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豆优良种质合交87-943创新与利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良种;大豆;利用;优良;优良种质;种质;创新

第一完成单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获奖时间: 2012

摘要:   项目主要开展了优良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研究及新品种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   项目在种质创新(黑河54号×阿姆索伊)×黑河54号的基础上,1984年以自主创新的中间材料合交8009-1612为母本,与引入材料绥81-272(绥农7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后代经过多年连续定向选择创新出优良种质合交87-943。   该种质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植株高85~90cm,节间短,秆强,有分枝;结荚密,三四粒荚多,顶荚丰富;尖叶,紫花,灰色茸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浅黄色,百粒重22g,脂肪含量19.16﹪,蛋白质含量42.22﹪;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00℃;中抗灰斑病。   该种质1991~1992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1993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完成全部试验程序,同时提供给国内相关育种单位做亲本材料利用,1994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并命名为合丰35号,1997年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998年由全国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确定在全国适应区内推广。   合交87-943(合丰35号)在大面积生产上种植表现高产稳产,创造了很多高产典型。1996年桦川县中伏乡七星村科技攻关户鲁以川创造了1公顷平均产量4947.0kg高产纪录;1994年佳南实验农场良种场创造了100公顷平均公顷产量3565.5kg大面积高产典型。   据种子管理部门不完全统计,合交87-943(合丰35号)1994~2008年在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累计种植面积4749.0万亩,年最大种植面积850.0万亩,纯增产大豆8.2亿kg,创纯社会经济效益17.7亿元。   合交87-943(合丰35号)的种植范围由黑龙江省扩大到内蒙古、吉林、河北、辽宁、新疆、安徽、云南、浙江、江苏、甘肃等全国12个省(区),均表现出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该品种在短时间内推广速度之快、范围之广、面积之大、效益之高在大豆品种推广史上是少见的。   合交87-943(合丰35号)在大面积生产利用的同时被国内多家育种单位用于育种亲本,表现遗传基础好,优良性状遗传力强,后代选择效果好,先后育成推广了不同熟期、不同类型的大豆新品种19个,其中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利用合交87-943育成新品种9个{垦丰5(合交87-943×黑农37)、垦丰8(绥农10×合交87-943)、垦丰9(绥农10×合交87-943)、垦丰22(绥农10×合交87-943)、垦丰23(合交87-943×九交90-102);垦豆26(垦丰16×合交87-943)、垦豆28[垦丰16×(合交87-943×绥农16)F1]、垦鉴豆34(合交87-943×黑农37)和垦鉴豆39(绥农10号×合交87-943)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利用合交87-943育成新品种6个{合丰46[(合交87-943×公84112-1-3)F2辐射处理]、合丰47[(合交87-943×公84112-1-3)F2辐射处理]、合丰48[(合交87-943×吉林27)F2辐射处理]、合丰50[合交87-943×合95-1101(合丰34×合丰35)]、合丰51[合交87-943×合94114F3(合丰34×美国扁茎豆)]、合丰53号[合丰45×合9694F5{合交87-943×合9477F3(北丰9×美国扁茎大豆)}],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宝泉岭农业科学科研所{北豆6号(宝交89-5164×合交87-943)}、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农业科学科研所{建农1号(建88-249×合交87-94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黑农53号[合交87-943×哈519(美国扁茎豆×绥农4)]}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绥农30号[绥00-1052×(哈97-5404×合丰47)F1]}分别利用合交87-943育成新品种各1个,这批品种为发展大豆生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品种更新换代提供了成果储备。   截止到2011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利用合交87-943为亲本材料直接或间接育成品种2001~2011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7620.65万亩,增产大豆164646.18万kg,创社会效益610322.08万元;品种种植范围由黑龙江省一、二、三、四积温带大面积种植,扩大推广到内蒙古自治区(呼盟、兴安盟)、吉林{东部山区、半山区(5个县市)}、河北、辽宁、新疆、安徽、云南、浙江、甘肃等全国十二个省(区)种植。   项目完成后,先后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与优良种质合交87-943相关的文章10篇,获各级政府成果奖励5项,其中市级成果奖励1项(合丰46号2008年获佳木斯市科技进步特等奖),行业成果奖励2项(合丰48号2008年获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合丰50号2010年获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政府成果奖励1项(合丰47号2010年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重大科技效益奖励1项(合丰35号2000年获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效益奖),国家成果奖励1项(合丰35号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相关文献

[1]无腥味大豆种质创新与利用. 景玉良. 2002

[2]优良大豆种质绥农10号的利用及效果分析. 付春旭,景玉良,王金星,张维耀,曲梦楠,高陆思,姜世波. 2017

[3]常规育种条件下玉米种质交流和创新途径探讨. 姜军. 2002

[4]黑龙江野生大豆优异资源筛选、评价及利用的研究. 来永才,林红,方万程,姚振纯,齐宁,王庆祥,杨雪峰,李辉. 2005

[5]美国大豆资源利用与高油大豆合丰57的创新. 吴秀红,郭泰,王志新,郑伟,李灿东,刘忠堂. 2010

[6]国外大豆资源利用与小粒大豆品种创新. 郭泰,王志新,吴秀红,郑伟,刘忠堂,付建江,刘国民. 2009

[7]扁茎大豆材料的利用与新品种创新. 郭泰,王志新,吴秀红,郑伟,陈德祥,刘忠堂. 2009

[8]亚麻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路颖. 2006

[9]高油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利用. 袁明. 2007

[10]大豆优良基因聚合品系合交9694F_5的选育及创新利用. 李灿东,郭泰,王志新,郑伟,张振宇,郭美玲,吴秀红. 2014

[11]麻类作物特色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粟建光,戴志刚,杨泽茂,唐蜻,谢冬微,陈基权,许英,徐建堂,张利国,龚友才,宋宪友,程超华,邓灿辉. 2019

[12]玉米自交系“合344”的利用保纯与创新研究. 唐跃文. 2002

[13]东北大豆种质群体花荚器官脱落的差异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孙晓环,王燕平,宗春美,白艳凤,齐玉鑫,王晓梅,任海祥,杜维广. 2018

[14]绥农号大豆品种的选育及其利用. 景玉良,吕德昌,陈维元,姜成喜,付亚书,田喜梅,付春旭,葛秀秀,魏军. 2001

[15]大豆光钝感种质创新与光周期育种途径的研究. 栾晓燕,满为群,杜维广,陈怡,刘鑫磊. 2004

[16]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大豆种质的抗性评价. 朱振东,王晓鸣,常汝镇,马淑梅,武小菲,田玉兰. 2000

[17]大豆抗SCN_3种质资源的创新. 王守义. 2004

[18]北方一作区马铃薯机械化栽培模式要点. 马子竣,刘玲玲,汝甲荣,骆成刚,孙继英. 2019

[19]大果沙棘良种‘浑金’. 崔令军,段爱国,张建国,罗红梅,单金友,何彩云. 2016

[20]黑龙江工业大麻品种的性别类型、特点及其良种繁育技术. 张利国,宋宪友,房郁妍,郑楠.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