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黔单20号制种技术
《种子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黔单20号亲本在贵州山区生态条件下的特征特性以及制种过程中的产量表现,总结出该品种的制种经验,为我省及周边地区该品种制种提供参考。


黔玉3号亲本繁殖及杂交种制种技术
《贵州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黔玉3号是贵州省旱粮研究所组配选育的高产、优质、抗旱、耐瘠薄的山区玉米三交种,其种子生产程序较为复杂,为使该品种更快走向市场,对其亲本繁殖、杂交制种技术规程进行了研究。


甘蓝型油菜两个新型雄性不育系RM5637 A和ZCL801 A的制种探索
《种子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4~2005年,利用RM5637 A广恢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相应的质核双重不育系ZCL801 A作母本进行了小面积试制,结果RM5637 A×5862R组合的制种产量为53.6~58.0kg/667m2;种子纯度为87.3%~88.2%,达到国家二级种子83%的纯度指标;组合ZCL801 A×893R的制种产量为59.7~61.3kg/667m2;种子纯度为91.2%~93.2%,达到国家一级种子90%的纯度指标。


贵州桑树资源及利用概况
《西南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对贵州桑树种质资源的类型、分布、主要特性及利用情况进行了概述。表明,贵州省目前有野生桑种6个、栽培种5个,并具有丰富的生态类型和种质资源(400多个),分布广,类型多样,是我国重要的野生桑种质资源库,具有非常重要的利用价值。从育种角度对选育和利用不同目的桑树品种的基本目标作了简要展望。


籼型杂交水稻低温障碍型耐冷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采用自然低温胁迫和开花期人工低温处理对6个籼型杂交水稻品种的障碍型耐冷性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田间分期播种下,供试种受低温胁迫后的结实率随播期延迟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品种间降幅不一。其中,II优838、I优4761和金优431的降幅较小,其相对冷敏指数(CR I)在1.52%~11.32%,表现对低温胁迫相对迟钝,而冈优725、汕优63和K优5号种在不同播种期间随胁迫强度增大结实率降幅增大,CR I值在3.05%~46.30%,表现对低温胁迫相对敏感。开花期人工低温处理不同日数后的结实变化与自然低温胁迫结果基本一致。对IV期播种的各品种在自然低温下的结实率与开花期18和20℃胁迫处理后CR I值的相关性分析,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18℃处理3、5、7 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16、0.8409**和0.9362**,与20℃处理3、5、7 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480*、0.8565**和0.8083**。由此表明,2种方法均可有效评价籼型杂交水稻的障碍型耐冷性。
关键词: 耐冷性 籼型杂交水稻 障碍型冷害 评价 相对冷敏指数


茶树品种化学成分分析研究
《茶叶通讯 》 2007
摘要:笔者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了8个茶树大叶品种的主要生化成分,并与中小叶品种福鼎大白茶作比较,旨在了解茶树大叶品种之间、大叶品种与中小叶品种福鼎大白茶之间在化学成分上存在的差异为生产上茶树品种的选择、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选择茶叶原料等提供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