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濒危植物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及其环境适应性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濒危的机制,研究了果皮、温度、水分和光照强度等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并分析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的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果皮对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去除果皮且用果皮浸泡液浇灌可以显著促进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对温度极为敏感,25℃是种子萌发适宜的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均不能萌发,变温处理对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需要较高的遮荫度,光照强度对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种子萌发对基质的水分含量不敏感,在含水量为9.09%~20.00%的河沙基质中,种子的萌发率、萌发速率指数、萌发时滞和萌发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因此,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对果皮、温度、光照强度等微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原有生境破坏导致种子萌发微环境改变可能是海南龙血树居群有性生殖失败,海南龙血树处于濒危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


鳄嘴花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农业科技与信息 》 2016
摘要:[目的]采用鳄嘴花1~2年生枝条作试材,筛选最适合鳄嘴花扦插育苗技术的最佳方案.[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生根剂种类、不同浓度处理、插条直径大小及不同扦插时期的生根效应进行试验.[结果]NAA、IAA和ABT(生根粉)对插条均具有良好的促根作用,其中以NAA 500 mg/L浸泡插条基部30 min效果最佳,生根成活率达90.83%,其次是ABT 500 mg/L处理,生根成活率达89.16.直径0.6~0.8 cm健壮的1~2年生枝条是鳄嘴花理想的扦插材料,4月份扦插育苗效果较好.[结论]该扦插育苗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为今后规模化繁育种苗提供科学依据.


转Bt玉米对肥育五指山猪血清生化指标及酶含量的影响
《养猪 》 2016
摘要:为研究转Bt玉米对肥育五指山猪血清生化指标及相关酶含量的影响,选取6月龄遗传背景相近、初始体重(29.83±1.67)kg、健康断奶五指山猪32头,随机分配到2个处理组中,每个处理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分别饲喂转Bt玉米(转Bt玉米组)和非转基因玉米(对照组)的饲粮。试验持续60 d,于第60天采取血样。结果表明:1)转Bt玉米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尿素氮、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与对照组间均未达到显著差异的水平(P>0.05);2)两组血清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活性间也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认为,转Bt玉米对肥育五指山猪血清生化指标及相关酶活性都未产生不利影响。


运输性应激对文昌鸡生理指标的影响
《家禽科学 》 2016
摘要:为研究运输应激对文昌鸡生理指标的影响,选取120d文昌鸡90只,进行80km运输(平均时速:80km/h),观察文昌肉鸡在运输过程中的生理变化,记录运输前、后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运输应激使文昌鸡的只平均体重由运输前的1.65kg降到运输后的1.615 kg,为运输前的97.88%,总耗重率为2.12%;2运输应激还提高了文昌鸡的体温、呼吸频率和心率,分别由运输前的41.5℃、161.6次/min和40.9次/min升高到运输后的42.1℃、172.5次/min和44.7次/min。综合认为,运输应激可对文昌鸡的生理指标产生重要影响。


姜黄根茎离体培养研究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 2016
摘要:以姜黄的根茎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外植体的构建、芽的增殖、及生根培养等几个关键步骤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姜黄根茎接种在MS+6-BA 2.0mg/L培养基上,30天后长出幼苗;芽苗增殖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0mg/L+NAA 0.2mg/L,培养30天的平均增殖系数达4.22,芽苗粗壮;适宜进行生根培养的培养基为1/2MS+NAA 1.0mg/L,生根率达100%,平均生根数量多且长势好.


FMD、CSF、PRRS三种疫苗同时分点免疫效果观察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减少生猪疫苗接种次数及应激反应,探讨多重免疫同时进行的可行性,试验针对杜长大猪,开展了口蹄疫(FMD)、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三种疫苗同时免疫的效果观察。结果表明:采用猪FMD、CSF、PRRS三种疫苗同时分点注苗组的效果到达了预期目标,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口蹄疫(FMD) 猪瘟(CS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同时分点免疫 免疫效果观察


海南油茶资源调查与分析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海南油茶资源分布与林分进行了实地调查,摸清了海南油茶资源分布与储量,明确了海南油茶林分现状。结果表明:海南油茶包括野生资源与栽培种,主要分布在9个市县38个乡镇,总面积约1 167.3hm~2。定安、澄迈、屯昌和琼海的部分地区保存有林龄较长的油茶林,其中澄迈县现有老的油茶林最多,最大植株地径达150cm。经初步鉴定,海南油茶资源为越南油茶、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属于"寒露籽"型品种。15a以上林分调查结果表明:海南油茶主要散生于橡胶、槟榔或次生灌木丛林下和林缘,较少为坡地纯林;绝大部分的油茶林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同一林分不同植株间存在多样的叶片和果实形态,地径和产量也参差不一。分析认为,海南油茶资源丰富且存在特异性,这为海南选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高产品种提供了良好的遗传物质基础;林分五花八门,没有进行抚育管理是海南油茶产量低的主要原因。


长豇豆新品种海豇2号
《中国蔬菜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海豇2号为中熟、高产、耐低温新品种,中层结荚集中,持续结荚能力强,丰产性好,每667 m~2产量3 500 kg左右。豇豆是海南省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常年栽培面积达1.774万hm~2(26.61万亩),主要产地为澄迈、乐东、万宁、三亚等市县。豇豆喜温怕寒,10 ℃以下的极端低温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形成,因此要特别注意播期。露地主要种植时间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