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密云水库优质名贵鱼增殖技术的研究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云;技术;增殖;增殖技术;水库;密云;水;密云水库;优质;研究

第一完成单位: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0

摘要: 该项目通过对密云水库水质、浮游生物状况的研究得出:密云水库水温有明显的四季变化,溶氧和pH适中,无机氮含量丰富,无机磷含量低。密云水库浮游植物生物量为1.05mg/l,优势类群为硅藻门和绿藻门;浮游动物生物量为1.87mg/l,优势类群为桡足类;以浮游生物生物量粗略估计,滤食性鱼类鱼产力为200万公斤。通过调整水库主要鱼类的种群结构和连续几年的引卵放库及一系列增殖保护措施,密云水库改变了过去以鲢、鳙为主的格局,同时减少了对池沼公鱼和大银鱼构成危害的野杂鱼的产量,池沼公鱼已成为密云水库的优势种群。通过进一步控制鲢、鳙鱼产量以及池沼公鱼的产量,防止过度捕捞和加强渔具、渔法。密云水库增殖目标为:池沼公鱼产量稳定在80万公斤,大银鱼产量达到10万公斤。该项目一开始就进行了池沼公鱼、大银鱼、香鱼的移植、放养试验。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根据水的理化性质、浮游生物、鱼类组成等因素,不断改进投放技术,增加投放量,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96-1998年,收购2100多吨池沼公鱼,经过加工后,全部出口日本、韩国和香港、台湾。该项成果对密云水库1996-1998年连续3年在明水期逐月采样、化验、分析,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为大水面增殖及水库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详实准确的数据,填补了此方面的空白。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对池沼公鱼、大银鱼在水库生态环境的系统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密云水库为饮用水源,研究成果既增殖了优质名贵鱼,又保护了水质,为发展饮用水源渔业生产、保护水源水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 相关文献

[1]北京密云水库库区板栗生产调查. 王瑞波,兰彦平,周连第,姚砚武. 2010

[2]基于实测光谱估测密云水库水体叶绿素a浓度. 王婷,刘良云,李存军,贾建华. 2007

[3]密云水库鲢鱼、鳙鱼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贾成霞,曲疆奇,李永刚,胡庆杰,刘盼,杨慕,张清靖. 2019

[4]密云水库长额象鼻溞的种群动态研究. 高梦婵,李治,张清靖,曲疆奇,李毅超,刘青. 2018

[5]密云水库水生生物调查. 赵萌,王秀琳,秦秀英,刘建萍,陈露. 2001

[6]北京密云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变化. 李永刚,胡庆杰,曲疆奇,宗海明,王健,张清靖. 2018

[7]基于回声探测法的密云水库鱼类资源空间分布特征评估. 曲疆奇,张清靖,贾成霞,王增立,许赞焕,刘盼,杨慕. 2015

[8]采用IRS-P6遥感数据监测密云水库水质及评价营养状况. 竞霞,黄文江,王纪华,王婷,王锦地. 2008

[9]密云水库上游河流入库段氮及磷的空间分布和评价. 李新荣,李顺江,杨金凤,肖长坤,时文学,赵同科. 2014

[10]基于eDNA技术的密云水库鱼类群落结构及生态位变化分析. 曲疆奇,郝桐锋,李永刚,刘录民,郝东生,贾成霞,张清靖. 2024

[11]北京密云库区生态经济模式的战略思考. 周连第,胡艳霞,严茂超,董孝斌,吴志强,魏长山. 2006

[12]密云水库库区人工草地的水土保持作用. 孙铁军,武菊英,滕文军. 2009

[13]北京市密云水库水土资源耦合协调度分析. 王磊,吴佳俊,魏丹,金梁,索琳娜,丁建莉,高伟,安志装. 2023

[14]密云水库2008-2019年水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齐娜,孙威威,阚海明,刘磊,邹俊亮,庞卓,张国芳. 2021

[15]密云水库上游白河磷浓度时间序列的傅立叶与小波分析. 张微微,李红,孙丹峰,周连第. 2011

[16]密云水库流域氮磷空间变化及污染风险. 安志装,赵同科,马茂亭,吴琼,肖长坤,李鹏,赵丽平,刘宝存. 2013

[17]基于非点源污染的密云水源保护区水环境容量核算及其分配. 付可,胡艳霞,谢建治. 2016

[18]密云水库库滨带植被水土保持作用的研究. 孙铁军,武菊英,肖春利,滕文军. 2009

[19]北京密云水源地产业共生系统的经济流分析. 胡艳霞,周连第,李红,解海静,王亚芝. 2010

[20]漩涡辅助液液微萃取和气相色谱法分析水样中甲草胺、乙草胺和丁草胺残留. 张学博,王德,赵尔成,朱晓丹,贾春虹,贺敏,陈莉,余苹中.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