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喘气病弱毒疫苗使用效果观察
《湖北畜牧兽医 》 1992
摘要:猪支原体肺炎,(俗称猪喘气病)。是猪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一旦猪群中个别感染,就会在同栏中相互传染。尤其在猪断奶时,环境变化,饲料又突然变化,病猪慢慢增多,外观猪喘气明显。其严重程度与猪的营养水平,饲养管理、季节、通风条件、环境卫生以及其他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湖北省某猪场1990年秋季在母猪群中使用猪喘气病弱毒疫苗,(胸腔注射,每头5毫升)取得良好的效果。试验猪157窝,产仔


冲垅排水沟壁渠建造技术
《农田水利与小水电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在丘陵山区冲垅冷浸田改良中,为了充分利用水源,人们常在排水沟上建节制闸以拦蓄沟中的水灌田。由于排水沟断面小,所建的闸都比较简易,工程质量不高,管理困难,致使各地历年所建的节制闸,多数成了废闸,这不仅未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而且还影响人们改良冲垅冷浸田的积极性。为此,笔者设计出一种壁渠,以其代替节制闸。它克服了节制闸的缺点,有利于降低地下水位,实行排灌分家,循环用水和节约用水。


231株仔猪腹泻致病性大肠杆菌对18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
《湖北畜牧兽医 》 1992
摘要:自从 Domagk(1935)发明磺胺类药物,以及 Chain 和 Florey(1940)证实 Fleming(1929)发现青霉素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化疗剂以来,抗菌药物的研究、筛选、合成及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人们很快发现,随着病原微生物抗药性的产生与扩散,许多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不断下降。


辐射诱发水稻抗白叶枯病突变的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辐射能使染色体断裂、重组而产生突变,这种突变是多种多样的、随机的、两极化的。如辐射能产生早熟与迟熟、矮秆与高秆、大穗与小穗、大粒与小粒、分蘖强与弱、株型松散与紧凑的突变,也会产生抗病与易感病的突变。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抗病鉴定,对抗病突变不易发现,而易感病的突变却很醒目,故产生一种误解,认为辐射不能产生抗病突变。但国内辐射育成的水稻品种中有不少是从不抗病品种或没有抗源的杂交后代通过辐射选育出的抗病品种。如江苏赣榆县从


我国养犬业应得到发展
《湖北畜牧兽医 》 1992
摘要:犬是人类驯化最早的动物。我国养犬历史悠久,在周朝劳动人民已能根据不同用途把犬分为田犬、(猎犬)、吠犬(守护犬)和食犬(肉用犬)三大类,在汉朝就有了犬的鉴定专著——《相狗经》。千百年来我国农民都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对联来形容太平盛世的好年景,即使在改革开放的现代,每年春节在我国农村中的猪圈、牛栏门框上依然可见上述对联。犬在"六畜"中的用途最广,如在战争时期用作侦察、爆破、通讯


桃苗单芽腹接一年出圃
《湖北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长期以来,果苗生产上一直习惯于秋、春季嫁接,嫁接苗一般两年出圃。鉴于生产上桃苗供不应求,近年来一些地区试用当年培育砧木、当年嫁接、当年出圃的新技术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我们于1990年初夏在桃苗繁育中采用套接和腹接两种方法,成功地实现了当年培育砧木当年出圃嫁接苗。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水稻“一播两收”规范化栽培技术通过鉴定
《湖北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一播两收种植模式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是湖北省农科院现代化所主持的“水稻省工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模式研究”中的三大主体模式之一,1992年10月12日通过了由省农牧厅组织的现场鉴定。 水稻“一播两收”即“直播—再生”模式(包括人工分厢撒播—再生和机直播—再生两种方式),将直播技术和再生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多种现代农业新技术进行组合配套。它打破了长期以来水稻两季育苗、弯腰扯秧、插秧、除草的传统习惯。1991


抓住机遇 积极示范推广两系晚粳杂
《湖北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是我国南北稻区的过渡地带,在耕作制度上单双稻并重,在品种类型上籼粳稻并存。早在50年代,我省就实行了早籼晚粳的稻作栽培制度,双季晚粳稻种植面积曾达1500万亩左右,由于晚籼杂交水稻的推广,我省晚粳稻种植面积逐步下降,1991年常规晚粳稻面积仅存500多万亩。


“复合高蛋白料研究”扩大试验报告(一)
《湖北畜牧兽医 》 1992
摘要:试验选用大×荣二元杂交生长肥育猪进行了本所筛选出的Ⅰ、Ⅱ号复合高蛋白料的扩大饲养试验,供试猪124头,饲养期94天。结果表明:在前期日粮 CP15%,后期13%,DE3.0和2.9mcal/kg 的营养水平下,Ⅰ、Ⅱ号复合蛋白料组和对照组的日增重分别为663、665和604克,Ⅰ、Ⅱ组分别较对照组提高增重率9.77%和10.1%,与90年秋小试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用本所筛选的Ⅰ、Ⅱ号"复合高货白料"代替生长肥育猪日粮中的鱼粉是可行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