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国际;利用;优质稻;优质;研究;选育;稻;茉莉
第一完成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6
摘要: 茉莉香105是举世闻名的泰国主要出口优质稻米品种,精米细长,胶稠度软,食味佳,但属高秆、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7级)、感光型品种。为了与优质稻国际水平接轨,项目组1994年从泰国引进茉莉香105,经12年3步骤的努力,应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和方法,成功地实现了国际名稻茉莉香105的创新利用,达到了预期目标。 第一步,通过系统育种选育出特级优质稻新品种茉莉占,改变了该种质的光温特性,提高了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 第二步,通过杂交育种育成了特级优质稻新品种茉莉新占,显著提高了产量,实现了产量、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白叶枯病抗性的结合。 第三步,通过复合杂交等综合育种技术,按核心种质青六矮1号及其衍生系统株型和品质理想模式选择,育成了综合茉莉香105优良品质特别是食味品质、且高抗稻瘟病、高产优质稻新品种茉莉丝苗和茉莉软占。目前国内文献未见利用茉莉香105育成品种的报道。茉莉香105系列改良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生育期适中的优良特性,综合性状优于各自对照品种,优于国际名稻茉莉香105。 (1)优质:茉莉占是理想的广东丝苗型软性米品种,早、晚造外观品质均为特一级,6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3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茉莉新占外观品质为晚造特二级;茉莉丝苗外观品质为早造特二级,8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2项指标达二级标准;茉莉软占外观品质为晚造特一级,综合品质达国标2级、省标2级。茉莉占、茉莉丝苗、茉莉软占具中等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软,饭靓、口感好、食味佳,明显优于对照。 (2)高产:茉莉占比七山占增产;茉莉新占、茉莉软占比粳籼89增产;茉莉丝苗与粤香占平产;均显著高于茉莉香105。 (3)抗病:茉莉丝苗、茉莉软占高抗稻瘟病,茉莉占中抗稻瘟病。茉莉占、茉莉新占中抗白叶枯病。综合抗性优于对照和茉莉香105。 (4)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均早、晚兼用,早季中熟至中迟熟,晚季早熟至中早熟。 本项目应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以国际名稻茉莉香105为优质资源,育成了4个优质稻新品种,实现了我国稻米品质与国际优质稻米品质的接轨,新品种的产量和抗病性综合性状显著优于茉莉香105。自主创新是本项目的主要特征。 应用推广情况: 1999~2005年茉莉占在江西、广西、广东省(区)累计推广面积232.173万亩,2000~2005年茉莉新占在广东、江西省累计推广面积227.212万亩,两个品种累计推广面积已达459.385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高达6.23亿元。2005年、2006年茉莉丝苗、茉莉软占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6年早造茉莉软占参加南方稻区国家区试,即将在广东省乃至南方稻区发挥重大作用。
- 相关文献
[1]优质常规稻新品种黄银占的选育. 王志东,周少川,赖穗春,李宏,黄道强,卢德城,周德贵,王重荣,李康活. 2014
[2]优质稻新品种美雅占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应用实例. 赖穗春,王志东,周德贵,李宏,黄道强,卢德城,周少川. 2010
[3]优质稻新品种茉莉软占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周德贵,周少川,李宏,黄道强,卢德城,王志东,赖穗春,付崇允. 2008
[4]国标一级优质稻品种黄华占的选育及应用. 周少川,李宏,黄道强,卢德城,赖穗春,王志东,周德贵,李康活,王重荣,李辉. 2012
[5]优质稻新品种丰粤占的选育. 周德贵,黄道强,李宏,卢德城,王志东,赖穗春,周少川. 2010
[6]优质稻新品种齐新占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应用实例. 王志东,周少川,李宏,黄道强,卢德城,赖穗春,周德贵. 2010
[7]核心种质育种理论的应用——优质稻新品种丰富占1号的选育. 卢德城,周少川,李宏,黄道强,缪若维. 2005
[8]优质稻新品种华新占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卢德城,周少川,李宏,黄道强,缪若维. 2007
[9]优质稻新品种黄合占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应用实例. 周德贵,黄道强,李宏,卢德城,赖穗春,王志东,王重荣,李康活,周少川. 2012
[10]常规稻恢复系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 余克勇,周少雄,冯天,徐明豪,周少川. 2024
[11]优质高产玉米单交种粤单l号的选育及利用. 刘建华,李余良,王哓明,方志伟,刘晓津. 2003
[12]杂交稻新组合Ⅱ优128的选育与利用. 李传国,符福鸿,梁世胡. 2000
[13]几个水稻早熟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及利用评价. 廖亦龙,王丰,李传国,李曙光,刘振荣,柳武革,黄德娟. 2003
[14]广东国外水稻种质资源的引进和评价利用. 周汉钦,陈建酉. 2007
[15]优质高产玉米单交种粤单1号的选育及利用. 刘建华,李余良,王晓明,方志伟,刘晓津. 2003
[16]节瓜耐寒强雌系的选育及利用研究. 彭庆务,何晓明,谢大森,赵芹,刘文睿,姜丽. 2011
[17]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GD-1S的选育与利用. 廖亦龙,王丰,邹新华,李曙光,刘振荣,黄德娟,柳武革. 2003
[18]特种稻新品种软红米的选育及利用. 周汉钦,潘大建,范芝兰,李晨,陈建酉. 2009
[19]优质抗稻瘟病杂交水稻新组合长优736. 李金华,王丰,柳武革,廖亦龙,朱满山,付崇允,刘迪林,曾学勤,刘振荣,黄慧君. 2017
[20]增城丝苗型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广8优305. 王福军,梁世胡,吴武章,江滔,顾海永,罗文永,曹华盛,陈国荣,李传国,何高,李曙光.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