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杂交朱顶红促成栽培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杂交朱顶红;开发;技术;栽培;杂交;产业;产业化开发;技术研究;栽培技术;促成栽培;产业化;促成;研究;朱顶红

第一完成单位: 南京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5

摘要: 该项目主要来源于省三项工程项目“彩色马蹄莲袋式组培快繁与高档盆花朱顶红产业化开发”[项目编号SX(2002)058];省农科院基金“朱顶红新品种选育及种球高效繁育技术研究”[院编号6210354];以及市科技局项目“苎麻、朱顶红新品种引进”。 朱顶红是石蒜科的球根花卉,又名孤挺花、朱顶兰、百支莲等,原产中南美洲,是一种比较适宜我国大部分地区栽培的花卉品种。在南京更是传统的花卉之一,为人们喜闻乐见。由于普通朱顶红花色不艳,株型松散,虽易于种植,但花卉档次始终上不去,为“大众花卉”。2001年项目负责人赴荷兰考察花卉,引进部分杂交朱顶红品种回所试种成功,杂交朱顶红具有株型紧凑、花大色艳、观赏价值高和可作年霄花栽培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成为难得的一种高档年霄花卉。 从2001年至今从荷兰共引种杂交朱顶红新品种13个,根据国内市场对年霄花在颜色、花型、花期、栽培难易程度等方面的要求,经过多年的研究,明确了Red Peacock(红色),Orange Souvereign(橙色)等5个品种适合在我国进行年霄花的规模化生产。花期调控技术,运用调整种植时期、中期高温处理、补充光照等综合措施,可使种植到开花时间缩短至40天左右,并能确保盛花期在预期开花时间的2-3天左右。对一些先开花后出叶品种和出叶难的品种,总结出促进出叶技术,在种植后7-10天剥去种球顶部外层鳞片,生长中期高温处理,促进出叶作用明显。种球的繁育技术以将鳞茎纵向切割12等份,每等份再分成内外两片的24片法分化最好。朱顶红的扦插鳞片还可在风干后蘸上500mg/L浓度的IBA+NAA生根剂促进形成小籽球。对朱顶红组织快繁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筛选出朱顶红的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配方:1/2 MS+4.0 mg/L IBA+2.0 mg/L NAA+2.0g/L活性炭。 该成果首次筛选出一批适合江苏省及周边地区种植的杂交朱顶红新品种,较系统地开展了杂交朱顶红促进出叶、花期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技术的研究,提出了栽培积温等花期调控技术指标。首次总结出朱顶红种球再利用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二次开花、种球繁育、盆花转切花等技术环节。 该成果经济效益显著。2002年项目组生产规模2000盆,产值20万元,纯利10万元;2003年生产规模达2万盆,产值100万元,纯利50万元;2004年推广规模达5万盆,预计可创产值250万元。种球及促成栽培技术辐射至无锡、连云港、南京郊县、山东等地,可创利税逾千万元。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丰富了我省及周边地区的年霄花卉市场,而且为本地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类优良的适宜品种和配套技术。 该项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江苏全省可大面积推广。朱顶红属春植型球根花卉,该成果利用引进筛选出的杂交朱顶红优良品种,运用鳞片扦插、组培快繁等技术进行种球扩繁,进行温室年霄花促成栽培生产,既为春节市场提供了一种高档的地产年霄花卉,又能进行种球的自繁生产,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全省可推广种植逾万亩,年产年霄花10万盆,种球100万头,增收1000万元以上。 具体推广应用措施: 1、加快本所东郊花卉园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头作用,进行杂交朱顶红温室促成栽培生产示范,在总结出朱顶红温室促成栽培技术体系基础上,进行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建立相关栽培生产技术规程标准。 2、加强种球的工厂化生产,利用本所的组培技术优势和完备的温室大棚设施,进行朱顶红籽球的工厂化繁殖生产,以优良品种的优质种球为载体,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3、培育球根花卉产业基地。在周边乡镇确定球根花卉的重点推广区域,特别是丘陵山坡地区,开展技术培训宣传,做好产品回收,逐渐培育成优势突出的专业化生产基地。 4、以技术为纽带,市场为导向,按企业化运作方式,进行朱顶红年霄花种球的开发生产。 积极进行产品生产和消费宣传,使朱顶红走入千家万户,走进寻常百姓家,提高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相关文献

[1]杂交朱顶红促成栽培试验. 高年春,曹荣祥,邵和平,张琼,张晓燕. 2006

[2]种业科学的核心内容是种子科学与技术. 钱虎君,丁丹,梅彭新,王明君,王波,刘小斐,马小龙,姜建友. 2012

[3]种球采收期和预处理对朱顶红促成栽培的影响. 曹荣祥,张宁宁,王勇,华宁,毛秋生. 2012

[4]长江下游弱筋小麦研究进展和展望. 姚金保,陈凤生. 2004

[5]苏州地区风信子水培促成栽培技术. 娄晓鸣,林芙蓉,吴士政,杨娴,吕文涛. 2015

[6]进口朱顶红种子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 曹荣祥,高年春,张晓燕,张琼,朱敬元. 2006

[7]当前关于农村沼气的开发与应用问题的研究. 彭亚民. 2012

[8]白化茶的研究与开发. 李荣林,孔云龙. 2010

[9]西班牙桃产业与研究现状. 沈志军,马瑞娟,俞明亮. 2010

[10]农业产业化中的科技问题研究. 吴春,周汝芹,沈会权. 2002

[11]沿海滩涂大水面养鱼捕捞技术. 李国峰. 2011

[12]几个杂交朱顶红品种不定芽诱导试验. 高年春,杨怡,曹荣祥,房伟民,张琼. 2003

[13]盐城市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王景宏,杨智青,吴祥,丁海荣,臧慧,徐文华. 2008

[14]意杨加工下脚料栽培杏鲍菇技术研究. 汪国莲,陈明. 2007

[15]优质晚粳稻超高产栽培“置前技术”的研究. 高金成,庄义庆,周铭成,薛菊金,梁明华,瞿廷广. 2008

[16]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天优1120的培育及栽培制种技术. 孙明法,姚立生,严国红,唐红生,朱国永,王爱民,何冲霄,任仲玲,单忠德,孙红芹,万林生. 2008

[17]夏秋甘蓝新品种瑞甘26的选育. 秦文斌,胡诗建,戴忠良. 2016

[18]两系杂交水稻盐两优888的产量表现与栽培制种技术. 孙明法,任仲玲,严国红,唐红生,朱国永,王爱民,何冲霄. 2010

[19]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天优1120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朱国永,姚立生,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王爱民,何冲霄,任仲玲,单忠德,孙红芹,万林生. 2008

[20]加强啤酒大麦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 卞同洋,卞文斌,顾双平,吴昌庚,卢珊.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