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SCI(精确检索)
40条记录
"农业标准地改革"及其理论诠释

农业经济问题 2024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近年来兴起的农业标准地改革,代表了一种强化农地利用要求的新型农地流转,为深化农地流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现实素材和观察窗口。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契约属性—治理结构”分析框架,分析了农业标准地改革背后的理论内涵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强化农地利用要求的新型农地流转,面临更高的资产专用性及其引发的交易风险。在村集体组织农户流转农地的基础上,增设乡镇资产运营公司并强化地方政府的监管与服务,是混合制治理结构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能够更好地匹配和适应这种新型农地流转的契约属性,从而更有效地降低交易风险。相关结论能够为创新农地流转及其组织模式提供更深入的理解,也可为加快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农业标准地改革 农地流转 组织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乡村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与应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根据2020年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乡村老龄化率为17.72%,先于城市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我国乡村老龄化整体呈现出老年抚养比增速快、低龄老人务农比例高等特征,与国际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乡村老龄人口就业占比相对较高.分区域看,粮食主产区乡村老龄化增幅更多、老年抚养比更重、老龄就业比重更高;全国乡村老年抚养比28.13%,但粮食主产省份达31.28%.通过定性梳理乡村老龄化对农户参与粮食种植及其粮食生产行为效率等的影响,提出积极应对乡村老龄化、保障粮食安全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老龄化 老年抚养比 粮食安全 粮食主产区 区域及城乡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设农业强国:内涵、关键与路径

求索 2023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中国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世界大国,建设农业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的重要举措。强国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是具有国际竞争能力,能自主掌控农业关键技术,既能守住国家农业安全底线、实现可持续发展,又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食物高水平、高质量的消费需求。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一方面,要从大国小农、人多地少、不同区域农业资源禀赋悬殊和集体公有制度的基本国情农情出发,走出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体现强国农业普遍特征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另一方面,必须把握好发展与安全、小农与现代农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设农业强国须遵循的有效路径包括:建立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和双层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协调发展;建构政府、市场、行业组织“三位一体”农业统一大市场;发展强村富民强农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施科教兴国带动农业强国战略。

关键词: 农业强国 农业现代化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扰动与社区韧性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云南哈尼梯田为例

旅游学刊 2023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近年来,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发展迅速。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活态遗产和旅游资源类型,具有生态脆弱和文化敏感等特点,旅游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对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强烈的人为扰动,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文章以云南哈尼梯田为例,选取不同旅游发展程度的阿者科、普高老寨、大鱼塘、箐口、勐品和胜村6个村寨,基于系统论理论将哈尼梯田遗产地旅游扰动与社区韧性看作是一个整体,构建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扰动与社区韧性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两者的关系,应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哈尼梯田遗产地具备较强的社区韧性水平,旅游发展程度越高,社区韧性总体水平相对越高,旅游扰动相对越弱;(2)遗产地旅游扰动与社区韧性的耦合度处于高耦合水平阶段,耦合协调类型为勉强协调、旅游扰动滞后型,遗产地旅游发展并未产生威胁到社区韧性系统的破坏性扰动;(3)旅游发展程度不同,影响两者协调关系的因素也有所差异。该研究对哈尼梯田未来旅游发展提供相关启示,有助于推动哈尼梯田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旅游扰动 社区韧性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经营主体发育对农地有偿流转的影响机制研究 -来自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中国土地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研究目的:基于农地供给方和需求方双重视角剖析新型经营主体发育对农地有偿流转的影响及其机制,为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研究方法:双重差分方法与Heckman两阶段模型.研究结果:(1)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农地需求方能显著促进农地流转有偿化.(2)这一影响的实现基于两种机制:一是直接效应,即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外部需求主体打破了以熟人网络为主的封闭市场,通过引入市场化的交易规则订立合理租金;二是通过间接的示范效应与竞争机制,激励熟人间的非正式交易向市场化、有偿化靠拢.(3)新型经营主体发育对农地有偿流转的影响以农地产权的稳定为前提,但并不因农村非正式制度的介入而被削弱.研究结论:在继续稳定农地产权的前提下,引入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其市场化行为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对促进租金有偿合理、健全中国农地流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农地有偿流转 新型经营主体 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文化遗产地女性居民旅游参与的情感响应——以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为例

