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117条记录
523份玉米自交系对禾谷镰孢穗腐病和灰斑病的抗性鉴定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东北地区抗禾谷镰孢穗腐病和灰斑病的玉米自交系,2021—2023和2022—2023年分别对523份玉米自交系开展了禾谷镰孢穗腐病和灰斑病的田间人工接种抗性鉴定,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吐丝10 d后和9—11叶期通过针刺接种法和心叶灌注法分别接种禾谷镰孢穗腐病和灰斑病的病菌,在蜡熟末期采用单株调查法对禾谷镰孢穗腐病病情级别进行调查,在乳熟后期对灰斑病病情发生级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禾谷镰孢穗腐病的抗性鉴定中‘,PHRE 1’3年均稳定表现抗病‘,丹598’‘吉A1473’‘LN 1’等23份自交系在3年内均达到中抗以上,占总参试自交系的4.2%;在灰斑病的抗性鉴定中,‘丹299’在2年中均稳定表现出抗病,‘LH217’、‘吉1037’和‘吉A1001’等67份自交系2年中均达到中抗以上,占总参试自交系的12.6%。综上,‘吉A1473’、‘A-349’和‘M 67’这3个自交系对2种病害均能达到中抗以上,可用于培育抗禾谷镰孢穗腐病和抗灰斑病的春玉米新种质。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抗性鉴定 禾谷镰孢穗腐病 灰斑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过表达甜菜BvcZR-3和BvHs1pro-1基因增强大豆对胞囊线虫的抗性

分子植物育种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胞囊线虫SCN (soybean cyst nematode, Heterodera glycines)是大豆生产育种实践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抗线虫大豆品种的培育和应用推广是防治SCN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将来源于甜菜(Beta vulgaris)的NBS-LRR (nucleotide-binding site leucine-rich repeat)类抗性基因BvcZR-3和BvHs1pro-1导入栽培大豆品种‘Williams 82’中。结果表明,接种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T4和T5代转基因大豆,平均胞囊数量为1.71~12.40个/株,雌虫指数为1.84%~14.33%,均显著低于受体品种(平均胞囊数量为20.770~17.625个/株,雌虫指数为20.38%~22.35%),且在SCN寄生过程中,两个外源抗性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且在没接种SCN条件下,转基因大豆在叶形、株高、节数、花色等农艺性状方面与非转基因大豆品种没有显著差异。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过表达甜菜BvcZR-3和BvHs1pro-1基因显著增强了转基因大豆对SCN抗性,为进一步拓宽大豆抗性遗传基础及加快抗线虫大豆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胞囊线虫 BvcZR-3 BvHs1pro-1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花生网斑病发生调查及抗性鉴定

东北农业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通过构建花生网斑病苗圃,在吉林省公主岭和洮南两地开展早播与正常播种对花生网斑病影响的调查研究。对比不同品种(品系)在两个播期下的病情指数、相对抗病性,研究两地网斑病横向比较的发病规律。结果表明,主区处理A存在显著差异(F1,1=638.455 8,P=0.000 1)。裂区处理B不存在显著差异(F1,1=0.274 7,P=0.607 4)。裂区处理C存在显著差异(F1,21=9.350 8,P=0.000 1)。22份花生品种(品系)在吉林省种植过程中,仅吉花17和农大652表现出明显中抗花生网斑病。

关键词: 吉林省 花生 播期 网斑病 裂裂区试验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异交率大豆种质资源花朵气-质成分及农艺性状特征分析

大豆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具备高异交率的大豆种质资源所具有的相关特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联用分析法对76份不同异交率大豆种质资源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提取及鉴定,调查全部大豆种质资源的47种农艺性状,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及验证。结果显示:共鉴定出201种不同气-质化学成分,14种气-质化学成分可作为高异交率大豆种质的显著特征。贡献率由高到低排序分别是:Decanal(ID=15);Nonanal(ID=10);Nonanal(ID=138);7-Hexadecenal,(Z)-(ID=123);m-Menth-1(7)-ene,(R)-(-)-(ID=125);4-Chloro-3-cyclohexyltetrahydropyran(ID=124);Undecanal(ID=130);Undecanal(ID=18);Benzaldehyde(ID=3);Benzaldehyde(ID=174);2-Pentadecanone, 6,10,14-trimethyl-(ID=145);2-Pentadecanone, 6,10,14-trimethyl-(ID=32);10-Methyltricyclo[4.3.1.1(2,5)]undecan-10-ol(ID=46);10-Methyltricyclo[4.3.1.1(2,5)]undecan-10-ol(ID=200)。同时7种农艺性状可作为高异交率大豆种质的显著特征,贡献率由高到低排序分别是:单株荚数、完全粒百粒重、13水完全粒百粒重、粗百粒重、13水百粒重、株高和虫食率。研究结果可为选育大豆高异交率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并奠定实践基础,促进高异交率大豆品种选育。

