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匍匐翦股颖新品系品比试验
《贵州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对匍匐翦股颖新品系、原始群体及引进品种在贵州独山县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主要对物候期、抗逆性、植物(生物)学习性、坪用性状进行了鉴定比较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匍匐翦股颖新品系在独山试验点不能抽穗,无法形成花序,不能进行生殖生长;新品系与2个对照品种相比,青绿期长、抗旱、分蘖能力强,匍匐茎节间短、茎细、叶片较小等;其综合坪用性状如密度、颜色、抗病性、抗虫性以及越夏性能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


木豆花实期钻蛀性害虫的新农药筛选与防治
《耕作与栽培 》 2007
摘要:采用蛀克、霹雳掌、金杀星、木虱净4种广普性较强的杀虫剂对木豆花实期的豆荚野螟、棉铃虫、钝黑潜蝇等钻蛀性害虫的大田防治试验表明,4种杀虫剂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中霹雳掌的有效防治率达70.25%,金杀星的防治率达73.66%,蛀克的防治率达86.09%,木虱净的防治率达81.05%,可供大面积生产中推广应用。


牧草作物金荞麦的引种比较试验
《贵州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金荞麦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种源方便、易栽易活的多年生野生饲料作物。2004~2005年,通过引种金荞麦与当前推广的牧草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004年金荞麦产量6617.2 kg/667m2,名列第二,菊苣7056.3 kg/667m2(名列第一),方差分析其间无显著差异;2005年金荞麦产量6703.7 kg/667m2,名列第二,菊苣6731.5 kg/667m2(名列第一),两者之间没有差异。两年试验表明,金荞麦的产量、营养价值与适口性均优于其它参试牧草品种。


沼肥与有机肥和化肥在马铃薯生产中的配合施用试验
《中国马铃薯 》 2007
摘要:为探讨沼肥、圈肥和化肥等几种肥料对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与经济现状的影响程度,探索沼肥对有机肥和化肥的替代关系,特进行了沼肥与有机肥和化肥在马铃薯生产中的配合施用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沼肥和配合施用肥料的处理大薯率占64.9%~83.2%,比对照增加1.9%~20.2%,处理12的大薯率最多(83.2%);处理3的产量最高(49.49 t·hm~(-2)),说明,圈肥在马铃薯生产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沼肥与等量的圈肥和复合肥及尿素配合虽不能更好地增加马铃薯的产量,但能提高大薯率。建议在马铃薯生产中最好用沼肥、圈肥、复合肥和尿素配合施用,既能改善土壤结构,又能使马铃薯具有更好的经济性状和市场竞争力。


贵州油菜生产发展历程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总结了贵州油菜生产分布、整体生产水平和生产发展历程,分析了贵州油菜各产量阶段的生产状况、增产原因及栽培技术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水分胁迫对银合欢种子萌芽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采用配置不同浓度的PEG(聚乙二醇)溶液,对银合欢种子萌芽进行人工水分胁迫处理。结果表明:银合欢种子发芽过程的水势范围为0~-0.4 Mpa;随着水分胁迫加剧,种子发芽率、发芽速度、芽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呈下降趋势;当水势为-0.6 Mpa时,种子不能发芽。表明,银合欢在轻度干旱胁迫时,具有一定的耐旱性。


水稻新半矮秆sd-r基因品系RA73与半矮秆sd-1基因保持系的株高遗传
《贵州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将sd-r新半矮秆基因的品系RA73与sd-1半矮秆基因的6个保持系金23B、Ⅱ-32B、协青早B、K17B、粤丰B和龙特蒲B杂交。2006年在贵阳种植亲本、F1和F2,对株高进行遗传分析。试验结果,亲本的株高为82.4~94.5 cm,F1的株高为130 cm左右,F2代植株高度产生分离,经χ2分析,高株(101~140 cm)∶半矮秆(71~100 cm)∶矮秆(45~70 cm)的比例符合9∶6∶1,出现了两对高秆显性基因互补的遗传现象,这两对高秆显性互补基因分别来源于各自的原始高秆品种。讨论了RA73的sd-r半矮秆基因在杂交水稻育种上的应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