旅游学刊 2022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近年来,旅游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逐渐受到遗产地的重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发展的特点以及当地劳动力现状决定了女性居民在旅游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文化遗产地女性居民旅游参与问题影响遗产地保护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进程。因此,文章以前景理论和增权理论为基础,以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为例,依据女性居民旅游参与的类型、时间分别对其进行分类处理,了解遗产地女性居民的旅游参与现状。利用ROST EA 1.9.04对访谈文本进行辅助处理,并针对不同类型女性居民进行情感分析。结果表明:相比较多重参与旅游的女性,单一参与旅游的女性会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情绪;相比强参与旅游的女性,次强参与旅游的女性表现较为积极。究其原因,可以用前景理论中参照依赖、损失规避以及确定效应加以解释。同时,旅游的发展使得多数参与旅游的女性在经济、心理和政治等方面获得增权。但随着旅游参与程度的加深,承担多重劳动的压力,且在以家务分配权等家庭权力方面仍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成为多重参与或强参与旅游女性产生消极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关于如何协调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社区女性居民合理参与到旅游发展中去,鼓励遗产地在制度增权和自主增权两方面赋权于民,仍然需要相关各方持续关注。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女性 旅游参与 情感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户分化对合作社长效减贫效应的影响与政策启示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客观评价农民合作社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贡献,将为后脱贫时代研判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潜力提供依据。均衡分析结果表明:农民职业身份转变、要素禀赋分化抑制了农户寻求组织服务的动机,并刺激了合作社设置门槛实施“掐尖”策略,这制约了弱势农户的组织服务可得性,并最终导致组织贫困治理功能失灵。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和双重差分模型的证据显示,农民合作社的减贫效应总体上不显著,但也表现出明显差异。合作社对兼业程度较低,尤其是纯农户有显著的减贫效果;在农地集中程度较低、农户要素禀赋相对均质的村庄,合作社的减贫效果更加突出,而农地高度集中明显削弱了组织的减贫效果。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贫困治理 农户分化 服务可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践探索与模式解析

改革 2022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浙江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承担着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要历史使命。当前的共同富裕是“经济发展以效率优先,但要重视公平;公共保障以公平优先,但也要重视效率”的共同富裕,要聚焦重点对象和重点内容,在瞄准广大农村居民、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外来农民工群体这些重点对象的基础上,重点解决收入分配、公共保障、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等发展短板问题,其中,解决收入差距悬殊问题是主要难点。浙江确立“扩中”“提低”和“稳底板、扬长板、补短板、创新板、树样板”的共同富裕发展思路,围绕缩小地区差距、缩小城乡差距、缩小收入差距、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打造精神文明高地、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六大领域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实践探索。展望未来,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农民农村共富,以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富,以“扩中”“提低”加快群体共富。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示范区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现状与对策

江淮论坛 2022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我国人口众多,但耕地资源相对匮乏,要想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耕地保护任务压力大、责任重。通过细化分析全国耕地基本情况及其“非农化”“非粮化”演变特征,发现我国耕地以中等地和旱地为主,耕地经营偏细碎化;“非农化”呈扩大态势,且非农建设重心向东南沿海区域转移;“非粮化”现象经历大幅扩张期和稳定期后,2016年起粮食播种面积占比又现下降态势;非粮作物中蔬菜、药材等占比提升,果园、茶园面积也有大幅上涨。研究进一步提出了人口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种粮净利润低等推动耕地发生“非农化”“非粮化”转变的多重驱力,并在此基础上为优化耕地保护工作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 耕地保护 “非农化” “非粮化” 粮食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媒体背景下提升科技期刊传播力的思考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全媒体出版是一种强调多渠道同步传播的出版方式。传统纸媒和文献数据库一直是科技期刊的主流传播途径,但随着网络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改变了科技期刊的传播生态。影响力是评价期刊质量和办刊水平的关键要素,传播力是科技期刊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主动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创新理念和传播手段,推动科技期刊与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是提升科技期刊传播力的必然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