蔗机械化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韦丽娇,严晓丽,李明,覃荣刚,董学虎,黄伟华,李日华. 2017

[14]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重要入侵害虫预警技术研究*. 李伟丰,易克钦,彭正强,龚秀泽. 2013

[15]我国新发现一种重要外来入侵害虫——海枣异胸潜甲Javeta pallida Baly. 虞国跃,马光昌,金涛,温海波,彭正强. 2018

[16]需引起警惕的棕榈科植物入侵害虫—椰子织蛾. 阎伟,陶静,刘丽,李朝绪,吕宝乾. 2015

[17]引进天敌椰甲截脉姬小蜂防治椰心叶甲的可行性探讨. 吕宝乾,陈义群,包炎,韩瑞东,彭正强. 2005

[18]海南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控对策. 吴孟科,胡晓惠. 2007

[19]入侵性食叶害虫椰子织蛾的单倍型多样性分析. 李优佳,杨帆,吕宝乾,何荣晓,蔡波. 2020

[20]五指山不同林型土壤对金钟藤幼苗生长的影响. 黄乔乔,沈奕德*,范志伟*,李晓霞,宋鑫,程汉亭,侯玉平.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