关键词: 大豆 异交率 花朵成分 气-质联用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芽期耐旱性QTL定位及相关基因挖掘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Glycine max)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春播期间干旱天气频发,导致大豆种子发芽质量差、出苗率低。为解析芽期耐旱遗传机制,本研究采用20%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201份染色体片段代换系材料进行芽期耐旱性鉴定。以干旱条件下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与干旱伤害率为鉴定指标,聚类分析得到19份耐旱材料、131份中间型材料和51份敏感材料。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方法(ICIM)法对各鉴定指标进行QTL定位,共定位到3个QTL,其中qDT-4-1与qDT-15-2在多个性状中被定位到。在qDT-4-1与qDT-15-2中共注释到17个基因,通过双亲间氨基酸序列比对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推测基因Glyma.15G196400可能与大豆芽期耐旱相关。利用258份大豆种质资源对候选基因Glyma.15G196400进行单倍型分析,得到2个优异单倍型Hap-1和Hap-2。两个优异单倍型Hap-1和Hap-2在启动子区域-2001bp处存在G-A的变异,引起CAAT-box变异,两个优异单倍型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标分别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说明该候选基因在大豆群体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本研究将为大豆芽期耐旱育种提供优质材料以及为芽期耐旱遗传机制解析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大豆芽期耐旱 资源鉴定 QTL定位 候选基因 单倍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粒用高粱幼苗期耐苏打盐碱综合评价与指标鉴选

中国农业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苏打盐碱胁迫液浓度和耐盐碱测定指标,建立大批量耐盐碱鉴定方法;对粒用高粱核心种质的耐盐碱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耐盐碱种质,为进一步培育耐盐碱亲本和杂交种提供种质基础。【方法】松嫩平原盐碱土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和NaHCO3。采用50 mmol·L-1 NaHCO3﹕Na2CO3=9﹕1为胁迫液模拟松嫩平原中度盐碱土环境,胁迫液的p H为9.19、含盐量为0.21%。以苗高、根长、苗鲜重、根鲜重、苗干重、根干重、根冠比鲜重、根冠比干重8个性状为测定指标,鉴定285份粒用高粱核心种质苗期的耐盐碱特性。采用主成分分析筛选粒用高粱苗期耐盐碱鉴定指标并建立幼苗期耐盐碱评价数学模型,采用聚类分析将285份高粱种质的耐盐碱特性分级,筛选出耐盐碱性较强的种质。【结果】50 mmol·L-1盐碱胁迫对285份高粱种质的8个指标均表现出抑制作用,8个性状的平均耐盐碱系数分别为0.794、0.785、0.565、0.554、0.802、0.638、0.978和0.841,并且盐碱胁迫下各指标之间均呈现出显著正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苗高、根鲜重可作为高粱幼苗期苏打盐碱胁迫鉴定评价的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归纳出高粱幼苗期耐盐碱特性评价模型Y=0.097X4+0.171X2+0.201X6+0.157X1+0.105X3-0.147,可用于多个指标的综合评价;聚类分析将285份粒用高粱核心种质耐盐碱特性划分为强耐盐碱、耐盐碱、中间型、敏感型、极敏感型5个等级,其中,强耐盐种质8份、耐盐碱种质8份、中间型种质112份、敏感型种质134份、极敏感型种质23份。将耐盐碱种质和极敏感型种质种植在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地中度盐碱土(pH 8.5—9.5、含盐量0.3%)进行验证,强耐盐碱种质平均出苗率为45.4%、平均苗高为23 cm;耐盐碱种质平均出苗率为31.3%、平均苗高20.9 cm;极敏感型种质平均出苗率为20%、平均苗高12.3 cm。【结论】以50 mmol·L-1苏打盐碱浓度(NaHCO3﹕Na2CO3=9﹕1)从285份高粱种质资源中筛选出8份强耐苏打盐碱的种质,8份耐盐碱种质,筛选出苗高和根鲜重2个性状作为高粱幼苗期大批量耐盐碱筛选的鉴定评价指标。

关键词: 苏打盐碱土 高粱 苗期 耐盐碱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畜高通量体尺测量及体重预估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家畜的体尺参数和体重数据是衡量生产繁育特性的主要参数之一,可为优良品种的选择提供主要参照数据。传统的家畜体尺、体重测量方法费时费力,且受个人等主观因素干扰较大,严重损害动物福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家畜体尺及体重自动测量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作者对当下主流的体尺测量和体重预估方法进行总结,全面阐述了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家畜体尺测量和体重预测的研究现状、方法特点及优缺点,通过了解高效的现代技术手段,准确地对家畜进行体尺测量和体重预估,进而帮助养殖者更好地管理畜群,预测生长趋势,评估畜体健康状况,提高生产效率。作者还对基础自动测量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家畜体尺测量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畜 体尺测量 体重预估 图像处理 计算机视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气CO2浓度升高球孢白僵菌定殖对玉米植株生长及光合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能够在植物内定殖并促进植物的生长,同时能够提高植物抗胁迫能力。全球大气CO2浓度不断升高,CO2浓度升高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对植物-微生物互作也会产生调控作用。然而,CO2浓度升高条件下球孢白僵菌定殖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鲜有研究。为明确CO2浓度升高条件下球孢白僵菌定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采用盆栽控制试验,在开顶式气室内研究CO2浓度升高条件下球孢白僵菌定殖对玉米植株生长参数和光合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采用灌根法能够使球孢白僵菌成功定殖于玉米植株中,对玉米生长有正向调控作用。在CO2浓度增加条件下经球孢白僵菌处理的玉米植株,全生育期内玉米植株高度、叶面积、生物量和百粒重均有所提高。此外,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各处理组间玉米叶片气孔数量和形态大小变化情况均存在一定差异,在玉米各生育期内,球孢白僵菌处理组气孔数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接种球孢白僵菌,气孔数量显著增加,同时,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接种球孢白僵菌,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在各生育期均降低,其中球孢白僵菌处理组气孔长度和宽度最小。CO2浓度升高和球孢白僵菌定殖对玉米光合指标影响显著,其中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显著升高,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降低。研究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和球孢白僵菌定殖能够通过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研究解析了CO2浓度增加条件下球孢白僵菌对玉米植株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明确球孢白僵菌定殖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和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科学依据,为进一步指导气候变化背景下虫生真菌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虫生真菌 内生定殖 促生作用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7份大豆种质资源共生固氮特性鉴定与评价

大豆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大豆种质资源固氮特性的差异性,筛选出固氮能力优异的大豆资源,以197份国内外大豆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接种根瘤菌USDA110后大豆的叶绿素含量(Ve、V1、V2和V3期)、结瘤数、地上地下鲜重、地上地下干重、上下胚轴长度和全氮含量进行分析,评价不同大豆资源的共生固氮特性,筛选出固氮能力突出的大豆资源。结果表明:不同大豆种质资源的各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结瘤数和地下干重差异较为明显;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结瘤数、全氮含量、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干重与地下部干重6个指标相互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在12个指标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将这6个指标作为评价固氮特性的指标,以这6个指标的主成分值计算各大豆资源的综合得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将197份大豆资源进行聚类分析,以Williams 82为中心分为3类,分别为Ⅰ类(score≥0.5)、Ⅱ类(-0.5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共生固氮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牡丹抗寒性研究进展

北方园艺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低温对牡丹在北方寒冷地区安全越冬及正常生长发育均有很大的影响,轻者造成观赏性下降,重者导致植株死亡,严重制约了牡丹产业在北方寒冷地区的发展。随着牡丹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牡丹的研究日益深入,有关其抗寒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因此该研究归纳总结了鉴定牡丹抗寒性强弱的方法、牡丹抗寒的生理机制、牡丹越冬的防寒措施等,以期为牡丹抗寒性研究以及抗寒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对于牡丹的北移和繁育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牡丹 抗寒性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